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202 “八五新潮”

    科幻小说?
      
          “妈,你看看。”小军很热情将杂志递给老妈。
      
          叶永梅看了一段,感觉怪怪的。
      
          似乎是历史与科幻的结合?
      
          “妈,我建议你在广播台播音这本书,效果肯定比你看的那本好!”
      
          “瞎胡闹!央广怎么会播音科幻小说?太荒唐了!”叶永梅斥道。
      
          “为什么不能?伱们广播台播放评书《隋唐演义》,老师说根本不符合历史,为什么不能播音科幻?!”
      
          这.
      
          叶永梅没词了,只好摆出长辈的姿态:“大人的事你少管!好好学习去!”
      
          “你们做家长的,说不过就会来这一套!”儿子嘟囔了句,但还是乖乖走进自己的房间。
      
          叶永梅无奈摇摇头,看到儿子放在桌子上的那本杂志,心里想着,这科幻到底有多大的魔力,把这帮孩子迷的神魂颠倒?
      
          于是又拿起那本杂志,找到刚才看的一页又仔细看起来。
      
          看着看着,叶永梅也觉得有点意思。
      
          写的太热血了!
      
          语言也幽默风趣,难怪这帮孩子们爱看。
      
          其实,科幻小说似乎也没别人说的那么不堪,如果在央广播出也不失一种创新。
      
          但这种想法只是在叶永梅脑海中一闪而过。
      
          现在社会上反对科幻小说的人大有人在,有些还是专家级人物。
      
          或许过几年情况就好些吧。
      
          叶永梅把那本杂志放在桌子上,又拿起《闯关东》小说看起来。
      
          方明华自然不知道自己的这本小说已经被叶永梅看中,元旦两天假过后,按时来上班。
      
          今天1985年的上班第一天。
      
          1985年,思想爆发的一年,从文学到美术、音乐、电影等。几乎所有的艺术类型都呈现出新奇而灿烂的面容,后来被称为“八五新潮”。
      
          文坛上,首先是“寻根文学”崛起,迅速替代了“伤痕文学。
      
          以阿城的《棋王》为标志,年轻作家们创作了《爸爸爸》《小鲍庄》、《老棒子酒馆》、《古船》等一批力作显示实绩的同时,批评家们把根性的求索系统的推向“文化”这一更为广大、更为深远的视野。
      
          另一方面先锋类小说开始在文坛上大行其道,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主流,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墨言的《透明的红萝卜》陆续问世,成了文坛上靓丽的风景,由于方明华几篇意识流小说的出现,这股风刮得更加猛烈些。
      
          不同的是,现在才是85年刚刚开始,阿城的《棋王》已经在去年12月在《申城文学》发表,但先锋类小说的标志,刘琐拉的《你别无选择》还待字闺中。
      
          但让方明华没想到的是,这篇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才女的小说竟然会寄给他。
      
          一手端着搪瓷缸,一手拿着稿件,方明华认真看着。
      
          厚厚的大信笺里是投稿,同时还有一封简短的来信,刘琐拉的亲笔信。
      
          信中写着说很喜欢你写的《太阳照常升起》《路边野餐》等这种崭新的意识流写法,也非常赞同包括意识流小说在内的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和看法,我写了一篇小说你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麻烦你寄回来我没留底稿”
      
          就是这篇《你别无选择》。
      
          《你别无选择》是个中篇小说,讲的是音乐学院各种性格类型的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图景,真实记录了以这些顶尖音乐青年为代表的中国青年最初始的懵懂、反叛、挣扎与追寻。
      
          没有来到这个时代之前,方明华是出于好奇在网上读过这篇小说,说实在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不就是一群有点神经质的音乐学院学生日常生活吗?
      
          搞艺术的,基本都不太正经,网上此类故事看多了也就习以为常。
      
          但是来到这个时代,方明华这才发现这篇小说写的真先锋大胆。
      
          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天之骄子,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材,身上自带光环。
      
          你不好好学习将来振兴中华,一天都搞些不着边的事:
      
          书中马力整天忙着买书、给书编号上架;盂野充满音乐狂想却被女友折磨得痛苦不堪,最后不得不在大学期间和她结婚。
      
          森森极有才气,却不洗澡不洗衣裳,边狂砸键盘边大喊“他妈的力度”.
      
          勾勒出一个近似荒诞的世界。
      
          刘索拉用一种冷静、客观的心态渲染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突显青年人的骚动不安的情绪,从而表现出传统教育制度、传统价值观念同个性觉醒之间冲突的深刻性和不可避免性。
      
          确实是一篇好文。
      
          所以说,文学这东西你不能抛开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阅读,否则你就感到索然无味或者不知所云。
      
          方明华又将小说仔细阅读一遍,放下茶杯拿着稿件出了办公室,他要去找小说组组长——李天芳。
      
          看到方明华进来,李天芳笑着招呼:“明华,你那天晚上喝多了,回去没事吧?”
      
          “咋没事?回去后我妈唠叨了好几天,连个元旦都没过好。”
      
          李天芳听了哈哈一笑:“谁让你最年轻又能喝,结果平娃他们火力全开你的女朋友没说你就好喽。”
      
          “她倒不会。”
      
          两人闲聊几句,方明华就拿出底稿放在桌子上:“李姐,这是音院一名老师写的小说,我觉得你不错,你看看。”
      
          “好,我看下,看完了给你回话。”
      
          “行,你忙,我先过去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李天芳拿着稿件来到方明华的办公室。
      
          “明华,你认识这个作者吗?”
      
          “不认识。”方明华摇摇头,也是第一次听说.你觉得写的怎么样?”
      
          “很大胆,典型的先锋类文学。”李天芳说道:“只是和咱们《延河》的风格有点不太符合。”
      
          方明华明白李天芳的意思,但没有直接反驳,而沉吟了一下说道:“李姐,你还记得12月初在杭州陆军疗养院联合举办的部分青年作家和部分青年评论家的对话会议吗?”
      
          这次会议后来被文学界称为“西湖会议”,在八十年代文学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会上话题驳杂,传统文化、文学转型、当代性等话题一一呈现,参会人员各抒己见经过激烈讨论,到最后这次会议也没达成共识,没形成决议,但却“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八十年代文学的进展”成为了“推动‘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的一个“内在环节”。
      
          这次会议,《延河》杂志社派出负责小说的主编兼作家李天芳参加的!
      
          (本章完)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923条记录; 当前203页/共923页   

[首页]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尾页]


202 “八五新潮”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在线阅读_森外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758 t:218-11447]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56aef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