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都市小说 > 哲学辞典

第51章


      这一切对于人来说都是身体方面的一种恶,对于上帝来说,这跟彼此咬
      做一团的一群疯狗的疯癫一样,都并非道德上的恶。说只有人才自相残杀,
      这本是一句既不真实又不理直的老生常谈:狼、犬、猫、鸡、鹌鹑等等动物
      都自相搏斗,同类相残;木蜘蛛还自相 吞噬;一切雄的都因争夺雌的而彼此
      打斗。这类战争是自然规律、动物血液里含蓄着的自然动力的后果。一切都
      是联系着的,一切都是必然的。
      大自然赋给人平均二十二岁上下的寿命,也就是说,在一个月里出生的
      一千婴儿当中,有的死在摇篮里,有的活到三十岁,有的享年五十整,有儿
      个寿高八十,您若合计一下,便可发现每人约计活二十二岁。
      人死干战争或亡干热病对于上帝来说,又有什么重要关系呢?战争伤亡
      人数比天花少。战祸是临时的,而天花猖獗寰宇长期不灭。一切天灾人祸都
      缠在一起,平均寿命二十二岁这条规律一般说来总是不变的。
      您说:人杀人是要犯夭怒的。这话果若真实,各国的领导人就都是最可
      怕的罪人了;因为他们甚至为了一点点不值得要的利益而杀死无数的同胞,
      还要说是秉承天意。(若仅从哲学角度来想)他们怎样冒犯了上帝呢?就如
      同老虎和鳄鱼一般冒犯了神明,其实他们所冒犯的不是上帝,是他们的同胞。
      人只能对人犯罪。一个强盗盗窃不了上帝。一点点黄金在哲罗姆手里或在波
      那汪图尔①手里对于上帝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有些必需的愿望。必需的
      情欲和抑制这些愿望与情欲的必需的法律,正当我们在我们的蚂蚁窝上对于
      ① 梭伦(Solon,约前638—约前559)古代雅典立法家和诗人,古希腊七贤之一。曾任执政官,进行政治
      改革,作品有断片留存——译者
      一支草茎争论一整天的时候,宇宙永远遵循着永恒不变的规律运行,而所谓
      地球的这个原子也受这些永恒不变的规律支配。
      BIEN,TOUT EST BIEN 善,一切皆善①
      诸位先生,我求你们给我解释懈释“一切皆善”这句格言,我不大懂。
      这句话是不是意味着遵循着动力原理“一切都安排妥善”“一切都秩序
      井然”呢?而且我老实说,我了然。
      你们以为人人都身康体泰,衣丰食足,没有人受苦吗?你们要知道这话
      是多么不实在。
      你们的意思是不是以为,苦恼着肚界的那些令人伤叹的灾难,对于上帝
      来说是“善”,并且令上帝高兴呢,我决不相信这种骇人听闻的想法,你们
      也不会相信。
      请你们费神,给我解释解释“一切皆善”这句话。推论家柏拉图慨允上
      帝有创造五个世界的自由,他说因为几何学中仅有五个边角均等的正立体;
      四面体、立方体、六面体、十二面体、二十面体。可是为什么要这样限制神
      的权能呢?为什么不许他按照形体更匀整的球体以及圆锥体、多面角锥体、
      圆柱体等等来创造世界呢?
      依柏拉图说来,上帝必然选择可以做得到的最好的世界。虽然由于人类
      始祖违背上帝诫命堕落之后,我们的星球已不复是最好的星球,从而柏拉图
      这一学说便似乎与原罪的教义抵触,还是有不少基督教哲学家采用过这个学
      说。我们这个星球已往既经是最好的星球,现在仍旧可以是,却有很多人以
      为是最坏的,不是最好的。
      莱布尼茨在他那部《神正论》①里赞成柏拉图的学说。不只一位读者报怨
      说对于他们俩人的学说弄不懂;至于我们,读了两人著作不只一遍,照我们
      习惯,说老实话,我们仍旧是茫然。既然新约关于这个问题对我们毫无启示,
      我们便糊涂下去,也无愧于衷了。
      莱布尼茨,无事不谈,也谈论过原罪。正像所有创立学说的人往往把一
      切能驳倒他的论点都纳入他的体系之内一样,他想违背上帝意旨与随之而来
      的怕人祸事也是尽善尽美的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切真福的要素。
      “Calla,calla,se?or don Carlos:todo che sehaze es por suben”[沉
      着气,沉着气,唐?卡尔罗斯先生;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您好。]怎么!从
      一个乐园里被赶出去,而当初若是没有吃那个苹果的话,本来是可以永久在
      那儿生活下去的!怎么:在苦难中养一些可怜的罪恶的孩子,他们又要受尽
      一切苦难,还要连累别人也受苦受难!怎么!害上一切病症,感受种种苦恼,
      在痛疼中死去,而且为了凉爽,还要被人用火焚化!这种遭遇果真是最好的
      吗?在我们说来这并不太好;在上帝说来这又有什么好呢?
      莱布尼茨也觉得无话可答辩:所以他写了大部大部的书,他自己都还莫
      明其妙。
      否认有坏事,这也只能由一位心安体泰,跟情妇和友人们在阿波罗客厅②
      ① 卡所托(Castor)与波吕克斯(Pollux)是罗马神话中人物,朱庇特与莱达所生孪生子。——译者
      ① 奥尔穆兹与阿里曼是波斯拜人教或祆教崇奉的两位主神,前者象征光明与善,后者象征黑暗与恶。——
      译者
      ② 潘多拉(Pandore 即Pandora)希腊神话中人物。相传系宙斯命火神赫菲斯托斯用泥土所造第一个女人。
      宙斯把她嫁与世上第一个男人厄比墨修斯,屿行前送给她一只盒子,内藏疾病、罪恶、嫉妒等等。厄比墨
      修斯把盒子打开,于是世间便充满了痰苦和罪恶、只有”希望”仍留在盒底。——译者
      举行盛宴的卢古鲁斯③笑着说出来;但是他只要伸首窗前也就会看见不幸的人
      群;只要他得了热病,他自己也会苦恼起来。
      我实在不喜欢引经据典。这总是一件很感棘手的事。人们总会忽略引文
      的上下文而断章取义,引起无数争论。然而我却非引用教会之父拉克坦斯④
      的话不可。在他《论上帝的愤怒》一书的第十三章里这样假托伊璧鸠鲁的话
      说:“或者是上帝愿意从这个世界除去恶而不能除;或者是他能除而不愿意;
      或者是他既不能除而又不愿意;或者是他既能够而且又愿意。如果他愿意而
      不能除,就是无能,这与上帝的本性相反,如若他能除而不愿意,就是不仁,
      这也一样不符合上帝的本性;如若他既不愿意又不能除,就是既不仁又无能;
      如若他愿意而又能够(只有这一情况才符合上帝本性),那么世上的罪恶又
      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一论据倒是很难人的;所以拉克坦斯也回答得很不好,他说上帝许可
      有恶,但是又给我们明智以取善。老实说这个解答比起反驳来是很软弱无力
      的:因为它假定上帝只能够在产生恶时才给我们明智,之后我们就有了可笑
      的明智,恶的根源从来就是看不见底的深渊,因而使许多古代哲学家和立法
      家都只能求助于两个本原,一好,一坏。在埃及,坏的本原 是恶神蒂丰。在
      波斯是阿里曼。我们都知道摩尼派就采用了这一神学学说;但是这些人从来
      也没有谈论过什么好本原,也没有谈论过什么坏本原,不要相信他们的空话。
      设想有两个全能的人、彼此拼搏,看谁能在人世间做出更多贡献,正像
      莫里哀所写的两个医生一样彼此成立一个协定:你把呕吐剂给我,我便把抽
      血法教给你。这种设想,在充斥世间可以算是我们诸多缺点的那许多荒唐事
      当中,也不算是不够荒谬的了。
      在柏拉图派以后,巴西里得①从教会成立最初时期起就认为上帝曾经把我
      们的世界交给他其次的几位天使来创造,说这些天使手都不大巧,便创造出
      我们现在所看见的东西来。这一神学传说被猛烈的反驳粉碎了;反驳说全能
      全善的上帝的本性就不容由一些对于世界毫无所知的建筑师来建造一个世
      界。
      西门①已经感觉到会有这种反驳,便预先解说说主持作坊的天使由于作坏
      了作品而被罚了;但是这位天使的疮伤却医治不好我们。
      希腊潘多拉的故事并不能更圆满地答覆这个反驳。那只匣子里边盛着一
      切痛苦和灾难、在匣底留下了希望,实际上是一个美妙的比喻;但是这个潘
      多拉只不过是由伏尔甘①制造来向那个曾经用泥做了个人的普罗米修斯进行
      报复罢了。
      印度人也没是猜对:上帝创造了人,就绘了他一种药可以保障人永久健
      ③ 罗马神话传说主神朱庇特神宫前左右两边各放一只酒桶,一只满装疾恶,一只满盛幸福。主神就两桶轮
      饮,以便安排每一世人的命运。——译者
      ④ 摩尼教派(Les manichéens)。摩尼教为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Manès 即Mani,约216—76)所创立。
      摩尼采取琐罗亚斯德学说及基督教义,以光明与黑暗象征善恶,光明是精神,是神,黑暗是物质,是魔鬼。
      他用这种学说说明善恶二元论,—— 译者
      ① 十六世纪西班牙耶稣会修士莫利纳(Molina,1535—600)所创教派,主张调合造物主超自然的辅导及
      其先知与人类意志自由。——译者
      ① 波那汪图尔(Sait Bonaventure,1221—277)基督教会神甫,任圣方济各会的总主教。——译者
      ① 伏尔泰曾根据这一格言写了他那部题名为《老实人》的美妙的小说。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4条记录; 当前51页/共144页   

[首页]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尾页]


第51章_哲学辞典在线阅读_[法]伏尔泰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5 t:218-382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f8da5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