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科幻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49章 科学,没有主流!

    如果不是顾及到在部下面前的形象,常浩南在这一刻恐怕能直接笑到直不起腰。
      
          巨济造船厂经理和蔚山造船厂经理,从造船业的角度来看或许没什么太大区别。
      
          但就情报价值而言,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蔚山造船厂是韩国最重要的军用造船厂,没有之一。
      
          从世宗大王号驱逐舰,到孙元一号潜艇,再到独岛号两栖攻击舰……
      
          几乎所有韩国海军的主力作战舰艇,都是由这里生产的。
      
          当然,这些船本身并没有太大价值。
      
          华夏海军这会虽然规模还没完全起来,但新一代主战装备也马上就要进入井喷期,犯不上琢磨韩国人的那点东西。
      
          真正价值连城的,是船上面搭载的设备。
      
          几乎全套的北约标准制式。
      
          而且和处处受阉割的海上自卫队不同,韩国海军拿到的,基本都是功能完整的满血版。
      
          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建造周期的缘故,会比美军自己装备得更早。
      
          几年前,巨济造船厂仅仅是被纳入了KDX-3型驱逐舰的招标范围,就让华夏方面通过尹锺贤拿到了基线7.1版本宙斯盾系统的不少重要参数。
      
          尽管那个时候,海之星系统已经开始研发,并且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方案,因此无法直接借鉴前者的具体技术。
      
          但在指标确定以及测试标准等方面,仍然获得了相当多的启发。
      
          至于新一代反舰武器,则更是在弹道选择和突防策略上直接瞄准了对方的弱区。
      
          可以说直接奠定了未来20年内海上甲弹对抗的优势地位。
      
          唯一可惜的是,由于标准3和标准2ER BLOCK4A两个型号一个延宕一个被取消,所以并没能同时获得美军海基中/末端反导系统的相关信息。
      
          而如今,蔚山造船厂可是直接负责KDX-3首舰的建造以及全部后续升级……
      
          能从盲盒里开出什么宝贝,常浩南简直不敢想。
      
          因为如果尹经理一直保证低调不暴露的话,那么根据原来的时间线,KDX-3甚至还会是未来第一批获得基线9升级的宙斯盾舰艇……
      
          真·赢麻了。
      
          “你联系一下钟组长,让他尽量降低和对方的联络频率,除了最关键的军事技术情报以外,不要过度发挥对方的作用。”
      
          常浩南低声对宋景明嘱咐道:
      
          “另外,务必保证和K先生之间的直接单线联系,哪怕暂时断联,也不要使用除二局以外的任何渠道……”
      
          他自认为不懂情报工作,但却依稀记得,上一世,也就在这段时间,对半岛方向爆出过一个大雷。
      
          所以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其实照理来说,情报工作和一家企业应该是没关系的。
      
          但尹锺贤这条线几乎完全来自于火炬集团的牵线搭桥,所以从一开始就属于共享共管。
      
          只不过此前很少插手具体业务罢了……
      
          ……
      
          当天傍晚。
      
          华夏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所书记李广杉正坐在办公桌前,一脸严肃地看着眼前刚刚下发到自己手里的红头文件。
      
          虽说华夏科学院属于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但一纸命令直接从决策层给到研究所一级单位,还是极其罕有的事情。
      
          过去发生的寥寥几次,也都是因为部分资深院士的个人缘故。
      
          比如1992年时,钱老曾提出建议,认为在乘用车领域可以跳过汽油柴油阶段,直接发展电动能源汽车。
      
          而上级给出的回应就是直接责成科学院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
      
          但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眼下正处在青黄不接的当口,所长和书记俩人甚至全都不是院士,地位很是有些尴尬。
      
          虽然也有刘东升院士这样的资深老前辈,但对方的研究重点在于陕、甘、青、藏四地,和文件里面提到的内容也不能完全对上号……
      
          “到底是哪位大佬,能使唤得动这个级别直接下发文件……”
      
          就在李广杉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名单逐个分析的时候,伴随着一阵干脆利落的脚步声,一名看上去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出现在了办公室外面。
      
          他停下了手上转笔的动作,从屏幕前抬起头。
      
          “老丁?”
      
          李广杉面色一喜:
      
          “我以为你已经下班了。”
      
          门外之人,正是那位还不是院士的研究所所长,丁仲理。
      
          以及他的副手,吴元福研究员。
      
          “我正准备下班……”
      
          丁仲理看着办公桌后面老伙计的表情,似乎猜到了什么:
      
          “这是找我有事?”
      
          “没错……我本来准备明天上班之后联系你来着。”
      
          李广杉赶紧招呼外面的二人进来:
      
          “你看看这个。”
      
          说着把面前桌上的文件递给了丁仲理。
      
          后者有些好奇地把公文包放在一边,然后接到手中:
      
          “评估未来20-50年内气候变化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文件不长,区区两页纸而已。
      
          但就是这几百个字的内容,却让他的心情在几秒钟内坐了好几轮过山车。
      
          对于丁仲理来说,这个任务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度。
      
          甚至研究所层面过去就做过类似的报告。
      
          但很多时候,生态环境领域的争议并不出在技术上。
      
          而是立场上。
      
          环境保护作为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最顶格的政治正确之一,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可以说遍地都是生意。
      
          这也正是丁仲理作为资深院士的弟子,即便荣誉傍身但至今都没能评上院士的原因之一。
      
          而旁边的吴元福显然更为直接:
      
          “李书记,上级在这么个不当不正的时候突然要求搞气候评估……是准备调整碳排放政策?”
      
          听到这个问题,原本面色平淡的丁仲理瞬间眉头微皱——
      
          这也是他所担心的事情。
      
          自从四年前华夏加入WTO,国际上就开始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两个领域对华夏施加压力。
      
          单把这两件事拎出来说,那肯定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但结合时代条件则未必然。
      
          在他看来,华夏如今正处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工业建设高速发展的阶段。
      
          环境保护先放在一边不提,碳排放权那是必须要保证的。
      
          再者说以发达国家为主制订的减排策略极不公平,哪怕出于国家尊严考虑,也决不能答应这种新时代的不平等条约。
      
          而李广杉则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也不知道……上级对这件事口风很紧,我通过不少渠道打听,都没漏出来半点风声……”
      
          “……”
      
          一阵沉默过后,他把目光转向丁仲理:
      
          “我说老丁,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又是我们研究所的所长,这个评估肯定要你来牵头。”
      
          “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迂回策略,先发表一些更贴近主流学界的意见,至少把院士头衔给解决下来,这样以后你再说话也更有分量嘛……”
      
          李广山并非技术人员,好在自我定位非常清晰,即便作为书记,也很少提出业务层面的建议。
      
          这一次,实在是憋不住了。
      
          他倒不是对自己搭档的立场有什么不满。
      
          只是考虑到对方作为科学院一所之长,屡次因为各种阻挠而无法当选院士,也实在不是什么长脸的事情。
      
          好歹讲究一下斗争的方式方法呢?
      
          先服个软,等当了院士以后想发表什么意见,还不是你自己说了算?
      
          不过这个时候,丁仲理在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李书记,我知道你是为我,也是为研究所的发展考虑。”
      
          “我已经考虑好了。”
      
          李广山和吴元福二人同时看向了他。
      
          “科学,是要坚持自认为正确的事情。”
      
          丁仲理把文件放回到对方面前:
      
          “科学,没有主流。”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771条记录; 当前1206页/共1771页   

[首页]  [1199]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尾页]


第1149章 科学,没有主流!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在线阅读_十月廿二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538 t:219-326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122ae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