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
第122节日期:2010-02-11 22:12:44
心理诸葛050:连和东吴 五路退兵之后,摆在诸葛亮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就是蜀汉组织在“后刘备时代”该何去何从? 刘备不听诸葛亮劝阻,亲自率兵讨伐东吴,终遭致惨败,连刘备本人也在受此重创后黯然离世。这件事情对诸葛亮的打击是极其惨重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对诸葛亮内心的打击,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兑现“自比管乐”的豪言(详见上一节)。第二个方面则是对诸葛亮外在权威的打击。向来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刘备,竟然会将诸葛亮的苦谏抛之脑后,而诸葛亮作为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竟然不能阻止、减小、挽回蜀汉的这一场大伤元气的惨败。人们对诸葛亮的怀疑也随之产生。诸葛亮苦心经营的自我形象包装顿时处于坍塌的边缘。 诸葛亮闭门不出,固然是为了在刘禅面前自高身价,但也还有另一个考虑。那就是,他必须尽快重新规划好整个组织的战略抉择。 必须与东吴讲和!这是非常痛苦的一个决定,蜀汉已经是三国中最弱的一环了,只有不计前嫌,才能力挽危局。但是,诸葛亮非常担心,在自己的权威已经遭到怀疑的前提下,自己提出这样一个方案,会遭致什么样的反对。毕竟,与东吴之间的争斗,让蜀汉丧失了刘备、关羽、张飞、黄忠等一大批开国元勋。这样的对手,应该是势不两立的,怎么能够主动与之讲和呢? 诸葛亮根本不担心五路进兵,但却对自己提出这个想法没有把握。他只有通过装病来试探刘禅的底线,来试探文武百官的底线。 当诸葛亮很快就等到刘禅亲自登门拜访,文武百官静候门外后,诸葛亮的自信也就很快恢复了。在这个组织中,他的权威仍在,并且已经是事实上的第一号人物。他决定施行“连和东吴”的战略。 但是,诸葛一生唯谨慎。这句话还真不是白说的。尽管诸葛亮已经决定要这样做了,他还是决定,不能由自己率先提出这个主张。否则,一旦施行不利,还是会影响到他的权威。 诸葛亮送刘禅出门。文武百官环立静候,看见刘禅面露喜色,众人皆大惑不解。唯有一人,仰天而笑,面露喜色。诸葛亮心中一动,吩咐下人暗中留下此人。此人名叫邓芝,乃东汉开国功臣邓禹之后,现任户部尚书一职。 等众人散后,诸葛亮请邓芝到书院闲谈。 诸葛亮问:“现金蜀、魏、吴三国鼎立。我国是汉室正统,要讨伐魏吴,一统中兴,你觉得应该先讨伐哪个国家?” 诸葛亮深藏不露,故意以此问题来试探邓芝的态度。 邓芝说:“以我的愚见,魏国虽是汉贼,但实力雄厚,急切间不能根除,应当徐徐图之。现在主上刚登宝座,民心未安,我觉得当务之急是与东吴连和,抛弃先帝的前嫌,唇齿相依,才是长久之计。不知道丞相钧意如何?” 诸葛亮一听,呵呵大笑,说:“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很久了。只是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哈哈,直到今日,才算是得遇其人啊。” 诸葛亮当即要求邓芝出使东吴,促成两家连和。邓芝果然不辱使命,为诸葛亮抚平了一大心病。 前面已经说过,刘备之死令诸葛亮倍受打击,他必须竭尽心力,全力攻伐曹魏,以实际战绩来证明自己才胜管乐,亦不负刘备所托。而联吴之后,要征讨魏国,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诸葛亮苦心经营,终于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但是,要让国家突然从和平状态进入战争状态,也还需要一个好的契机和理由。 正当诸葛亮苦思冥想之际,益州飞报,蛮王孟获,勾结建宁太守雍闿(汉朝什方侯雍齿之后)一起造反牁郡太守朱褒、越隽郡太守高定献城投降。只有永昌太守王伉不肯反,与功曹吕凯会集百姓,殊死抵抗。雍闿、朱褒、高定三路人马,作为孟获的先锋部队,正在攻打永昌郡。 这正好给诸葛亮提供了一个好机会。诸葛亮立即奏知后主刘禅,要亲领大军征讨。 南蛮之乱,其实不过是癣疥之患,只需派一大将即可扫平。刘禅很不理解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出马。刘禅说:“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都是心腹大患。相父亲自去征讨南蛮,如果吴魏发兵,该如何是好?” 诸葛亮说:“如今我国已与东吴和好,无需多虑。就算他有什么异心,有李严在白帝城,也能够抵挡住陆逊。而魏国刚刚征吴大败,锐气已丧,短期内不会轻举妄动。陛下大可不必担心。老臣这次先去扫荡南蛮,以绝后患,然后再行北伐,图谋中原,以报答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任。” 诸葛亮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了。扫平南蛮不过启动战争的一个开始。而且,诸葛亮的理由让人无法反驳的,一切以先帝的名义进行。 在诸葛亮面前,刘禅从来就没有拥有过话语权。刘禅只好说:“我年幼无知,不堪决定大事。请相父自己斟酌而行吧。” 对于热衷于政治的人来说,战争可真是一样好东西。不但可以利用战争的名义来获取最大的控制权,也可以利用战争的结果来扬名立威。当然,这也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确保这场战争是能够战而胜之的。 南蛮,到底不过是疥癣之疾,诸葛亮的亲征,胜利当然是有保障的。 诸葛亮就此出兵,率大军来到益州。 高定遣不讲鄂焕来战,被蜀军先锋魏延轻松擒之。 要攻破一个联盟,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化。而要分化,只要做到对联盟的不同组成个体区别对待,然后让这种区别广为人知即可。 诸葛亮深谙这套手法。鄂焕被擒之后,诸葛亮立即吩咐松绑,设宴款待。一个无名的叛军之将被擒之后,竟然受到了蜀汉大丞相的如此礼遇,实在是出乎鄂焕的意料。鄂焕十分感激。 诸葛亮问明他是高定的部将后,说:“我知道高定是忠义之士,只不过被雍闿胡言乱语说动罢了。我今天放你回去,告诉高太守早日归降,免遭大祸。” 高定的运气真是好。如果是雍闿或朱褒的部将被擒的话,这两人中的一人也将成为忠义之士了。而忠义之士的一时糊涂显然是可以原谅的。 鄂焕回见高定,诉说诸葛亮不杀之德。高定也有所触动。而雍闿听说鄂焕被擒后被放回,急忙来了解真情。 雍闿说破这是诸葛亮的离间之计,但高定半信半疑。可见这个联盟本来就非无缝之蛋,诸葛亮要下嘴叮上一叮也就不难了。 双方再度交战。魏延再胜,擒获高定、雍闿部下士兵无数。诸葛亮故意令人问话,区别开来。并扬言凡高定部下,全部免死,善待后放回,而雍闿部下则要尽数处死。雍闿部下得知后,纷纷伪称高定部下。诸葛亮故作不察,也全部放回。 诸葛亮又故意宣扬雍闿已有降意,要杀高定、朱褒来投。高定闻之后,在惊疑不定中令鄂焕将雍闿杀了,带着其首级来投诸葛亮。 这个时候,“诸葛三宝”中的第三件法宝再次登场。诸葛亮对高定大声喝道:“你是来诈降的!这个首级也不是雍闿的首级。我用兵半生,善用诡计,你这点小伎俩怎么能骗得过我?” 诸葛亮此举就是针对高定的忠诚度进行激将。 高定诚心来降,当然要为自己力证清白。高定说:“如果丞相有证据证明我是来诈降的,我虽死无憾!” 诸葛亮从匣子中取出一封信,给高定看,说:“朱褒已经派人来投降了,说你与雍闿是生死之交,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杀了他来投降?所以,我知道你是诈降。” 高定大声叫屈,说:“朱褒是行反间之计,丞相切不可相信!” 诸葛亮火上浇油,说:“我也不能听信你一面之词,你敢和朱褒会面以辨真假吗?”、 高定受激,说:“丞相不必心疑,待我引本部兵马去擒朱褒来见丞相,你就知道我是真心来降了!” 诸葛亮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当下就说:“如果这样,我就不怀疑了。” 高定也不想一想,如果诸葛亮真的怀疑他的忠诚,还会纵虎归山,让他率本部兵马而走吗? 高定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更为了证明诸葛亮当初没有看错自己(诸葛亮曾经说过,高定乃忠义之士也),当即领兵将朱褒斩杀。 高定献上朱褒的首级。诸葛亮哈哈大笑说:“这是我故意激你杀此二贼的啊。”自得之情,溢于言表。炫耀真是人的本性。当年楚霸王所说的“富贵而不归故乡,如衣锦昼行”真是一句千古名言。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公之于众,以博得众人的钦佩与崇拜的。诸葛军师也未能免俗。 高定听了之后,未免心情复杂。但好在他运气着实不坏。叛乱三雄中,另两人都死于他手,只剩下了他一人。诸葛亮于是任命他为太守,鄂焕为卫将,镇守益州。高定果真如诸葛亮所言,成了一个忠义之士。而这一切,其实纯属偶然。 ×××××××× 心理感悟:改变命运的往往是偶然的事件。 |
第122节_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在线阅读_陈禹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97 t:219-3506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45823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