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

第123节

日期:2014-07-0421:09:46
        张式死得冤枉,石敬瑭也算是个“帮凶”,但事情还没完。
        一年之后,张式的家人前往汴梁告状,闹得满城风雨。石敬瑭依旧不闻不问,但考虑到舆论压力,只得将张彦泽暂时免职,先挂起来,等风声过了再作安排。
        接替张彦泽的是河阳节度使王周,王周到任之后,将张彦泽在任期间为非作歹、贪赃枉法的证据一股脑送到了朝廷,包括但不限于:
        ——擅自发兵征战,屡遭败绩,强征民马补充军队;
        ——横征暴敛,导致五千多户百姓流离失所;
        ——擅自处死将领杨洪,而且发生在“张式案”之后,死不悔改!
      
        罪孽深重,证据确凿,张彦泽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但是,石敬瑭依然固执地想放他一马。
        官方的解释是:张彦泽作为河东系统的老将,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当然,这只是掩人耳目、欲盖弥彰。
        其实,石敬瑭或许敢碰实力微弱的张彦泽,却不敢惹手握重兵的杨光远,而杨光远偏偏就跟张彦泽是儿女亲家。
      
        石敬瑭想不了了之,言官们不干了,先是右谏议大夫郑受益(郑从谠堂侄)上疏,将张彦泽不思悔改的根由直接指向了石敬瑭的纵容,并责问石敬瑭是否如“路边社”报道的那样,接受了张彦泽的贿赂,拿人手短。
        皇帝徇私枉法,这可是个大新闻。要换做别的皇帝,郑受益兴许早已人头落地。不过,石敬瑭或许是窝囊惯了,既不听他扯淡,也不治他妄言之罪,就当啥也没听见,闷声不响发大财。
        刑部郎中李涛更“出格”,当廷与石敬瑭对斥,跟圣上打“持久战”。石敬瑭实在是撑不下去了,被迫下诏痛斥张彦泽,责令其归还张式的家产和妻妾,并破例任命张式的几位亲人为官员,赐十万缗作为抚恤金。
        李涛认为责罚太轻,石敬瑭被激怒了:你还想怎样?滚!
        石敬瑭难得发次火,李涛比他还要横,死活站着不动。石敬瑭自知理亏,态度上有所软化,腆下脸对李涛说,自己曾向张彦泽许诺免死,不能言而无信。
        李涛不吃这一套,一句话就把石敬瑭给呛回去了:“范延光也有免死铁券,他人呢?”石敬瑭哑口无言,被迫使出绝招——拂衣而去。
        不久之后,张彦泽调任左龙虎大将军,安然无恙。五年后,张彦泽向辽国投降,率军攻入汴梁,灭后晋。
        平定安重荣、安从进,顶住压力捂住“张式案”,石敬瑭已是身心疲惫。虽然刚过天命之年,但石敬瑭的身体每况愈下。除了常年征战导致周身毛病以外,手下的人不省心,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压倒石敬瑭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河东的刘知远。
        前面提到过,为了对付安重荣,刘知远被调往河东,并成功策反吐谷浑等部落。叛乱平定之后,刘知远却打起了自己的算盘,大肆收纳吐谷浑族人,准备立足于河东——李存勖、石敬瑭起家的这块风水宝地,割据自雄!
        刘知远在河东不安分,特别是收纳吐谷浑等部落,严重损害了辽国的既得利益。耶律德光大为光火,措辞严厉地要求石敬瑭采取必要的措施,管一管家里这些倒霉孩子,怎么一个接一个地扰邻?你还想不想在这儿住下去了?
        石敬瑭这一次彻底蔫了,“干爹”他是吃罪不起,可刘知远也不好惹啊!石敬瑭深知,夹板气不好受,可已经受了六年,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天福七年(942年)六月,石敬瑭在魏州郁郁而终,结束了屈辱、无耻的一生,时年51岁。
        不知道石敬瑭临终之前会作何感想。或许会眷恋“胜之不武”的江山;或许会抱怨命运不公,让这个“来之不易”的皇位摇摇晃晃;或许会痛悔当初认贼作父,以致今日身败名裂。无论如何,石敬瑭终究无法改变遗臭万年的现实。
        个人的耻辱何足挂齿,遗祸苍生才是罪不容诛!
      
        日期:2014-07-0620:47:11
        第十六章后晋之知耻后勇
        ※ 自作主张
        石敬瑭死后,谁做皇帝?别说大臣们犯难,就是石敬瑭在世的时候,他自己也犯难。
        石敬瑭的儿子原本挺多的,具体有多少个,各种史料记载有所差异,一笔糊涂账。但比较统一的是,他这些子嗣要么早夭,要么死于非命,比如张从宾叛乱就干掉了俩(石重信、石重乂),到石敬瑭临终的时候,就剩下一个石重睿了。
        其实,石敬瑭还有一个儿子——时年28岁的石重贵。当然,不是他的亲儿子,而是养子。不过,这个养子跟李克用那些乱七八糟的养子不同,他是石敬瑭的亲侄子。由于石重贵的父亲石敬儒(石敬瑭的哥哥)死得早,石敬瑭将他收为养子,待其与亲子无异。
      
        尽管非常器重和宠爱石重贵,将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真到选接班人的时候,石敬瑭却始终迈不过“血统”这道槛。如果自己没有儿子,那简单了,石重贵自然是不二人选,但问题是还有一个石重睿。
        石重睿当时有多大,史料中没说,但有一个细节露出了端倪。
        石敬瑭病重期间,继承人实际上已经别无选择。一日,石敬瑭单独召见冯道,命石重睿出来跪拜,并让宦者将石重睿抱起来,送到冯道的怀中。
        从这个细节可以判断,石重睿的年龄具备两个特征:自己能走,冯道抱得动,我估摸着也就五六岁的样子。这样的年龄,如何应对群雄争霸、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
        亲生的不合适,合适的非亲生,石敬瑭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根深蒂固的“血统”观念占了上风。
      
        通过这一次召见,石敬瑭不言自明地托孤给冯道。不久之后,石敬瑭立下遗诏,传位给幼子石重睿,委任宰相冯道和亲军将领景延广为辅政大臣,并调刘知远回京参与辅佐,以“让股”的方式排除河东的隐患。
        似乎一切都已注定,冯道的内心却泛起了涟漪:主幼国弱,晋朝还能走多远?
        出于对晋朝前途命运的强烈责任感(这词用在“十四哥”冯道身上真的有些别扭),冯道自作主张,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遗诏扔一边,“准天子”石重睿也扔一边,拥立石重贵继位!
        如此重大的事情,冯道一个人做不了主,便试探性地找景延广商量。谁曾想,景延广早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
        两位辅政大臣“英雄所见略同”,“偷天换日”可谓易如反掌。只要将尚未公开的遗诏毁掉,重新写上一份,改个名字便大功告成。
        在冯道、景延广的暗箱操作下,石重贵意外地黄袍加身,在魏州继位,是为晋少帝(一说晋出帝)。
        石重贵上台伊始,便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扣留调刘知远回京的诏令。表面上看,石重贵少了一个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飞扬跋扈的隐患,但实际上造成的隐患更多:景延广大权独揽,刘知远则在河东自立门户。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8条记录; 当前123页/共148页   

[首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尾页]


第123节_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在线阅读_晴雯撕扇2010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41 t:219-1664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a7028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