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第932节

日期:2012-06-2117:12:59
      
        连载(2359)
        上面是公理,私下还有些恩怨。
        姜特立本就是京官,仗着皇帝宠信公开收贿,是留正把他揭发并赶出去的。这时想回来,留正当然百倍警惕。
        据史料记载,留正是第一个确信赵惇精神有问题的大臣,但他不说,并且在大臣们质问时很骄傲地反驳,他恪守臣子之道,绝不会公开对外宣称皇帝有病,或者直接对皇帝本人说——陛下,您疯了。
        所以他很清楚,和皇帝讲道理是没用的,他直接威胁。
        陛下,四年前是我把姜特立贬出朝廷的,现在无故召他回京,是对我当年的否定。既然这样,我请求罢相。留我还是要他,您一言而决。
      
        赵惇沉默。
        留正等了好几天,不得要领,觉得很可能是力度不够。于是他往前迈了一步,说——“某与留正,理难并立于朝,请早赐处分。”
        这回威胁生效,赵惇有反应了——“成命己行,朕无反悔,卿宜自处。”
        留正有些傻眼,皇帝的态度很坚硬,事到如今,只有比皇帝更硬才行。他从即日起给自己放假,扔下首相位置和全国政务,回家躺着休息。
        名曰“待罪”。
        他等待了整整七天,帝国正常运转,皇宫平静如常,真应了那句老话,地球少了谁都转。留正抑郁,看来力度还是不够!
        他搬家,从城里搬到了城外六和塔,在那儿继续“待罪“。又等了三天,还是啥反应没有,他无可奈何提笔写辞职信。
        按宋朝惯例,到了这步,除非皇帝连续驳回请辞,不然留正罢相是肯定的了。可赵惇有新招,他既不批准,也不驳回,不管首相大人怎样折腾,仍然啥反应也没有。
        连续被忽略,留正终于无数忍受了,独角戏是吧,没观众是吧,那我就唱到底!他使出了最后一招,把入仕以来历次升迁所有的任命告敕都找了出来,打包送进皇宫里,以示与皇帝彻底决裂。
      
        乞骸骨!
        连载(2360)
        这一招无比刚烈,可以说再无丝毫转寰余地。相信全帝国的人都会喝声彩,首相大人有种。可惜的是,皇宫里仍然沉默……
        这该死的沉默,直接把留正玩死了。他难道真的想为了一个政敌的可能存在的升迁而辞职吗?一辈子熬到了花甲之年才爬上了帝国首相的宝座,这是说下就真下毫不留恋?
        留正有苦说不出,为了实践诺言,还得从六和塔搬出来,住到更远些的范村僧舍里,做出时刻准备远行回乡的样子。
        唉,把自己顶在南墙上的人啊,想下来可怎么办呢?时间给了留正机会,他在范村里住着,小桥流水人家,老树枯藤昏鸦,看似逍遥实则煎熬地渡过了快三个月之后,机会终于来了。
        九月四日是赵惇的生日,当时名叫“重明节”,按例百官要由首相押班集体上寿。首相,由于皇宫深处一直沉默,留正仍然保有这一职位。那么他是去呢还是去呢还是不?
        留正去了,他穿起了久违了100多天的首相朝服,意态昂然地回到了议事大殿之前,迎接他的,不止是似笑非笑的百官,还有当头一棒。皇帝下令,这一次上寿班首不再是留正,而是时任右相,也就是副相的葛邲。
        百官们的表情更加的微妙了,首相大人何以自处,是不是应该拂袖而去,甚至自决于宫门之前?
        只见留正呆呆在站了很久,之后慢慢地移动脚步,他……走进了百官的队列里,没有自杀,没有离开,他稳定地站着,非常平静。
        好一会儿,有人才突然间明白过来。首相大人站的位置非常讲究,一点都没违反朝廷制度。那个位置是给少保的,留正除了首相头衔外,还有少保一职。
        当天留正站在官员队伍里随波逐流给皇帝上寿,仪式结束,他仍然出城,去了范村继续住僧舍。而皇宫深处也没有做出任何处理他的决定。
        首相还是他。
      
        时光继续流逝,转眼间又三个月过去。年底到了,冬至日大朝会上有个新节目,要给太上皇的妻子谢太后上尊号。这个仪式必须得由首相主持,再用副相,那是对太后的不尊重。这样,留正的田园生活终于结束,赵惇派人召他回都堂理政。
        顺便说一句,同时宣布的命令里还有一条,姜特立仍任浙东副总管,但不必持诏入朝陛见了。
      日期:2012-06-2217:10:14
      
        连载(2361)
        两宋历史里绝无仅有的一次皇帝、首相怄气,长达140余天不见面,置国朝政务如儿戏的荒唐事件终于结束了。
        天下舆论纷乱,说什么的都有。两位当事人倒是非常平静,留正像没有这些事一样,昂昂然、飘飘然每天上朝下班,毫无骄矜更毫无愧色;皇帝神色欢愉,面对久不见面的首相晴空朗月纤芥不存,之前互不相让的较劲都不存在。
        这件事很闹,但在政治环境里并不罕见。世人早已见惯,只要涉及到政治,什么样的怪事都可能发生。所以,赵惇是个神经病,并不能用这件事确诊。
        看第二件事,四川军权更替。
      
        话说南渡以来军帅林立,威猛如韩世忠、奸猾如刘光世、无耻如张浚、精忠似岳飞,到头来都只是春梦一场,十余年后全部成了过眼云烟,能留下的只是一些传说而已。相比之,唯有蜀川吴氏兄弟生前游离于主集团之外,死后仍然独霸一方。
        到了赵惇时代,吴家掌权人叫吴挺。
        吴挺,生于公元1138年,为吴氏兄弟里弟弟吴璘的第五子,生来智勇双全胆略过人,很早就成了蜀川吴氏的第三代首领。
        他很不容易,伯父死后吴家军被赵构一分为三,父亲吴璘只得其中一分而已。幸亏之后完颜亮南侵、雍熙北伐等大战接连而起,逼着南宋必须倚仗吴璘、刘锜等宿将,这样蜀川的兵权才再度回到了吴氏手中。可吴挺照常过得如履薄冰。
        他在蜀川掌权,儿子,准确地说是次子吴曦得留在临安城里“侍奉”天子。谁都知道,这是人质。这就是临安与成都的关系,永远的、毫不懈怠的提防监视。
        机会在公元1193年的6月出现,吴挺死了,吴曦在江南,南宋皇帝只要按部就班地派人入川接收军权,就会拔掉这颗钉子。
        这远比当年吴玠死,吴璘还在时硬梆梆地收兵权好得多,一切只等赵惇一句话。奈何他偏偏就是不说,实在逼急了,他把吴挺的死亡通知扔到一边,愤怒地吼一声——吴卿明明还活着,你们为什么骗我说他死了?!
        连载(2362)
        这句话雷倒了南宋全体朝臣,让每个人都欲哭无泪。陛下,就算您真是金口玉牙,也不能这样乱讲吧,吴挺明明死了嘛……
        没死!
      
        赵惇斩钉截铁,不可置疑地下了定论。
        于是大家只好沉默。
        这个时期正好是南宋史上最微妙的一段,太上皇每天只是发呆想念儿子,但是格守风度,他绝不主动去大内探望,并且还是风度的原因,他绝不主动插手朝政;李凤娘醉心于为李氏宗族争利益,别人的死活,尤其是川娃儿的死活,她半点都不在意;首相……留正在范村的僧舍里装十三呢,装得极其投入,全部政务都扔到了一边。
        整个南宋朝局居然就是赵惇这个神经病患者说了算。
        这创造了一个纪录,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纪录是蜀川军权由于赵惇坚信吴挺还活着,说什么都不派人去接收,于是在大半年的时间里,那边一片真空,没人能下任何军事命令;改变命运的那个人是吴曦,他是这件事的唯一受益人。
        吴曦传承了他祖父吴璘的一些特征,性格早熟,生有大志,举止英武。这本是极可贵的,可是生在了吴曦的身上,就成了悲剧。
      
        他年幼时的某天父亲吴挺问他志向,小小年纪的吴曦昂然说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男儿当……当的一声,他被他爹一脚踢了出去,小吴曦在地上翻滚,摔进了一个火炉里。他的脸被烧坏了,从此人们叫他“吴巴子”。这一脚踢醒了他,他再也不说那些豪言壮语了,同时也不恨他的父亲。他记起了自己的身份——人质。
        人质要雄心来干什么,说出口又算是什么?!
        压抑,让本来英武的心变得阴沉,人质的生涯,让他对南宋皇廷没有半点的归宿感。而他的父亲突然死亡,让他流落在外,眼看着家族实力,那些由祖父辈奋战一生才积攒下的实力转眼就要被他人劫掠。他急,他恨,他无能为力,只能继续安静。
        谁知道赵惇却偏偏让那个位置空着!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932页/共1014页   

[首页]  [925]   [926]   [927]   [928]   [929]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939]    [尾页]


第932节_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在线阅读_高天流云A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104 t:219-3343]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60d1f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