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节
日期:2012-02-2017:16:18
连载(2195)
这位开创者的名声最近一段时间很有些争议,有些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在为他翻案甚至喝彩。这些人举出一些例子证明秦桧是忠于宋朝的,所作所为完全合乎当时汉人的利益。
比如两次议和宋朝所得到的土地等,与北伐战前没什么两样,而每年的岁贡与没完没了的巨额战争支出相比纯属九牛一毛等等等等,尤其是在杀岳飞的事情上,这些人以偏盖全,以点压面,说岳飞是南宋稳定的障碍,不杀不足以立国……
这些话都是躲在阴暗的角落,确定了自己不必负任何责任,没有半点鼓暴鼓起真实身份的人说的,其目的不过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秦桧于国取利之说极其可笑,每一个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国与国之间什么都可以交易,唯独土地例外。没有了土地,国家将不再是国家,而一点点丧失土地,会像战国时秦灭六国那样,逐一蚕食吞噬掉,更何况把本国将士浴血厮杀夺回来的故土再拱手无偿地送还给敌人,来换所谓的和平!
歪理邪说!
历史已经证明,这种行为的最乐观最轻描淡写的评价也是——驼鸟。当危险来临时,把脑袋掐进沙子里,看不到危险了,就相信自己安全了。
至于岳飞怎样,根本不是可以用利益两字来衡量的。他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这东西万金不易,千城不换,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与之相提并论。
所以那些翻案的人可以闭嘴了,连国家之间的物价标准都拎不清,根本没有发言的资格。
回到赵构。
话说官场有言:“升官发财死老婆,此乃人生三大乐事也。”这也适用于这时的赵构。15年了,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磨死了“丈夫”,重新恢复了独立与自由。
好事成双,半年之后一个更大的喜讯从北方传来。他的哥哥,那位名义上永远的、从未退位的宋朝皇帝宋钦宗赵桓也死了。
赵桓之死有三个版本。一个是正史所载,他先在五国城坐牢,又被迁到上京会宁府居住,在公元1153年,也就是秦桧死的前两年时,金国皇帝自上京迁都燕京,把他也随军带着。又三年之后,他在燕京病故,终年57岁。
金国将他葬于永献陵(今河南省巩县);
连载(2196)
第二个最权威,《辞海》、《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权威刊籍都采信了这一版本,认定宋钦宗赵桓一直被金国关押在五国城,直至其死亡;
第三个版本是流传最广的,在公元1158年,南宋绍兴二十六年的六月时,金国皇帝某天不知哪根筋拧了,突然想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马球比赛,由前辽国末代皇帝,时年81岁的耶律延禧对阵北宋末代皇帝,时年57的赵桓。
比赛开始,拼抢激烈。两位末代皇帝都看出架式不对,各自展开了自救行动,其风格与各自在亡国时的状态分毫不差。
耶律延禧当年一路疯跑,广阔的辽国大地就没他没逃过的地方。这时他81岁了,仍然身体健壮马术精良,他决定再逃一次,有多远跑多远,反正绝不等死。
他纵马飞奔,结果没跑过金军围观部队的长箭,被射死了。
赵桓很镇静,哪怕死到临头,仍然视而不见。就像当年金军已经杀到城下,他还是命令各路勤王兵马都滚回原地一样,他骑在马上静等命运之神的羽翼遮住他的头顶……他在混乱中摔下了马背,死于乱蹄之下。
以上三个版本,谁也不知道哪个是百分之百真实的,哪个又出自于何种心情的杜撰。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宋钦宗死了,赵构终于成了唯一幸存者。
再没人能威胁到他的皇位了。
读史每到这时,总会涌起一股无力感。何谓正义,何谓邪恶,什么又是报应,都是些扯蛋的废话,看人家赵构,哪怕当时万人指斥,哪怕身后骂名千载,还不是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他得到了全部、所有想要的任何东西!
可是别急,我不能断言人世间是不是存在着公平二字,但是从逻辑上说,错事一定会引来错的结果,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争的不过是它来临的早,或者晚一点而已。
宋钦宗死后的第五年时,赵构的和平安逸之梦碎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883页/共1014页
[首页]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