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71节

心理学家轻轻地叹了口气,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够摆脱自私的束缚呢?
      
        ×××××××××××××××××
        心理学家感悟:人只有在无法自私的时候,才会选择无私。
        2009年7月11日星期六晚22:21于别馆13B
      日期:2009-07-12 22:34:08
      
        心理诸葛02
        ——一个心理学家的跨时空观察纪录II
        当机会再度来临的时候,诸葛亮早已成竹在胸,因为早在几年前,他就做好了准备。他的这个准备就是不准备出山!或者更准确地说,他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了他不准备出山。
        诸葛亮虽然是隆中的一介农夫,但并不是没有外出做官的机会。
        他的兄长诸葛瑾在东吴孙权那里发展的也还不错,如果阿兄推荐一下,诸葛亮肯定可以在东吴谋个一官半职。
        诸葛亮和襄阳的名人庞德公也有交往,岳父黄承彦也有不少关系,如果让庞德公或黄承彦向刘表推荐一下,也不愁没有出路。
        孙权、刘表也算得上是一方雄主了,如果要出山谋职,也算是不错的选择了。但诸葛亮根本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想法。
        当刘备向来访的司马徽提起徐庶临走之前曾经推荐了诸葛亮,司马徽微微一笑说:“你去了就去了,何必又把他弄出来呕心沥血呢?”
        刘备问:“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司马徽这样说,就是基于一个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诸葛亮并没有出山的打算。这也是为什么司马徽第一次遇到刘备的时候,只是提了提“卧龙”的名号,而没有直接说出诸葛亮的姓名住址的真实原因。如果司马徽认为诸葛亮想出山,他又何必如此遮遮掩掩呢?
        这也可以从他直接向前来请教的徐庶推荐了刘备可以得到证明。
        徐庶临别前,曾经对刘备诉说原委。他说:“我原本是要去投靠刘表的。但是和他谈论了一些事情后,才知道他根本就是个无用之人。我连夜到司马徽庄上诉说求教。他立即责怪我有眼不识明主,说‘刘备在这里,你为什么不去为他效力呢?’。我这才故意在市集上狂歌放浪,以吸引你的注意……”
      
        司马徽明确地向徐庶指明了方向,却隐匿了诸葛亮的姓名而不向求贤心切的刘备介绍。两者之间的反差足以说明,司马徽一向认为诸葛亮是不想出来做事的。
        同样,徐庶也是这样认为的。
        他在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后,刘备说:“你能不能帮我把他请来相见呢?”
        徐庶说:“这个人和我可大不一样啊。主公你只能亲自去见他,绝不能委屈他来见你啊!”实际上,徐庶是认为诸葛亮不可能出来的。但他总不能实话实说吧。否则,刘备就会说:“你给我推荐的人再好,可是不肯出山来帮助我,那又有什么用呢?”徒增伤悲与烦恼!
        而且,也正是因为徐庶考虑到了这一点,才会亲自跑到卧龙庄,对诸葛亮说:“我已经把你推荐给了刘备。你可千万不要推辞啊。你还是去求见他吧,好好施展你的学问吧。”
        徐庶担心诸葛亮不给刘备面子,所以想先去通融一声,希望凭借自己的老朋友面子,能够帮助刘备说动诸葛亮主动出山。
        所以,几乎所有认识诸葛亮的人,都以为他生性淡泊,无意功名。但是,诸葛亮真的是不想出山吗?
        如果这样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诸葛亮哪里是不想出山啊!他只是不想像别人那样主动出山!
        主动出山有什么不好呢?主动出山会丧失主动权,个人的发展规划的操控权只能由他人来决定。你托关系谋职,只能从一个小职位做起,然后历年累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熬到头发白了,如果没犯错误,多少也能上几个台阶。
        这是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不排除极少数的例外)。但是诸葛亮不想这样做。要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施展的平台,至少有两个不利因素。
        第一,时间成本太大了。即使能达到能够掌控、配置整个组织资源的高位,也必须耗费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到了年老体衰的时候才能如愿。
        第二,有些人天生就是当一把手(或准一把手)的。这样的人,一步到位后立即就能大展宏图,而如果要他从底层开始钻营,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关系,慢慢晋升,则是不能胜任的。
        诸葛亮的能力很强,他的抱负很大,但他知道,如果让自己从底层做起,也许这辈子也不会有出头之日。他想要的是一步到位,直接坐到能够掌控调配组织资源的位置上。
        总之一句话,对于雄心勃勃的诸葛亮来说,主动出山的“性价比”极差!
        尽管诸葛亮这样想,但他从来没有表露出来。他和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庶等人在一起的时候,曾经对他们几个说:“你们几个人,如果去走仕途的话,经年累升,应该可以做到刺史、郡守的职位。”
        这几个人就问他:“那你如果出仕的话,能够做到什么职位呢?”
        诸葛亮笑而不答。他之所以不回答,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没法回答,因为他说出来,根本就不会有人相信。天下哪里会有这样的明主,肯如此重用一个出身农家,毫无阅历,也毫无经验的年轻人,一下子就把整个组织内的最高权限授权给他呢?这不是等于是痴人说梦吗?所以,诸葛亮不说。
        第二个原因是不能说。因为一说出来就会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就会让他历年来精心谋划的一个整体方案招致失败。而笑而不大答,故作神秘,反而更有利于促进那个整体方案的执行。
        你又想要,你又不肯说,事情看起来似乎难度很大。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也不是不可能的。诸葛亮运用的策略是“不情愿卖家”策略。
        所谓“不情愿卖家”策略,就是指“卖家”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或部分隐藏,对买家产生一种诱引作用,从而让买家愿意付出更高的价码来得到标的物。如果运用得当,这种策略的威力非常之大。
        美国的房地产大亨唐·特朗普就曾经运用这一招,一下子让自己多赚了8千万美元。
        1991年的时候,特朗普遇到了大麻烦。此时,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特朗普必须尽快处理掉手中的房产,换回现金来度过危机。他最好的机会是卖掉圣·莫里兹饭店。这是他3年前花7千9百万美元从赫尔姆斯莱集团手中买回来的。特朗普想尽快出手,哪怕价格低一些也行。一个澳大利亚的亿万富翁阿兰·庞德表示出购买的意向。尽管特朗普心中欣喜若狂,但他仍然扮演了“不情愿卖家”的角色。
      
        “哦,阿兰,圣·莫里兹饭店我是不会卖的。那是我最喜欢的产业,我从来没想过要卖掉他,我想把他留给我的孙子。我还有别的产业可以卖给你。但不能是圣·莫里兹。但是,这确实适合你——你能给我什么价钱呢?”
        阿兰·庞德能给他什么价钱呢?
        1.6亿美元!比原来的购置价整整高出了一倍多!
        特朗普就是靠这笔巨额现金挺过了危机!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特朗普听到阿兰·庞德有购买意向的时候,欣喜若狂,热情万分,立即将他奉为上宾,点头哈腰,那么圣·莫里兹饭店能卖出这样的高价吗?
        卖房子是这样,卖人也是这样。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如果你不懂得“不情愿卖家”的技巧,你怎么能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谋求到最好的职位呢?
        诸葛亮早就看明白这一点了。所以,他越是想出山,就越是表现出不想出山。他越是想一步到位,执掌重权,就越是表现出无意仕途,躬耕怡然。
        “不情愿卖家”策略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情愿”这三个字的演绎要逼真到位。也就是说,假戏必要真做才能收到效果。如果“不情愿”被人识破,那就一文钱也不值了。
        从司马徽、徐庶的反应来看,诸葛亮对“不情愿”这三个字的演绎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假戏如果太过逼真,拒绝的信号太过强烈,也就不会买家前来问津了。既然你真的不想卖,那我就放弃买好了。
        如果事情真的向这样的方向发展,诸葛亮这几年了就等于是白忙活了……
        ×××××××××××××××
        心理学家感悟:自高身价的最好办法是让人以为你根本无意出价。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50条记录; 当前71页/共150页   

[首页]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尾页]


第71节_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在线阅读_陈禹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97 t:219-3885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69e52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