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第178节

日期:2008-5-14 17:35:48
        连载(395)
        如果这是宋史――宋真宗赵恒卷
        一个人生而劳碌,至少死后应该得到些许的安宁了。这是对一个死者最起码的尊重,但是骄傲、强势了一辈子的赵光义却偏偏就得不到。
        真是悲哀,他刚刚咽气,真正的尸骨未寒时,他两个生平最近亲的人就背叛了他。
        十全大太监王继恩和他的皇后李氏。
        在正史记载中,一切都是太监不好。王继恩可能是习惯了颠倒皇位,于是在老主子刚死的时候,就直觉性地在心里掂量了一下。
        再明显不过了,让皇太子顺理成章地登基,有他什么功劳?可是再另立一个,那么22年前的旧事就会重演。他还是那个拥立新君,立下头功的人。
        这样的美事,想着都兴奋,简直就是唐朝时伟大的太监群落才能做出来的事,而他,一个太监,居然就能两次成功,这是空前绝后的纪录,是太监中的太监!于是他先动手联络了两个同伙――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三人联手还是觉得分量不够,于是才又找到了赵光义的遗产直接继承人。
        李皇后。
        这可不是乱说,在两宋318年的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赵某氏”们绝对是皇位继承人中的第一顺位。层出不穷的太后、皇后们从第一位太后(赵匡胤他妈)开始,就从来没闲着过。
        何况这时的李皇后不仅有名位,更有实力。她的哥哥李继隆大将军是宋朝禁军殿前司的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要知道这时殿前司早就没有都点检了,这位指挥使大人就是禁军的第一高官,并且他本人此时就在京城里。
        这种配置,至少在理论上己经达到外戚最强时的汉朝的高度。那么还等什么?时间不等人,王继恩只要稍微看一眼李皇后身边的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儿,就知道了皇位的继承人应该是谁。
        原皇长子,现废庶人赵元佐。
        李皇后马上就同意了。前面己经说过,她早就一直在皇宫里抚育着赵元佐的儿子。这时是爱子及父也好,还是从前时因为爱其父才养其子也罢,反正她被打动了。
        就这样,万事俱备,只差一人。只要再搞定了那个肥胖痴呆的老衰神,新皇帝就会顺利调包换人。
        以上就是在正史记载中,宋朝第三位官家诞生时的难产前因。
        连载(396)
        正史如是说,那么就这样看下去。因为无论是王继恩和李皇后谁先找的谁,都对他们的同伙性质没有区别。要强调只有一点,就是他们入伙结盟的时间。
        做这样的大事,记载中,居然一切都是临时决定的。
        事情从赵光义病倒开始,也就是他死的前一天。从那时起,王继恩才和李昌龄、胡旦结党,准备推举赵元佐。
        同时一个事实让人摇头苦笑,能想象吗?在这种重要时刻,皇太子赵恒居然一直都没在病危的父皇身边。他被隔离了,连皇宫都进不去。但这实在不能怪他,在中国历代帝王的传承规律中有一个现象。越是强势的父亲,所选择的继承人,就越会是一个低调的儿子。刘邦这样,李世民这样,甚至后来的朱元璋也一样。赵恒也不例外,皇宫里的所有命令都挂着他父亲的头衔,他必须得听。
        但不急,有人能进去,60岁的首辅宰相吕端亲自进皇宫探病。有证据证明,那时吕端的视力己经很不好了,他努力地向四周张望,结果发现谁都在,除了最应该出现的赵恒。吕端立即警觉。他当官快40多年了,甚至五代十一国时的乱世都亲身经历过,何况他之所以这时进宫,就怕出这样的事。
        但他什么都没说,一点表示都没有,只是悄悄地避开所有人,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笏板上写了两个字――“大渐”。马上派亲信送给皇太子,要赵恒立即进宫。
        就在这时,赵光义死了。
        王继恩立即行动,他首先去见李太后(立即升级),两人瞬间勾通,达成协议(正史写的),并且认识到了问题的最关键点。那就是立一个皇帝,无论是太后,还是太监,都说了不算。
        必须得有大臣,不管有什么样的内幕和命令,确认皇帝的身份都得有公章、有诏书,而且这些都必须得由国家的公务员出面才能名正言顺产生效力。哪怕这些东西都是违造的。
        那么这时宋朝的第一大臣是谁呢?吕端,你绕都绕不过去这位老眼昏花的仁兄……那太好了,这就是当年王继恩的第一反应。
        首先吕端太好对付了。过往的一切资料都显示,吕端不过就是一个肥头大耳好脾气的大胖子而已,甚至对付他王继恩还很有经验,当年在开封府里把吕端革职查办的就是他。第二,可真是天从人愿,这时吕端就在皇宫里,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妙极,争分夺秒马上去找他,碰巧赵元佐也正关在皇宫的南宫里,这样不出宫门就能把事情都办妥。
        越想越高兴,但是一走出李太后的宫门,王继恩立即瞬间抓狂。吕端居然不见了,就这么一转眼的工夫,那个既老又胖行动不便的老头儿居然失踪了。
        立即去找!有人报告,说吕端己经回到了中书省。王继恩松了口气,还好,不太远。但是事情重大,他决定亲自出马,像22年前那样去找吕端。
        事情就这样有了一点微小的差别,从吕端自投罗网,到王继恩去中书省上门找人。就这么点区别,就让整件事情,以及大宋天子的归属彻底改变。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178页/共1014页   

[首页]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尾页]


第178节_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在线阅读_高天流云A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104 t:219-394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53c14 大小:4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