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都市小说 > 天下第一军 |
第58节日军中队一级是没有配置大炮的,仅有9挺轻机枪和9具掷弹筒,掷弹筒的弹头重量仅有1公斤左右,射程250米左右,杀伤半径5米。其余的武器,就是又笨又长的三八大盖。
两个中队,就是18挺轻机枪和18具掷弹筒,和上百把三八大盖。这样的武器装备,在中国战场上,如果与一个团的中国军队作战,还能占据上风。 但是,这里是缅甸。日军缅甸的,是中国远征军。 112团的搜索连,装备有12门迫击炮,三门反坦克炮,各种机枪25挺,除了轻机枪,还有重机枪,剩下的武器,就是M4汤姆式冲锋枪。 日军在重武器和轻武器上,都不占优。迫击炮的射程是5000米,是掷弹筒的20倍;弹头重4公斤,是掷弹筒的4倍;杀伤半径20米,是掷弹筒的三倍。至于反坦克炮,它的炮弹连坦克的铁甲都能击穿,何况日本人的肉体。 而三八大盖,更和汤姆式冲锋枪没法比。三八大盖仅仅射出一发子弹,而汤姆式冲锋枪已经射出了十发。即使三八大盖先射出子弹,在他的第二发子弹还没有射出,汤姆式冲锋枪已经将他打成了筛子。 陈纳德 日期:2012-04-2201:19:03 【4-10】 日军的两个中队,就这样全军覆灭。仅有两名头部和手臂擦破的伤兵,像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失魂落魄地逃回了新平洋。 112团搜索连飞兵直下,逼近新平洋。留守在新平洋的少量日军,听到两名伤兵绘声绘色的描述,早就吓破了胆,他们知道无法坚守,望风而逃,逃进了胡康河谷。 搜索连没有追赶,他们要巩固新平洋,等待后面的大部队到来。 112团来到新平洋后,开始进行基础建设,他们砍伐树木,铲除荒草,平整土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飞机场。然后,加油站、军火库、粮食储存站、被服站等等各种设施应运而生,一应俱全。几天前还荒无人迹的新平洋,变为了丛林中的小城市。 新平洋成为了中国远征军的战略基地。 然后,112团留下一个连担任新平洋的警戒任务,其余部队挺进胡康河谷。 胡康河谷的第一道天堑叫于邦,也叫于邦家。这是一个土著人生活的小村子。日本人进入胡康河谷后,当地土著人吓跑了,日本人就占领了这个村寨,屯扎重兵。 从新平洋通往于邦,只有一条狭窄的人行道,曲里拐弯,宛若鸡肠。而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从飞机上俯视于邦,只能看到漫漫林海,于邦被遮掩在无边的密林中。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作战,远征军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因为无论是搜索、观测、通讯、侦察,还是步炮配合、地空配合,都无法组织。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战,就像两个人在暗井中打架一样。谁以静制动,谁就占有先机。谁进攻,谁就吃亏。 而当时,日军已经在远征军必经的峡谷地段,埋伏有重兵,树梢上,是日军的机枪阵地;地面上,是日军修建的工事;工事前方,日军将大树砍伐,挡在路面,作为障碍。 据孙克刚的记载,当时盟军情报不准,认为驻扎在这一带的敌人只有四五十个缅甸士兵和当地的土人把守,由一个日军军官来指挥。而实际上,驻扎在这里的,是日军18师团55联队和56联队的主力,携带有山炮和重炮。 情报的失误,导致了远征军第一次遭遇重大伤亡。 1943年10月,就在新38师112团在新平洋向于邦进发的这个时候,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没有在军中,他飞到了重庆。 在重庆,蒋介石向史迪威布置了自印度雷多向缅北全线反攻的作战计划。随后,蒋介石又同意由蒙巴顿勋爵指挥中国在缅甸的全部军队,史迪威副之。 实际上,远征军的反攻早在这道命令颁布的半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因为有这道命令,所以人们普遍将远征军反攻缅甸的时间,定为这个时候。 终于领到了上方宝剑,能够名正言顺地全权指挥中国驻印军,史迪威欣喜若狂,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有史以来头一次,大元帅授予我指挥使用(中国驻印军)部队的全权,没有绳索,那是我的部队。”据史迪威身边的人回忆,当时的史迪威哼着歌曲:“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我们坐在雪橇上,我们多快乐,嗨!” 然而,这时候,缅甸战场上的中国将军们,却一点也不快乐。 史迪威去重庆述职前,把权力移交给参谋长鲍特纳。这是一个没有能力,却又好大喜功、自以为是的平庸之辈。这个不学无术的美国人,之所以能够做中国驻印军参谋长,孙立人认为,一是他会说中国话,二是在中国生活过很长时间,做过情报员,但“对于战争的艺术,极为不行”。 鲍特纳在得知于邦和附近的守军,仅仅只有一名日军指挥官和四五十名缅甸士兵的时候,他命令112团在11月1日之前,占领于邦和胡康河谷北段。 这个命令遭到了孙立人的质疑。 孙立人认为,要从新平洋进入于邦,沿途尽是原始森林,荒无人烟,大军前行,必须开路。而且,此次前去,要占领横面为200里的区域,一团人无论如何兵力不够。至于补给,更不可能,因为森林密布,无法空投,道路险阻,无法车行。 武器装备的优势,也谈不上。由于道路崎岖,重炮坦克都不能运走,士兵们只能携带轻武器。这样的轻武器,在进攻中无法发挥威力。 而且,孙立人综合前几个月的战斗,认为,日军绝对不可能在于邦和胡康河谷的北段,只部署缅甸士兵,而没有部署日军。 孙立人向鲍特纳建议,将新38师113团和114团一同派上去,协助112团攻打于邦,但是鲍特纳没有同意。 孙立人将新38师从缅甸的死亡绝地中带出来,但是他没有指挥这支部队的权力。不但他没有,连驻印军副总指挥郑洞国也没有。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蒋介石的办公室,和毛泽东的延安窑洞一样简陋 日期:2012-04-22 17:28:11 几十年过后,方家绩一提起这场因为情报失误而损失惨重的战争,就悲愤不已。他说:“我们失去了一个营长,三个连长。” 在整个缅甸战役中,包括第一次缅甸战役和第二次缅甸战役,中国驻印军一共失去了两位营长,一位是在仁安羌牺牲的113团第三营营长张琦,再一位就是在于邦牺牲的112团第三营营长陈耐寒。 孙立人的建议没有被驻印军参谋长鲍特纳采纳,理由是后方公路未通,补给困难,飞机太少,不能为112团提供援助。 孙立人没有办法改变不懂军事的鲍特纳的作战部署,当时懂军事的史迪威又去重庆未回,孙立人只好退而求其次,再次建议攻占拉加苏。拉加苏是一个制高点,占领此地,则可以压制日军的火力,必要时候,战局不利,112团可以退往拉加苏。 鲍特纳批准了。 112团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贸然走进了胡康河谷。 112团在通过了隘口后,兵分两路,第一营进攻于邦,第三营进攻拉加苏,第二营为预备队。 连长江晓垣率领着一个加强排,走在第一营的最前面。当时,他并不知道,他们在一步步走进了日军的伏击圈。 江晓垣带着加强排走在距离于邦仅有600米的一块高地前时,发现这里有一片丛林中难得一见的开阔地,东西长约600米,宽约100米。要去于邦,这个开阔地是必经之路。 由于开阔地视野开阔,阳光明媚,即使跑过去一只兔子,也会被发现。江晓垣把加强排分成几批,一批通过,另外几批担任掩护,以此类推。加强排在紧张的气氛中全部通过了,没有发现任何情况。 通过了开阔地后,加强排继续走进密林深处。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通过开阔地的时候,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躲在树上的日军看到了。而守卫于邦的,并不是驻印军参谋长鲍特纳所说的四五十个缅甸兵,而是整整一个大队的日军。此刻布置伏击圈的,则有70多名日军。 |
第58节_天下第一军在线阅读_李幺傻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95 t:219-4526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eaa62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