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第149节

当然,这都是猜测了。但是这件事之后,历史突然发生了变化,上苍向赵光义、向全体宋朝的汉人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笑脸,机遇,千载难遇的机遇接二连三地向赵光义袭来,这一年成了他名附其实的幸运之年。
        只要他能处置得当,把握住机会,他就能扳回之前所有的错误损失,让宋太宗真正变成唐太宗。
        只、要、他、能、处、置、得、当……
      
      
      日期:2008-3-24 18:07:07
        作者:未来中国统帅 回复日期:2008-3-22 23:06:05 
          连载(83)
          
          面对种种苛求,赵匡胤一一照办,只求能到工作单位正常上班。于是他就扔下了全体家小,在当年的7月到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报到了。此后,在历史记载中,完全找不到他在公元959年7月份之后,至当年岁末之间,都在官场之中有过任何的特殊举动。但是后周的官场却已经在这小半年的时间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是一切都进行得波澜不惊,悄然无声。
          变化主要在军界。
          首先,在殿前司系统里,一直空缺着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这位慕容仁兄是赵匡胤的发小,关系近到了不必再收纳到“义社十兄弟”里去的程度。因为早就是兄弟了,再提都会伤感情;殿前都虞候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正是赵匡胤的“十兄弟”之一;而在慕容延钊和王审琦之间的是石守信(他还用介绍吗?),由他来作殿前都指挥使,也就是赵匡胤之前的官职。
          在侍卫司那边,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赵匡胤原来的政敌,侍卫步军都指挥史、曹州节度使、检校太保袁彦被赶出禁军,升官为检校太傅,然后直接离……
          
          ============================================================
          高天哥们儿!看了这么久,觉得赵匡胤最牛的还是这一段!请问他是怎么在外地军区就遥控到首都警备区的人事变动的呢?能否考证一下,讲述详细一点
        ---------------
        统帅哥们儿!呵呵,昨晚有点事,一直没上来,今天回复,晚了,抱歉。
        其实蛮简单,第一,没有史实记载,只能猜,所以不敢乱说,就这样拍上去了。呵呵,实话实说,不怕你笑,
        第二,身居藩镇,遥控京师,这本是五代时军事强人的一个经典手段,但往往只是能做到压制京城,让任何不利自己的事都不发生。但像赵匡胤这样,再上层楼做到让京城发生众多的对自己有利的事,就真的是高手高手高高手了,,,
        宋史里的漏洞、失真处太多了,兄可认真去想,却不要想事事都明了了。我们能做的,只有分析,
        极认真,但却只能娱乐的分析,,,
      
      
      日期:2008-3-25 17:23:57
      
      
        连载(315)
        先是5月份,就在宋朝的第二宰相沈伦刚被罢免之后,辽国突然犯边。这一次的规格和上次的瓦桥关一样,是辽国皇帝耶律贤自将中军,辽国所有的名将大臣几乎全部到齐。
        但是他们这次选的地点不太好,是满城(今河北保定西北),也就是上次崔彦进等人手捧阵图叫翠花的地方。这一次满城的将士们还是没按常理出牌,他们面对辽国的皇帝,根本就没想着守城,而是冲出去在城下与契丹人狠狠地拼了一场,硬生生地把辽国皇帝击退,并且箭如雨发,把辽国太尉耶律希达当场射死。之后更发挥老传统,在半路设下了伏兵,把辽国的统军使耶律善布给围住,可惜辽国人太多了,马上就有人来救。
        结果包围圈被击破,到嘴的鸭子又飞了。不过没办法,来的人是宋军的老熟人,辽国的南院大王兼枢密使耶律斜轸。
        就这样,辽国人很没面子,他们在当月就灰溜溜地回国了。
        再过两个月,雁门关传来捷报,潘美与杨业在关下击破来犯的辽军,阵斩敌军3000余人,并追击入辽境,击破其堡垒36座,俘获其老幼万余人,牛马5万匹。
        北疆接连大胜,宋朝全境都松了一口气。这把自去年以来瓦桥关之败带来的阴影大大消除了。但是真正让宋朝人,让赵光义兴奋的事,却与这两战无关。
        回到5月份,就在满城之战刚刚胜利的时候,宋朝的国都开封城里突然来了一群陌生的异族人。这些人装束奇异,风尘仆仆,虽然神色沉郁,但是难掩其高贵强悍的本质。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王族,是虽然没有帝号,但统治广漠草原己过百年的领主。
        这些异族王者在大宋君臣心目中一直是传说般的人物,他们自从唐末以来,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中原王朝的国都里,但是现在他们万里迢迢,从宋朝的西北边疆入境,俯首低眉,给赵光义带来了他作梦都想不到的好东西。
      
      
        连载(316)
        这些是党项人,他们把自己世代居住近200余年的祖居之地,夏、绥、宥、银、静等五州献给了大宋。这片土地,就是“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好不好?真好!但能不能要?得小心。
        党项人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一说出自羌族;一说出自鲜卑。以羌族为源,他们的先祖在南北朝末期被载入历史,原居住在黄河河曲一喧。到隋末唐初,他们西面的吐蕃人开始兴起,成了他们世代的仇敌,他们被迫迁徙。先到了甘肃的庆阳,之后再分出一部分迁到了陕北的米脂、横山一带定居。
        陕北一部的党项人部族,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和拓跋氏。拓跋,为其中最强。
        另一说以鲜卑族为源,主要说的就是拓跋部的族出源头。
        拓跋鲜卑的原居住地是东北额尔古纳河东南大兴安岭北段的大鲜卑山一带(几乎与契丹同源)。在公元1世纪左右,他们乘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势力衰微之际,南下至现在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湖一带;到了2世纪的初期,又迁徙到河套、阴山一带;公元3世纪中叶,拓跋鲜卑中的一支,迁到了河西地区,建立了南凉政权;414年,西秦灭南凉,拓跋鲜卑归服于吐谷浑。
        隋时,吐谷浑被隋重创,被逐出以青海湖为中心的原住地,拓跋鲜卑乘机发难,联合其他党项诸部,并吸纳了羌族的几个部落,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党项部落联盟。
        唐末,黄巢起义,唐僖宗向普天下所有种族求援,当时的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率部参战,战功卓著,升任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并赐李姓,其军队被命名为“定难军”,从此第一次在汉地正朔朝代中拥有名衔封地。
        进入五代,天下分崩离析,中原板荡,可是河套之地牢牢地掌握在党项人的手里,还把陕西北部的盐州、延州两地并入,变得更加庞大。
        到了北宋初年,这一片土地己经在党项族人手里经营了近200余年,牧场广袤,牧养无数牛羊,出产名种战马,与汉地交界,胡汉两种生活方式并存,党项的农耕极为发达,与宋交界的七里平等地,放眼望去,皆是党项人的储食之仓。尤为可贵的是,其南部更出产当时可以作为货币流通的上等青盐,且产量巨大,一年能出产近一万五千余斛……这是一片多么富饶神奇的土地啊,历数中原诸州,能不能再找出另一块物产如此齐全,地域如此广大的土地呢?
        能吗?!
        如果你是赵光义,这样一份旷世厚礼从天而降,你要不要呢?
      
      
      日期:2008-3-26 17:22:39
      
      
        连载(317)
        要?还是不要?
        在当年的大宋朝堂之上,能瞬间把这问题返回到最初的取舍点上的,不是一位超敏锐的政治高手,就是一个品牌纯正、无可救药的傻子。
        抛开定难五州的丰富物产不说,光看它的地理位置,就必须得牢牢抓住,绝不放手。
        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党岔镇;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149页/共1014页   

[首页]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尾页]


第149节_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在线阅读_高天流云A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104 t:219-6834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efd1f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