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 |
第77节日期:2014-02-2319:56:57
※ 蜕变?没变? 了结李继韬几兄弟之间的乱局之后,我们再来详细说说李存勖,他是如何率领后唐政权艰难起步的呢? 李存勖这个人,怎么说呢,普遍认为很让观众们失望,因为“建国”前后,他的变化太大,或者说太离谱。 史家对于李存勖的评价,几乎一边倒的都是“前智后昏”。在历史上,这种“革命成功之后便蜕变”的悲剧并不鲜见,李自成、洪秀全,就是最“杰出”的代表。 “前智后昏”的看法,有充分的理由。 后唐创立之前,说起李存勖,那是相当励志。李克用说他是“奇儿”,唐昭宗李晔说“此子可亚其父”,朱温被他揍得七荤八素,不禁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 但是,自从铲翻梁朝、做上皇帝,李存勖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那个叱咤沙场的李存勖,仿佛已经死去。具体来说,李存勖有三个方面的“劣迹”: 第一,重用伶人、宦官,祸乱朝政。 第二,沉湎女色,导致以老婆刘氏为首的“后宫集团”呼风唤雨。 第三,猜忌多疑,将康延孝、李嗣源等人“逼上梁山”。 ——如此迅速而彻底的“蜕变”,令人唏嘘不已。 虽然众口一词,但我还是想说,李存勖或许是有一些变化,但绝非“蜕变”。从本质上说,李存勖依然是那个励志的“奇儿”。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条一条来分析。 先说重用伶人。前面提到过,李存勖很有音乐天赋,编歌自己唱不过瘾,行军打仗都带着一群伶人。如今坐了天下,“个人意志”扩大为“国家意志”,伶人得势理所当然,怎么能说是“蜕变”呢? 再说重用宦官,这一条也解释过了,主要是李存勖严重缺乏执政经验,教条式地“恢复旧体”造成的,也算不上是“蜕变”。 李存勖的老婆刘氏,并不是建立后唐之后才得到宠幸。别看李存勖到处南征北战,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打得人仰马翻,但在他老婆刘氏面前,李存勖一直吃败仗,惹不起啊! 俗话说“好人不长命,王八活千年”。朱温的老婆张惠死得早,没能帮上忙;刘氏命硬,李存勖死了她都没死,尽添乱了。所以呢,刘氏为虎作伥,那是早有渊源,跟“蜕变”扯不上半点关系。 “沉湎女色”,这一条的直接证据是李存勖入主中原之后不久,便大量扩充后宫,一度达到三千人之多。如果这一条成立,那么李存勖的“蜕变”就再无争议,李自成、洪秀全这两位“杰出”代表,都是在“作风问题”上栽了跟头。 不过,根据史料记载,李存勖充实后宫的原委,令人大跌眼镜,完全是宦官们搞的鬼。 历史经验证明,宦官要形成一个“特权集团”,光靠自己的力量有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后宫集团”相勾结。但是,后宫只有刘氏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妃子,“权力寻租”的空间比较有限,宦官们不满意。 想扩充后宫的规模,这事儿直接汇报貌似不太妥当,老大不是“种马”的性格,未必肯点头。于是,宦官们谎称洛阳的宫殿“闹鬼”,煞有介事地高调炒作。李存勖给吓着了,说要是不行的话,请法师来作作法吧。 太监们这时候出主意了,说“作法”大可不必,按照唐朝以往的经验,宫中得靠人多,唐昭宗、唐僖宗那时候,动辄上万人,如今呢,一多半的宫殿都空着,阳气不足,阴气蔓延,能不闹鬼吗?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趋之”,太监们拐弯抹角地一拳打在“恢复旧体”的着力点上,效果是立竿见影,李存勖当即下旨,在全国各地采择民女,充入后宫。 如此看来,扩充后宫这事儿,李存勖其实是做了一次“冤大头”。 重用伶人宦官、刘氏得势、扩充后宫,都不能构成李存勖“蜕变”的证据,那么猜忌多疑呢?“兔死狗烹”的闹剧,总该算了吧? 很遗憾,不算! 建国之后杀功臣,刘邦干过,朱温干过,后来的朱元璋也干过,赵匡胤温柔一点,喝杯酒,兵权交出来,该干嘛干嘛去。 这事儿,李存勖还真没怎么干,对于手下战功赫赫的将领,他奉行的是“不赏赐、不杀人”的基本方针。 需要说明的是,“不赏赐”并不意味着他昏庸,“不杀人”也不代表他仁慈。这项政策的根由在于,在李存勖看来,只有他是“复唐”的功臣,其他人都是跑龙套的。 ——我打江山,你们跑龙套,我坐江山,你们继续跑龙套,这不是顺理成章吗? 李存勖的这个想法比较荒唐,从思想根源上说,这是“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而这种思想,并不是铲翻梁朝之后才出现的,李存勖一直都是这样。 大家或许还有印象,李存勖打仗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做急先锋,然后身陷重围、奋力拼杀,最后脱离险境。 有一件事最能说明李存勖的这种性格。 前面提到过,李存勖在魏博与刘鄩激战的时候,西线的三万梁军偷袭晋阳。张承业急得跳脚,一位叫安金全的“退休”将领果断站了出来,率领晋阳军民奋起抵抗,以千余兵力击溃了偷袭的三万梁军。 “以少胜多”很给力,但结局令人无语。李存勖认定安金全“擅自挂帅”,更重要的是整个战役“策非己出”,因此根本就不提赏赐、任用之事,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自从李克用死后,河东军每打一场大仗,李存勖都亲自坐镇指挥、亲自冲锋陷阵。实事求是地说,江山易主,李存勖的功劳最大,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李存勖的“极端个人英雄主义”发展到了极致,甚至放出了“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的狠话,将手下战将的功劳全部归零。 作为一名领导,特别是大领导,应当鼓励下属立功,做到赏罚公平,有过责己、有功归下。李存勖恰恰相反,有功归己,有过责下,位置怎么能坐稳当?怎么能得到下属的衷心拥护? 将领们认为自己劳苦功高,李存勖却觉得他们都是跑龙套,双方就产生了矛盾。特别是李存勖大肆赏赐伶人、宠幸宦官,更是让戎马一生的将领心怀怨恨。 手握兵权的人怨声载道,李存勖自然会猜忌怀疑,将领们就更加不满。“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样的恶性循环,为李存勖最终死于非命埋下了祸根。 |
第77节_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在线阅读_晴雯撕扇2010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41 t:219-16703]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5d780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