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这个历史挺靠谱

第35章

所以真宗皇帝御制《劝学篇》,劝士子们“六经勤向窗前读”。你干吗要读书呢?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你只要念书,什么玩意儿都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车马簇。
      
      今天也一样,也是“六经勤向窗前读”。英、语、数、理、化、生、史、地、政,改成这些科目。你要连大学都没上,就看超市缺不缺扛货的吧。大学没毕业工作都找不着。读大学的,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车马簇。不读,铁皮屋、柴火妞、棒子面、自行车。
      
      赵匡胤将文人摆到了国家统治这个金字塔的顶尖。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代将“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治国理念,实际化为文官政治,而文官政治的基础是科举取士。“取士不问家世”,军功和门荫等其他渠道较为次要了,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局面,大批文人得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坛,从此便“赫然显贵”。宋太祖还采用“特奏名”的办法笼络人心,以吸引更多的知识分子参政,开宝二年即公元969年,宋太祖规定,凡举人参加过15场科举考试而未及第者,一律特赐进士出身。
      
      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权力集中的同时,更广泛地吸收知识分子参与政权,通过科举制度,不断扩大政权的阶级基础。宋朝的科举“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与强大一时的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取士具有规模大、制度严谨等特点。
      
      宋朝的科举制扩大了政权基础,那么多人都被吸入到朝廷里来。但官本来就够多了,你还把那么多人都招来,招来你就得让他做官,做官你就得给他钱,北宋的知识分子待遇那么优厚,给钱还不能给少。所以造成了一个结果——冗员,官吏多而杂。
      
      第4节朝廷允许吃闲饭
      
      当兵有饭吃
      
      到了北宋中期,发生了很严重的社会危机。
      
      唐以后田制不立,百姓有多少地就给国家交多少税,没地的就甭交了。到了北宋,太祖皇帝是高干子弟出身,他当上皇帝是因为趁着人家孤儿寡妇篡的权,不了解民间疾苦,也没见过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所以不给老百姓分地。
      
      北宋皇帝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宋太宗说:“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有钱的人越多越好,正因为有钱的人多了,国家可以征税呀。你说的那是美国,美国个人所得税的60%是年收入十万美元以上的大款们交的。中国的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工薪阶层交的,你说让那些公司老总们交个人所得税,他交什么呀?他把自己工资定到1600元/月,不够交税标准。你坐飞机头等舱你月工资1600元坐得起吗?他肯定花什么钱都走公司账,我月薪1600元,不交个人所得税。这在国外是非法的,比尔·盖茨每月工资400美元,你信吗?
      
      为富者不仁,不可能指着有钱人为国家出力,北宋也这样。
      
      这样就做成了社会危机,具体是:
      
      第一,贫富分化越来越大。富者有弥望之田,穷人无立锥之地,到了这种地步国家还不管,最后矛盾就指向了政府。
      
      第二,百姓被地主剥削得饥肠辘辘,就得造反。农民没得吃那行吗?他肯定反抗。
      
      第三,冗官,冗兵,冗费。冗官就是养的官太多。冗兵,北宋养兵的目的是为防止内患,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我养兵的目的就是让你别叛乱,有叛民而无叛兵。每逢荒年政府都派人到灾区去募饥民当兵。部队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兵全是饥民构成的。过去有这么一个口号叫:“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我一竖旗就有人来吃粮,不是来保家卫国的。要吃不着粮,就哗变了。
      
      所以北宋的军队爱哗变,你想他能吃得着粮吗?长官怎么着都得克扣军饷吧。他看长官坐着奔驰600,他连自行车都没有,长官一顿饭鲍参翅肚,他煎饼果子都吃不起,于是这帮人就哗变了。岳家军为什么打仗那么棒?“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抢。”老百姓支持人民子弟兵嘛。别的北宋军队老百姓不支持,觉得他比辽军、金军还混蛋,就会抢老百姓。见着老百姓如狼似虎,见着敌人就耗子见猫那种感觉,御敌无方,扰民有术,这部队哪儿行?
      
      冗费就好理解了,80%的钱花在养官、养兵上,这就叫冗费。
      
      第5节谁能理解我呢
      
      王安石变法
      
      鉴于出现的社会危机,宋神宗就任用王安石变法。北宋一共九个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神宗是第六代皇帝。
      
      王安石变法有三方面内容。
      
      第一,理财措施。理财措施的核心就一句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但要增加国家的收入。不打老百姓的主意,国家又要拿钱,这摆明了就是从有钱人身上下刀子。所以他这个改革既属于调整阶级关系,也属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首先是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分两次贷款给农民,收成后加息20%还官,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相对于现在来说,20%利息太高了,现在都是千分之多少。你嫌高你可以不借,但是你要不跟政府借,只能向高利贷和地主借,那就是200%的利息。这样一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这句话就把官僚地主搞惨了,这些人想盘剥百姓没法盘剥了。
      
      其次是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生产时间。这样一来,原来可以不服役也不交钱的官僚地主,现在不服役就得交钱了。
      
      再次,农田水利法。这就不用解释了吧。
      
      复次,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每户土地的多少肥瘠收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官僚地主的土地肯定又多又肥,农民的土地又少又瘠,那就肥的多收,瘠的少收。
      
      最后,市易法,政府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市场,有个成语叫囤积居奇,本来是商人的敛财之道,现在等于政府在干这个事儿了。这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政府在夏季收购羽绒服二百块钱一件,以免你积压仓库,所以商人都把羽绒服卖给政府了。到冬季政府以六百块钱卖出,政府挣四百。但如果商人卖,可能卖八百、九百、一千。因此这样的结果是政府得了钱,老百姓物价也能够便宜点,商人吃亏了。
      
      王安石变法的第二方面,是军事措施。
      
      首先是保甲法。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后改为五家)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一家有两个男丁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战时编入军队抵御辽夏进攻,减少军队开支。这实际上就是民兵,是保卫本乡本土的,中国最适合这样的军队。因为有人说中国人轻家国而重乡土,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打架勇敢着呢,你看我媳妇一眼我跟你没完。外敌入侵就胆小,异族打过来了,我躲着。中国人有强烈的乡土观念,一出国,你北京的,我也北京的,你上海的我也上海的,没有说你中国我也中国的,组织的也是北京同乡会,不是中国同乡会,缺乏国家概念。所以民兵非常适合,你保卫的是你媳妇,你家乡。
      
      然后还有将兵法。禁军驻地固定,然后用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充实边防。
      
      变法第三方面是教育措施。
      
      改革科举,废明经,设明法。明经就是死记硬背的东西,没用。整顿太学,使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所以王安石的作用是通过变法,一定程度地扭转了社会危机。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用人不当,危害百姓。而更主要的原因是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小时候砸缸的那个司马光当政,王安石的新法就被废除了。
      
      用人不当,变法失败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用人不当?
      
      王安石干这事儿压力很大呀。因为中国一直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而儒家的政治主张是法先王。要尊重先朝和先王的规矩,你要改革,一般就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大逆不道。所以王安石顶着雷变法。他明确表示变法是本着这么一个原则——“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天变不足畏”,因为你王安石变法,你看地震了,7.9级,属于天变。王安石说我不相信,我接着变,你给我弄个8.3级看看。
      
      “祖宗不足法”,祖宗之法以守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守何谈祖宗之法。
      
      “人言不足恤”,大家都埋怨你,他们越埋怨证明我越正确,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这三条宗旨,往好听里说是大无畏,一往无前,往难听里说就是这老哥太愣了。一个人应该常怀敬畏之心,孔圣人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王安石谁都不怕,天、祖宗、同僚,没人能降得住他,那他往往就容易走极端。这就奠定了用人不当的基础。
      
      很多人并不见得赞成新法,但是因为王相公坚持要用新法,所以我就假装支持。我为了求官假装赞同新法,因为那时候支持王安石的人很少,所以我一下子就当官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61条记录; 当前35页/共161页   

[首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尾页]


第35章_这个历史挺靠谱在线阅读_袁腾飞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55 t:219-2346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f30af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