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尘封卷宗下的历史: 铁血除奸 |
第128节日期:2011-07-11 19:23:55
估计第五节有点长,要分好几次才能续完... 五要命的牛肉饼 吴世宝死了,李士群好似如释重负,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是啊,吴世宝不知进退,在自己毫无实力的情况下,居然敢冒犯皇军,这给李士群添了不少乱子,差点影响了日本人对自己的信任。 当汉奸,自己没有实力,又得不到日本人的信任,那是万万不行的。 李士群认为,自己一路走来,凭的就是实力,凭的是日本人的支持。要是实力不足,那就越是要讨日本人的欢心,而不是去冒险。 正是凭这点,李士群在大西路67号‘创业’,在极司菲尔路76号拉起山头。 李士群又凭自己在76号这山头的实力及日本人的支持,独霸了76号。 李士群记得,在‘还都’南京前夕,也就是1940年初,军统上海区与76号短兵相接,展开残酷的谍战。而内部,李士群与丁默邨争权闹别扭。李士群认为丁默邨极力排挤自己,他既占了社会部长,还要兼警政部长。后来宁可丢警政部长给已忙不过来的周佛海,也不让李士群得好处,李士群感到内外交困。 气极了李士群,便向晴气庆胤表示: 我不愿‘还都’! 晴气庆胤: 为什么? 李士群: ‘还都’对我并没有好处。因为我的工作是恶性的,不仅是老百姓反对,重庆政府反对,即南京政府也反对的,甚至连日本的老百姓,也不会同情我的工作。因我工作本身是恶性的,在政治上必然会受到排挤,那我何必去跟在他们后面,一道去‘还都’呢? 李士群敢于在日本人面前‘掴乌纱帽’,凭的就是自己的实力,日本需要他和76号去对付地下抗日力量。日本人也知道,而在76号内部,丁默邨远没有李士群作用大。这是李士群的底气,也就是所谓的‘实力’。 日本人觉得李士群的话不错,又怕他变卜,于是在丁默邨和李士群之间,日本人支持了李士群而宁可踢开丁默邨。晴气庆胤通过日本参谋部和李士群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即在政治上,日本方面尽量地支持李士群。 李士群因有日本方面的支持,果然拿鸡毛当令箭,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 李士群从周佛海头上抢得伪警政部长的乌纱帽。既有周佛海拉拢李士群的一面,更有日本的作用。 在‘清乡委员会’问题上,李士群争权,也因影佐祯昭和晴气庆胤的支持,使汪精卫让步,罗君强被迫为李士群让路。 接下来,李士群当了伪江苏省主席。 这些说明日本人与李士群之间,的确有暗中协定,并且日本人是履约的。 为什么奇迹总出现在李士群身上? 李士群认为自己身后与日本人‘君子协定’就是奇迹出现的原因所在。 李士群觉得自己把握了做汉奸的全部精粹。他能巧妙地打好实力和争取日本人支持这两张牌。他回头想想吴世宝,觉得吴世宝十分好笑,十分无知。 只是不知此时,李士群是否也想过,日本人会不会也把自己当作下一个吴世宝? 这不得而知。 日期:2011-07-12 19:59:06 绝顶聪明的李士群或许能揣度日本人的坏心思,但他是自信的: 他不想成为第二个吴世宝。凭他的能力与胆量,他坚信自己决不会成为第二个吴世宝。 要能保证这点,就要发展自己的实力。 吴世宝的悲剧,在他看来,一是没有实力,二是不给日本人面子。 李士群决不步吴世宝后尘。他小心翼翼地发展自己的实力,而在面子上是处处以日本人的马首是瞻。从梅机关的第一任机关长影佐祯昭到如今的梅机关机关长中岛信一大尉,包括梅机关在苏州派出的分机关长金子中佐,对他们,李士群从来不曾有过任何怠慢,更不用说那几位驻76号的晴气中佐﹑小笠原少佐﹑土冢本诚宪兵大尉﹑涩谷便衣宪兵等自己头上的太上皇。 掌管江苏的‘清乡’大权后,李士群更与苏州驻军日本第十三师团长小林中将,梅机关苏州分机关长金子中佐打成一片。凡是不防碍自己发展的领域,他是处处看日本人脸色办事。堪称是如履薄冰,亦步亦趋。 但李士群绝不相信日本人。他不断地向日本人请客送礼,但反过来,自吴世宝死后,他决不接受日本人的请客送礼。更是不喝日本人一滴水,半根罗卜干。吴世宝不就是吃了日本狱中的酸菜才死的?这点,李士群牢记心头永不忘。好在,大倭皇军个个是嗜财如命的吝啬鬼,不会轻易向李士群施舍的,从而没人注意到这点而怀疑李士群对皇军是否有‘立场问题’和‘阶级感情问题’。 的确,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甚至是1942年中途岛大海战之前,日本人是一再支持李士群的。这不是出自个别日本人的感情或好恶,而是他们的基本国策是以华制华。具体做法是: 以华制华,以汪制蒋,以特制汪。 76号特务则是玩弄在日本宪兵队手中毒蛇。日本宪兵队不时用76号这只毒蛇威慑汪伪这批走狗。 只要以华制华的国策不作调整,日本宪兵队手中毒蛇就不会抛弃。 但,李士群以为毒蛇的毒液,是他永远的实力。毒蛇与弄蛇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他的‘君子协定’。这点错了。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的战争触角扩展到了整个东南亚、西南太平洋,直至印度洋。就在此时,李士群也登上了他人生权力的最高峰。 李士群控制的江苏省,在汪精卫伪政政权控制区内是最富庶的地区。这正是他扩大实力机会。 但,李士群的实力膨胀,与日本的政策发生了碰撞。 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从英美进口的战争物资来源也随之断绝。为替日本弥补战争消耗,汪伪政权实行了苛严的经济统制,搜刮到的大量粮食棉花等等农产品和矿产等战略物资被运到日本,供给日本侵略军对华对美的战争需求。 为了掠夺中国的物资,日本人采用的手段是: 一是滥发伪币‘中储券’。凭这毫无信用和兑换能力的纸片强行豪取强夺中国老百姓的物资。汪伪规定其中央储备银行所发行的‘中储券’成为统一通货,禁止使用国民党发行的法币。由于滥发伪币,造成通货膨胀。沦陷区的居民们还要时时担心飞涨的物价。战前上海的米价每担是法币十一元。而到1944年,上海的米价就涨到每担五万元‘中储券’。其当年一年之内就涨了十倍。农民的粮就这样被日伪印的毫无价值的纸头强行‘买’走了。 二是汪伪搞了物资配给制度。 统制,就是日伪政权垄断了所有的物资,实行物资配给制度。 为了掠夺中国沦陷区的物资支撑日本的战争需求,同时还要逼迫汪伪宣布对美英中等盟国宣战,日本对汪伪的依赖性加大了。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对76号这只蛇的作用,就要另作考虑。这点,不是李士群的判断能力所能考虑得到的。 由于日本的掠夺,江南地区陷入空前灾难之中。 身在鱼米之乡的江南,却只能眼见着白花花的大米和棉花被日伪一车车运走。大米运到哪儿去?运去当日军前线军粮,运去维持侵华的日本机构,运去缺粮的东洋本土。棉花则运进日本纱厂,变成侵略军的军服。 中国人的口粮按日伪的指令按户口配给。 一年配购的米不够两个月吃,缺的口粮怎么办?那就要买黑市的米。 那个年头里,家庭主妇们不仅要惦记着去指定的米店抢购配给的户口米,还要为无米下炊的月份发愁。 所谓黑市的米,就是有一些个体的小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到郊区农村里面偷偷地买米。一个人只能带几十斤米,把这米放在衣服里面,或者麻袋里面,或者裤子里面,他们偷偷地带到上海来卖。这过程要过几道封锁线,过每一道封锁线都非常危险。如果那些贩卖米的小贩,一旦被日军或汪伪警察发现,会遭到开枪射击,常有惨死的。 一道最著名的封锁线就是黄浦江的支流肇家浜,就在如今景色优美的肇家浜路。肇家浜路是以后填河修出来的路,经绿化建设形成的如今的风貌,以前是一道城里城外的界河。日军为防止游击队入城,就沿河设封锁线,背粮的平民在此被枪击死亡的很多。 这种靠肩扛手提弄点紧缺物品进行易第贩卖的,在上海被称为跑单帮。 李士群倒好,他乘机大发国难财。他把那个清乡区的所有的交通都封锁起来了,除被日军和伪政权‘统制’调走的那部分之外,别的物资都被他的76号垄断了。他控制江苏地区粮食棉花及各种战略的收购运输。作为负责‘清乡’的最重要人物,李士群是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日伪对物资管制命令的内容,于是利用自己充斥于清乡机构的特务和伪地方政权人员,屯积套购,投机倒把。 比如,日伪要在上海收购棉纱布,就要李士群把江苏省内的棉纱布收购权交由上海的商统会办理。但李士群找借口推逶,暗里利用特工的力量,凭借清乡大权收购棉纱布,通过76号与尤菊荪合办的“东南贸易公司”,与蒋第三战区交换物资,获得厚利。前面提过,这尤菊荪在1938年受过军统的伏击,他的白俄保镳被地下力量当场击毙。 各种紧缺物资,特别是大米,落入李士群之手后,就转入他的黑市网络。因为日伪掠夺了粮食,李士群又控制了余下的部分,于是,上海发生了粮荒,民怨鼎沸。日伪当局为了维护上海的局面,要求大权在握的李士群把收购江苏等地的粮食到上海来流通,解决上海的粮荒。 对此,李士群则我行我素不予理睬。在其控制的《国民新闻》上还辩解: 上海之所以粮食不足,是因为不断有难民从治安状况不好的农村流入上海。只要目前农村的治安状况这样持续下去,而上海的粮食又富裕,难民就会越来越多,因而无论供应多少稻米,都不可能满足上海的需要。如果恢复农村的治安和地方产业,那么上海的难民就会重新回到地方上去,粮食不足问题就会自然而然获得解决…… |
第128节_尘封卷宗下的历史: 铁血除奸在线阅读_施原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701 t:219-3603]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71ff9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