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这个历史挺靠谱

第13章

50年后皇上驾崩,当然你能熬上50年的话,你的祷告就算应验了。
      
      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牛,跟焚书坑儒有一拼,但这个时候的儒跟孔子的儒已经不一样了,实际上变成了外儒内法。汉宣帝的时候,就曾经非常高兴地说,汉家有制度,霸王道杂之。霸道就是法家,王道就是儒家,这已经不是孔子所提倡的那种思想了,但朝廷不管那个,只强调要为巩固统治,为政权服务就行。
      
      厚葬,盗墓贼的最爱
      
      跟董仲舒的思想不一样的是王充,王充的思想体现在《论衡》一书。他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物质,物质构成论,当然是唯物的了。他反对天人感应,反对有鬼论,反对厚葬。“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老天的运行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该冬天就冬天,该夏天就夏天,跟尧贤桀戾没关系,不是说尧在位就天天风调雨顺,桀在位就天天地震,它有自己的自然规律。
      
      他从反对有鬼论出发,反对厚葬。
      
      中国的古墓,十墓九空,所有重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抢救性挖掘。为什么十墓九空,因为中国的盗墓事业欣欣向荣,几乎可说是中国最古老的事业了。行业如此发达的原因就是厚葬,中国人视死如生,把死人当活人对待,墓穴里微波炉热水器全都放进去,当然有人刨。埃及法老王弄那么大个金字塔,当然也有人刨,指不定能刨出几百个微波炉。
      
      欧洲人的墓就没人刨,欧洲中世纪的国王葬在教堂里面,一个石头棺材,一身衣服,一把宝剑,刨他干吗?现在就更加简单,用膝盖想都知道,挖开之后是一本《圣经》,这个家家都有;然后一套西装,你敢穿吗?你知道他怎么死的?所以那边没人盗墓。
      
      反观中国,前些年北京老山汉墓开挖,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是重大考古发现,想着应该有金缕玉衣、黄肠题凑。最后吹了,还没进墓室就看到王后在地上躺着,成了化石,证明墓早就被盗了,而且不是现代盗的,恨不得刚埋完就盗。盗墓的专用工具叫洛阳铲,因为洛阳周围古墓多。所以别厚葬,没有用。隆重的葬礼其实是做给活人看的,瞧我多孝顺,我对我爸多好,他活着的时候你对他好点不行吗?有的地方那风俗,老太太一死,所有的闺女得给她做被子,绸缎的被子一床床地塞进棺材里去,最后塞得老太太搁不进去了,这何苦呢。那么好的被子,她活的时候盖过吗?活的时候烂棉絮,死了再给她盖崭新的被子,搁在地下让水沤着,让土埋着。所以王充当时就看到了事情的本质,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很有意义。
      
      高僧弘法白马寺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部落的王子,薄王业而不为的大丈夫。他目睹众生皆苦,29岁那年舍弃一切出家,苦修六年,35岁证得无上菩提;然后在人间传法45年,80岁涅盘。
      
      佛教在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传开。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派了几个人去求佛法。行至今天的克什米尔,遇到了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于是就邀请这两位高僧以白马驮《四十二章经》东来,并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佛教开始在中土弘传。今天印度反而没有人信佛,七世纪婆罗门教复兴,十二世纪穆斯林入侵,今天印度人除了印度教徒就是穆斯林,佛教徒基本绝迹,有也混不下去。
      
      佛教分成南传、北传、藏传三部分。南传佛教即东南亚国家的小乘佛教;北传佛教就是像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佛教;藏传佛教就是西藏、不丹、尼泊尔的喇嘛教。到今天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因为四大菩萨的道场都在中国,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和峨眉山。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他的遗体火化,烧出84000块舍利,据说今天还有13块舍利留在人间。佛牙舍利子全世界只有两枚,一枚在斯里兰卡,一枚在西山八大处灵光寺里面。佛指舍利全世界只有一枚,安放在陕西法门寺的地宫里面,一千多年之后才被发现。佛指舍利无论拿到哪里去供奉,都是万人空巷。有人问法师,说释迦牟尼死了两千多年了,他有什么法力,他能把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吗?法师一指二十多万人跪在路边,顶着香,燃香供佛,这就是释迦牟尼的法力。死了两千多年了,还有这么多人崇拜他,你换了别人试试。所以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第一是穆罕默德,第二是耶稣基督,第三是释迦牟尼,第四是爱因斯坦。排前面的全都是教主,受影响的人相当多,穆罕默德排第一就是因为多达55个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猛人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录了从轩辕黄帝到汉武帝两三千年间的史事。《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写得十分好看,其中的刺客列传有经典武侠小说的风骨。除此之外的史书还有编年体,一年年写的;还有纪事本末体,顾名思义写事的,《史记》是属于纪传体。
      
      司马迁写事都很准确,刘邦、项羽他们俩干什么,刘邦怎么想的,项羽说了什么,司马迁都不在场,这事就是他虚构的。但是虚构的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不能瞎编,不能说刘邦能扛鼎,项羽怕老鼠。一定得符合人物的身份,比如秦始皇出巡天下,仪仗队非常壮观,刘邦、项羽都在“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人群当中。但两个人看到了秦始皇的仪仗之后,说的话是不一样的。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文武双全,盖世无双,所以他看完就说“彼可取而代之”。不屑一顾,没什么了不起,老子推翻你,我来代替你。刘邦是亭长,居委会治保主任,他说的是“大丈夫当如是也”,表示太羡慕了,你看人家这一辈子没有白活,我什么时候能这样。完全符合两个人的身份。反观现在的有些历史剧,简直没法看,就是瞎编的、虚构的,不符合人物的身份。
      
      东汉的班固,强人班超的哥哥,写了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说的是从刘邦建汉到王莽篡汉的西汉一朝的历史。而西汉的《史记》从轩辕黄帝一直写到本朝的汉武帝,可见司马迁很猛,直接敢说老大的不是。
      
      【第三章各领风骚数十年(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节角斗场上三选手
      
      宦官外戚斗得欢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时大多年龄幼小,从汉和帝开始一连八个小皇帝,即位时岁数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100多天。还有两岁就驾崩的——汉殇帝,谥法短折不成曰殇,活了不到两年,当然短折不成。这种皇权低幼现象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的局面,政治一片昏暗。
      
      宦官从明朝开始叫太监,刑余之人,六根不全,看着正常人娶妻生子,本来就刻骨仇恨,心理阴暗之人一旦掌权,必然疯狂报复社会。所以外戚、宦官是统治集团中最黑暗的两股势力。皇帝年幼时一般由太后主持朝政。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二十几岁的小寡妇,头发长见识短,处理朝政只能靠父兄,小皇上自幼看姥爷舅舅的眼色做人,长大之后自然不甘心,一门心思要干掉姥爷舅舅。
      
      但满朝文武都是姥爷舅舅提拔上来的,支使不动,就只好靠身边的宦官。因此形成这么一个特点:皇帝年幼,外戚掌权。皇上长大后,靠宦官杀外戚,宦官掌权。没几年皇上嘎嘣儿了,小皇上一即位,又是外戚掌权,小皇上长大了,又是宦官掌权。如此循环反复。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统治腐朽,皇帝大造宫殿,广选美女,后宫每天要花费数百万钱。汉灵帝时,公开卖官,公一千万,卿五百万。地方官是肥缺,定价高,州郡长官两千万,还可以分期付款。花这么大价钱买官的人,一上任跟红眼儿狼似的使劲往自己怀里扒拉,得把本捞回来。老百姓落在这帮人手里,如果不想吹灯拔蜡,就只能跟他们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了。
      
      三足鼎立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被迫铤而走险,于是在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利用太平道五斗米道,一帮农民被这些神神鬼鬼的煽惑起来,势不可当。这一幕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上反复上演,玩得最火的就属清朝的所谓“天王”——小学没毕业的洪秀全了。东汉朝廷费了老劲总算把黄巾起义给按下去了,可朝廷自己也一条腿进了棺材。
      
      东汉时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拥有一切大权,这也就为分裂割据奠定了基础。在平定黄巾的过程中,州郡的长官和地方的豪强,扩充武装,积聚力量,互相攻杀。今天张大帅打李大帅,明天李大帅打王大帅,杀来杀去,形成了袁绍、曹操等一些势力强大的军阀。公元200年,双方在官渡决战,只拥有一州之地但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打败了占有四个州的窝囊废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此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而后积极为统一全国作准备。
      
      官渡之战中,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为谋求霸业,他边组建军队边招揽人才。刘备曾三顾茅庐,从隆中请出了历史上最厉害的农夫——诸葛亮。由此势力迅速壮大,发展成为群雄角逐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东汉末年,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江东为根据地,竭力向长江以南扩展,占据今广东、福建及湖南大部地区。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61条记录; 当前13页/共161页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尾页]


第13章_这个历史挺靠谱在线阅读_袁腾飞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55 t:219-3843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9db19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