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第392节

皇城司的人员名单就是失职者的名单,他们全被外放流配。这时问题集中到了一个人的身上,这人就是皇城司里,当天夜里当值的宿卫首领杨景宗。按说这是案件的直接失职人员,从重从严地处理,以儆效尤,这是没话说的罪有应得。但是皇帝不忍心。
        因为他是当年赵祯的“小娘娘”,杨太妃的从父兄弟。
        仁宗的心既软又念旧,为了怎么处罚,他亲自出面和御史台的外台人员来了场轮翻PK。简单地说,就是上至御史中丞,下至普通御史,先是把枪口瞄准了杨景宗,接着又要砍掉皇宫里的大太监杨怀敏。无论如何,至少要狠抓一批,严打一批,这样才能稍微起到点震慑的作用。
      
        想得没错,和前面丁度的看法一致。但奇妙的是,皇帝还是不喜欢。赵祯仿佛是个自虐者,就是要对刺杀他的谋反人展示笑脸。他和御史何郯的对话非常有趣,让人浮想联翩。
        何郯引经据典,开口就是上古的皇帝如何,现在的皇帝应该怎样,理论说了一大堆,最后结论是必须听他的。
        皇帝只回了他一句:“上古时谏官有磕头把脑袋都磕碎的,你能吗?”这就有些无厘头了,谈话突然被注水,皇帝在打岔。
        关键时刻来到,那就磕吧!成名立万不过是脑袋疼下,多好赚的买卖。可惜何郯变得更好玩,他突然间又懂得为皇帝着想了。他说,古代那么磕,是因为有昏君,现在我磕了,您会是什么?所以我不磕。您得理解,无论我磕不磕,都是为了您好啊。
        谈话就此结束,搞笑的对答,只能有搞笑的结果。皇帝和御史台各退了半步,两个姓杨的兄台被小降了一级,惩罚行动就算结束了。同时,这件北宋史唯一的一次皇宫刺杀案,也就此收尾。
        连载(987)
        以上就是这件事的官方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受害人仁宗赵祯,他没有表现出哪怕一点点的震怒、恐慌、追查的态度,相反一直在捂着盖子,就像很怕有什么被人看到一样。
        他怕的是什么?
        一个有趣的事实可以稍微地映射出点滴的真相。那就夏竦的结局。这个人在查案过程中,所提出的模糊理论,和皇帝靠得很近。接下来他又力排众意,和皇帝站在一起。那就是关于刺杀夜,谁的功劳最大的问题。
        皇宫里一个女人从此走上了前台。
        其实,这个女人早就己经在影响着宋朝局势了。提到她,在这个时段最好要跟两个人联系起来。一个是夏竦,一个就是文彦博。这两个在宋史里的评价走在了两个极端,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都讨好这个女人。
        她姓张,出身很低,命运很苦。父亲是个早死的地方小官,她和母亲两人是名副其实的孤儿寡母。生活的压力,让她们走了歌舞场,可以说到了没法再低的底谷。但命运就在这时对她们露出了最意外的笑脸。
        她们献艺的场所很显赫,不是一般的歌舍勾栏,而是宋太宗赵光义最小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的家里。某一天,赵祯去看望姑姑,酒席宴上轻歌曼舞,他一下子就看中了这个美丽聪慧的小姑娘。于是她成了宋代的卫子夫。
        简单地说,在刺杀案发生前,她在皇宫里的名位很一般,只是美人。可实际的影响(注意,不是权力),早就远远地超过了皇后。一个小细节,文彦博之所以主动申请去攻打贝州,就是张美人悄悄地递出来一句话——皇帝很烦恼,谁能平叛,谁就是宰相。
        之后才有的文大人主动请缨。
        这时案发后,她被皇帝隆重地介绍给整个国家——是她,只有她,才在当夜拯救了我。
        连载(988)
      
        这就让人不懂了,正史里都说是曹皇后一手搞定了危机,怎么突然间冒出个张美人?可皇帝不管,他在这时,并且在后来,都不断地在正规场合强调,那晚上真的危险,只有一个人始终陪在他身边。就是她,我的美人,尤其难得的是,她当时不在场,是主动来找他的。
        患难见真情,我非常感动!
        这个话说出去之后,夏竦立即就知道了前进的方向。他很有知识地说了8个字。“讲求所以尊异之礼。”当时在场的其他宰执大臣们一片沉默,懂的不说话,不懂的赶紧翻书。这时要介绍一下官场大排名,首相陈执中,次相文彦博,枢密使夏竦、王贻永,参知政事宋庠、丁度,枢密副使庞籍、高若讷。都是很熟的人了。
        关键就在首相大人身上。陈执中还真就不懂夏竦在说什么,他临时咨询了一下帝国最高文人翰林学士,才明白这是要给张美人升官。这位学士提醒他,这种事以前有过例子,汉朝的皇帝带着宫妃去打猎,一头熊突然冲出来,是位姓冯的捷妤挺身挡在了皇帝的面前,才救了皇帝一命。现在张美人的功劳与之相比怎样?如果你答应了,有皇后在却尊崇美人,这种非礼的骂名,以后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陈执中想了又想,决定不趟这个浑水,夏竦你自己说吧,我什么都没听见。当天的事就这样结束,张美人的升职之路还得等,直到半年之后,她终于一飞冲天,从倒数第二级的四品美人,直接升到了一品第一级的贵妃。
        这期间皇帝的功劳是最大的,其次就得数到夏竦。他是第一个提议的人。但是给他的回报是什么呢?他被贬出京城,到河南府去当官。至于理由,是当地开封城天上有太阳没云彩,一连地震了5次。夏竦要负责,谁让他是公认的奸邪呢?
        仔细想想,永远跟紧领袖脚步的夏竦被赶了出去,一言不发的文彦博却站得稳稳的,尤其是张美人,那是他的贵人,在最关键的时候,他也居然沉默,这是怎么搞的?
        皇帝当然没有神经错乱,联系到两件事里夏竦一贯的表现,唯一的解释就只有他参与的太深了。刺杀案里涉及的问题太深太重,那个一直压制破案进程,甚至隔天之后命令杀死最后一个人证的人,只能是皇帝本人。
      
        两点理由支持这个观点,1,能做到成功压制,只能是皇帝,另有别人的话,之后的宋朝就会后患无穷,那个人必将有第二次、第三次行动;2,以后的宋朝非常平静,皇帝的寝宫内外,再没有半点意外发生。
        这件事过去了,我们除了能隐约地看到宋仁宗赵祯的另一面,我指的不是他的多情,而是超平静地渡过了危机,还有夏竦这个有才的坏人,之所以会倒台的原因。
        领导对你好,你也别对领导太好,你是个下属加外人,这一点要永远牢牢记住。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392页/共1014页   

[首页]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尾页]


第392节_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在线阅读_高天流云A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104 t:219-1995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c0a9e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