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节
日期:2008-7-9 17:23:29
连载(479)
当年赵光义轻轻拍着儿子的后背说――“名此,欲我儿有常德,久于其道也。”
儿子,给你取这个名字,是要提醒你,要有始有终。你的本性是很好的,只是要坚持住,别有头无尾,朝秦暮楚啊……赵光义一生虽然建树少、破坏多,但是他的确有他超人的地方,以文治国,至少能把一个人的本性和缺陷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三儿子最大的毛病就在于此,一个没长性的孩子。
在这之前,赵恒对国家的施政,尤其是对战争的处理,都有节有度,紧轻把握之间老到沉稳,而且绝没有怕战避战的表现。但是这时不同了,他召见寇准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问:“朕现在是去成都好?还是去金陵的好?”
居然是想逃跑!
想来当时寇准在震惊之后,心里最强硬尖锐的一句话应该是――陛下,那么你是想当孟昶呢?还是想当李煜?!
但他终究是宋朝的臣子,这样的话怎能说得出口,他向旁边看了看,发现肉瘤子王钦若和高大英俊的陈尧叟就在身边,一瞬间他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就事论事没有用,得让背后的教唆犯疼了才行!寇准说:“是谁给陛下出的这种主意,应该马上砍了他的脑袋!现在皇帝神武,将帅同心,只要您亲征,辽国必将撒军。就算您不打算亲征,我们坚守城池,时间长了,辽军也自然疲惫,无论怎样,都到不了您抛弃宗庙,出外逃难的地步!”
但是这样的话太没营养了,根本就打动不了赵恒。很简单,大难己经迫在眉睫,这样传统教科书式的套话,去骗小孩子去吧,赵恒一点都不白痴。
形势己经急剧恶化,辽军这时终于取得了重大战绩,祁州(今河北安国)被攻破了,守军全军覆没,接着辽军又猛攻瀛州(今河北河间)。所有的消息都被隔断,瀛州的存亡根本没法判断,而且辽军的前锋又继续南下,己经接近了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
再后面就是河北重镇大名府了……紧接着就是最后的屏障黄河。
连载(480)
这里要说一下地形。宋朝北疆的州府分布是这样的,先是威虏军城、北平寨、保州等前沿据点,后面的镇州、定州等是超级军城,再往后才是祁州、瀛州、冀州、贝州、大名府这一连串的居民点,再向后,才是河南境内的澶州等地。
但是这部分的河南,并不是“黄河之南”,还在黄河以北,过了黄河,才是宋朝的国都开封。
而这时宋朝的军力分布却让人绝望。重兵都集结在定州大阵,但它一点作用都没起到,辽军扑向了河北以南偏东的方向,那边的大名府一带,充其量只有3万多人的军队。怎么说呢,在这样的大场面下,比没有强点,而且想要像田敏、张凝那样和辽国人硬拼一场都做不到。
大名府可不是北平寨,他们身边有数不清的宋朝老百姓,你一时痛快了,除非能把辽国人一举击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这时寇准无论怎样鼓励、威胁甚至展望美好的前景都没有用,你得有办法,河北空了,整个防线都漏了,你得有办法能迅速补上!
寇准的对策有三条――第一,马上调天雄军(河北大名府一带驻军)步骑混合约一万人,由周莹、孙全照等人率领,火速赴援贝州。如果人数不够,就先发五千人,由孙全照全权负责;再令莫州方面的石普等人策应,不单是向大名府增援,更要向北,直接进入辽国境内,尽一切可能烧杀抢掠,让辽军有后顾之忧。军队如果不够,就选派民兵;
第二,如果这时辽军己经越过贝州,逼迫大名府,那么立即命令定阵大阵南移,至少分出3万人南下增援,定州大阵的损失,就由土门方向的雷有终来补充,命他即时率兵靠拢。再令王超在定州依城列阵,与威虏军城的魏能、北平寨的田敏等人汇合,选择时机向大名府集结,以便您御驾亲征。
第三万一定州被辽军隔断,王超的大阵没法前来汇合,而且大名府一带全被辽军袭击,就只有命令魏能、田敏的全骑兵部队不顾一切代价南下,去牵制辽军的进一步行动。而这么做的全部意义,都只在于滞留辽军的攻势,等待您的亲征……
亲征,赵恒仍旧沉吟,但寇准的话还没有说完。
现在全部的焦点都在河北大名府,没有兵,但是我们有大臣,要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天下皆知的您的亲信大臣去,这样才能让百姓军民们相信,您没有放弃河北。这个人……他突然转向了聪明绝顶的王钦若。
参政大人,现在是为国分忧之时,您不能推辞!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216页/共1014页
[首页]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