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第62节

日期:2009-05-31 09:50:19
      
        第4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
        狄帅哥的故事就暂按不表,在武女皇出场之前,在此先讲一个和历史一姐武则天关连的小故事,那就是政治谶语“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所延伸出来的有点可笑又可悲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前文曾小小交待过一些,此是加长完整版。
        关于此事,首先,我们引用历史牛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时太白屡昼见,主史占云:“女主昌。”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恶之。会与诸武臣宴宫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羡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又以君羡官称封邑皆有“武”字,深恶之,后出为华州刺史。有布衣员道信,自言能绝粒,晓佛法,君羡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御史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壬辰,君羡坐诛,籍没其家。(见《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九卷》)
      
        基本上你看完这段文字也已经知道是什么回事了,这当然又是政治谶语惹的祸。《秘记》中的所谓“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示范的政治谶语,和前文所说的“李氏当为天子”如出一辙,居然也能引起了英明神武天不怕地不怕的明君李世民的疑神疑鬼甚至于有点恐惧,虽然程度上和更加神经过敏的隋炀帝不可同日而语,反正他内心世界是害怕的,打天下不容易,龙椅还没坐热就被别人搂了去,这个怎么说都会很冤,所以也不能怪十分明智的他患得患失了,所以俗话有曰守成比创业更难,保江山才是头等重要的事。
      
        那么为什么政治谶语就有那么大的政治影响力呢?而政治谶语又是什么东东呢?
        首先,我们先根据资料解释什么叫做“谶语”,这个本人早就想作为一种知识来普及了,因为对历史稍为感兴趣的人都经常会在读史时碰到这个著名的历史词语,而且大都是它识我们我们却不识它的一头雾水样。
        谶语,顾名思义,大意也就是迷信的人指事前预言、事后应验的话,基本上除了巧合应验的大都是鬼话。而“一语成谶”就是迷信中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不好的“凶”事(所以民间谚语说“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估计就是催生于此),不吉利的预言,一句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不得好死似的)。
        据说“谶”是秦汉间(甚至有人认为是早于春秋的,商周的甲骨文就充满了谶语卜卦意味)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一看就知是神棍的干活,关键在于你信不信,信则有不信则无),一般来说谶语分为谶兆(预言吉凶的先兆)、谶记(预言未来事象的文字图录,上述引用史书的《秘记》也叫谶记,还有其它象谣谶、图谶、图书之类的名字,其实是一种政治性预言的抄本。它用口头形式流传时就叫谣言或谶语,而写成文字、绘成图形的就叫图书、秘记。大家所熟悉的鱼肚子里的“大楚兴、陈胜王”什么的便是图书,而吴广学着狐狸叫出来的声音,当然就是“谣言”了。大唐流传的这些“秘记”,基本上也就是诸如此类的东西)、谶书(预言将来事情的书,以前曾轰传的什么1999年恐怖大王从天而降世界人口将少一半的预言书就是了,好像叫《诸世纪》吧,鬼话连篇)、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据说是流行于汉朝的一种迷信。主要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为依据,这厮就是奠定“独尊儒术”的唯心主义思想家,将自然界的偶然现象神秘化和妖魔化,并视为社会安定主民幸福的决定因素。其盛行于西汉后期,东汉末渐衰)。
      
      日期:2009-06-01 09:56:42
      
        第5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中)
        此外,还有一种更奇特更高级的“诗谶”,也就是所作之诗无意中预示了后来发生的事(中华国学国术果然博大精深,连做诗都可以预知前世今生的祸福凶吉,爆强彪悍也)。比如有些谣谶的出处就甚为奇特,它为当事人所自作,却预兆着对当事人不利的事件,可在当时当事人却浑然不知,正是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最好诠释,跟做梦差不多神秘。这些谣谶,即所谓“诗谶”、“语谶”。
      
        据说最著名的诗谶,便是出自亡国皇帝曾经的文学青年隋炀帝之手。
        那时候,他的最重要嗜好就是抓壮丁劳民伤财为他开凿运河,以便乘凤肪下烟花扬州吃喝玩乐(虽然这无意中给中华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但在当时也是导致他的大隋短命的重要原因之一,无意中也给他开凿了坟墓)。有一天,他忽得一诗曰:“三月三日到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意欲持钓往撩取,恐是蛟龙还复休。”此诗十分拙劣,基本上比打油诗好不了多少,然而隋炀帝却乐得屁颠屁颠地交付乐工谱曲,然后令随行的宫女来个雄壮的大合唱,隋炀帝闻歌还摇头晃脑跟着节拍甚为得意地和唱,简直就是世界主人的不可一世样,然而具有很高政治敏感性的人早就识破了此中天机,认为此诗大为不祥,是亡国谶诗。因为当时太原李渊已经羽翼丰满,“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也已成了星火燎原之势,“鲤李”二字谐音,所以诗意中有李渊化龙成天子之意。而风流皇帝正是踌躇满志之时,哪还会提防他的好老表,趁着心情大好和莺歌燕语的超级美女肉搏多美妙,春宵一刻值千金啊。
      
        此外,文学青年隋炀帝那时诗兴大发灵感爆棚而一发不可收拾,正处于创作巅峰期,又曾作索酒歌曰:“宫木阴浓燕子飞,兴衰自古漫成悲。他日迷楼更好景,宫中吐焰奕红辉。”这首诗除了蛮押韵之外,基本上也就是业余作者的水平,简直不能称之为诗,连打油诗都不是,因为全诗没思想没意境,也就是一些得意忘形之人漫无边际的胡诌和无病呻吟罢了,是不是比“梨花体”冲厕所之类生活“全景诗”来得高明暂时也没有最后鉴定结论,最重要的是它还离题万里,甚至跟“索酒”的主题都暂时不发生关系。然而隋炀帝每在迷楼和美女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一定会令宫人大唱此歌,他自己似乎也很欣赏自己的妙诗,认为一不小心就会成陶渊明什么的索酒诗鼻祖,高傲得很呢。后来,有传他在迷楼被缢杀,迷楼也被烧了,那就是应了诗的后两句,诗之谶也。
      
        最后,我们再乘兴小小讲一下和典型谶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相关的一些典故。因为这句话现在还广泛流行于现实生活中,形容谁谁小时候很聪明大了却不堪造就,基本上原意就是出于此,信息源啊,我们有必要知道一下,现在大家都在强调知情权嘛,很是应景。
      日期:2009-06-01 14:57:16
      
        第6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下)
        这句有名谶语源自于因让梨而流芳百世的孔融的故事: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见《世说新语》)。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一语成谶也,王安石的《伤仲永》中的仲永同学可能就是一个“人板”,不说也罢。
      
        据说《红楼梦》就是一部伟大的谶语小说。
        关于谶语在旧社会产生频繁(简直就是重灾区)的深层原因,好像也没有多少现成资料可供参考和引用。窃以为就是因为旧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低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更是远远没有现代那么发达,很多问题无法用比较科学的观点来加以解释和诠注,当现实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唯有斥诸于鬼神,临时抱佛脚,不亮也光,聊胜于无啦!“不问苍生问鬼神”啊。
        好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说“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故事。
        关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谁是始作俑者基本上无从考究,要追查这样的信息源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据某些专家分析甚至怀疑是极善权术的武女皇贼喊捉贼的把戏),是真的有高人能卜世事还是无耻之人的恶作剧谁也不能区分,反正这两者基本上也是很难泾渭分明,正如天才和白痴有时候是同类项一样,有时候卜卦和恶作剧基本上也是同类项,没什么明显的分界线。反正是不死也脱你一层皮,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甚至能使伟大领袖李世民寝食不安夜不成寐,于是暗地发誓要揪出元凶才善罢甘休。因为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头等大事,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会大度到当没事发生,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啦。于是李世民就吩咐当时的著名星相术士李淳风(他是太史令,也就是占星方面的“反动学术权威”,大师级的)用法术去搜寻,然后杀掉以绝后患。在防止政权易手的问题上,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是“英雄所见略同”,即老蒋那套对付共产党人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典型做法,从不手软,利益才是驱动世界转动的最大永动机。后来不知是李淳风装神弄鬼还是实在找不到证据,于是用一套“天命难违”的话搪塞了事,反正也就是打死狗讲价死无对证的无稽之谈,李世民也没有办法,简直就是堂吉诃德大战风车那么荒诞不经嘛,于是就不再追究,不过小李心中却从此生了芥蒂,像生了根似的挥之不去,好像肠子发痒没法抓一样难受,不怕贼就怕贼惦记也,信哉。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312条记录; 当前62页/共312页   

[首页]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尾页]


第62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9-3680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56dd7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