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都市小说 > 人的奴役与自由

第19章

独裁者是parvenu(暴发户)
      
          ,是奴役着自己的奴隶,其心态早已被扭曲。
      
          从更深刻的意象看,独裁者全然不同于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解放者。大众的领袖安放在被奴役的位置上,他统治大众,又不能脱离大众。他向外抛出了一切。
      
          暴君由在暴君门下只感受恐惧的大众酿造出来。
      
          强力意志、优势意志和统治是占有性。这不是自由人的意志,也不是自由的意志。强力意志的占有者沉溺于权,被权的厄运所限,而又由此制造人的厄运。那个独裁者,昔日帝国意志的英雄——凯撒,只能受限于厄运。一切对他都是既定,他不能成为自己,不能限制自己,在自己的去路上,他永远得走下去,一直走到丧钟敲响。
      
          凯撒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强力意志的沟壑永远无法填满,这并不能证明人自身拥有奉献给人们的内在力量。历史上,那些垒筑在帝国意志之上的昙花一现的王国,除繁殖灾难和战争外,又给了人们什么?
      
          无疑,帝国意志是人的真实使命的魔鬼般的倒错,是共相主义的倒错。这种共相主义的展现,经由客体化和外化,把人的
      
      -- 100
      
          人的奴役与自由35
      
          生存向外抛出,把人降格为奴隶。
      
          人的观念中固有帝王性。
      
          人嗜好扩张,想占据空间,以成为世界和土地的帝王。无怪乎,人常会弄出些伟大的冒险行动来。人的堕落正在于接受了这一共相意志的错误导向。
      
          孤独而不幸的尼采是强力意志的哲学家。
      
          但在许多地方,人们卑鄙不堪地曲解和利用他,把他的思想塑成某种目的的工具。对此,尼采也曾愤然抗击过。尼采是一个贵族思想家,只面向少数人而无视大众,他把大众判为帝国意志的体现者。
      
          但尼采认定国家是嗜血成性的怪兽,他说:只有在国家消亡之处,人才可以生存。国家对于人的不幸,并非尼采一家之言,但不知为什么,人总不停地去建构帝国,总推崇帝国是大众的组织。尼采是弱者,不是强者。他是世上最孱弱的人。
      
          他拥有的不是强力意志,而是强力意志的观念。不错,尼采曾激励太砥砺自己的意志而成为强大者,但他未必知道国家暴力、革命暴力和帝国意志的强大性。过去的波尔德日亚君主对此颇有些说服力。
      
          波尔德日亚曾体认到精神的内在悲剧,曾屡次痛苦地挣扎过,但到头来,他也仅是自己的一项象征罢了。
      
          帝国意志、强力意志和奴役意志的狂热阻断福音书的道德福音。这种阻断不起源于文艺复兴,也不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而起源于世界。如今,暴力的奴役日显姿态,它想攫取力量,想成为力量的体现者。但事实上,暴力自身永远是弱者。君主堪称世上最孱弱的人。使用暴力的一切人都意味着精神力量的泯灭,也意味着对于这种精神力量的所有意识的泯灭。
      
      -- 101
      
          45人的奴役与自由
      
          强力意志、帝国意志扼杀人的自由和尊严,而庇护这种意志的哲学不能护卫人的自由和尊严。目前,这种哲学煽动暴力,已达极限。
      
          如何审视暴力,实在是一件复杂的事。
      
          通常,人们反抗暴力时,难免不染指粗野,并往往仅注重外在的暴力形式,如鞭笞、坐牢、杀害……其实,生活中更多地充斥着隐匿的暴力。这种暴力用心更歹毒,形式更精致。
      
          如心理的暴力就远比肉体的暴力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人丧失自由,沦为奴隶,不仅源于肉体的暴力,更源于心理的暴力。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从人的童年起便奴役着人。教育体系全然扼杀人的自由,使人丧失对自由的判断。历史的沉重性也胁迫人。
      
          而这一切在对人施行暴力时,或经由威逼,或经由渲染。特别是渲染,一旦转换为集体行动,人则更加身不由己。
      
          再有,人总驱遣他人沉浮于生命之场和死亡之场。
      
          恨暴虐他人,置他人于死亡之场。但令人惊恐的是,爱也一样置他人于死亡之场,而且,爱对人的暴虐并不一定亚于恨。
      
          人的生命在种种隐蔽的“场”的冲击下,渐被奴役和暴力的看不见的氛围所剿杀。
      
          个体人的心理暴力也是社会的、集体的心理暴力。凝固且坚实的社会舆论即一种强加于人的暴力,人很容易沦为它的奴隶。而习俗和道德密切关联于社会判断和社会舆论,人也会很容易沦为习俗和道德的奴隶。
      
          当代报刊杂志汗牛充栋,中档次的人所持有的判断、见解,哪一则不源自报纸?每天
      
      -- 102
      
          人的奴役与自由55
      
          清履,人捧读那一张报纸,甘愿接受心理强制手段的暴虐。
      
          纵观人受奴役的诸多情形,不能不承认,人顺应并趋附报刊杂志的虚伪和堕落是最令人震惊的了。在这里,人已完全丧失自己的自由、良心和判断,并对此毫无觉察;相比较起来,人对专制暴君的奴役还能有所发现。
      
          另外,金钱也是一种更强大的围剿着人的暴力。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以隐匿方式间接地作用于人且被遮掩了的暴君。不错,生活中的人都要使用钱,也正基于这一点,金钱最无个体性,最无质的内涵,最易被世界的某一种力量所俘获。
      
          金钱使人丧失良心的自由、思维的自由和判断的自由,其方式不是通过施于肉体的暴力,而是通过把人放在对物质的极度依赖的位置上,放在饥饿和死亡的胁迫中。总之,金钱给予人独立性,人缺少钱会滋生出依赖性;但是,占有金钱,人又陷入奴役,蒙受看不见的暴虐。
      
          人在世间被强迫出卖自己的劳动,人的劳动不自由。人不能从劳动中体认真正的自由。相对地说,也许手工艺者和知识分子的劳动稍有自由,但这仍受隐匿的暴力奴役。在绵延的历史中,人群已历经奴隶的劳动、农奴的劳动,也历经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式奴隶的劳动,但人仍陷在被奴役的位置上,而且,人愈来愈在心理上安于当奴隶。有人认为自由是匮乏运动,是习惯状态,但实际上,当今的种种运动已成为施于世界、物质环境和他人的暴力。运动是变化,但运动不应与既定的世界妥协,而世界应是运动和变化的产物。
      
          这里,运动和变化也很可能像暴力那样,受社会生活保守传统的影响。于是,静止的认识则拒斥暴力,也拒斥运动和变化。常
      
      -- 103
      
          65人的奴役与自由
      
          常是,被认可的习惯状态中的奴役往往不显示暴力,而导向消除奴役的运动却会显示暴力。还有,社会改革避免不了暴力。
      
          那种习惯状态中的业已老朽的社会制度可以乔装自由,举起改革的旗帜,而工人阶级为改变自身地位所进行的改革,会刺激资产阶级,会被诬为暴力和亵渎自由。这是自由在社会生活中的悖异。
      
          奴役正从四面进逼着人,自由须抗争,不抗争即无自由。
      
          自由一旦被安放在常规生活中,自由也就蜕变成对人的隐匿的奴役。这是客体化的自由。真自由植根于主体领域。由此不难见到,人之所以做奴隶,实在是因为获取自由太艰辛太艰辛,而顺应奴役太容易太容易。
      
          客体性世界中的暴力被当成力量,自以为它显示力量;而对暴力的狂热又被当成是对力量的崇拜。其实,暴力与力量不仅不一样,而且暴力丝毫也不关联于力量。深层意义上的力量是获得,它不导向始终留存着外在性的统治,而导向内在的结合。基督凭藉力量说话,暴君永远不能这样说话。行暴者没有力量,仅有暴力而已。也可以说,行暴者正由于没有力量,没有强力,才倾向暴力,才实施暴力。统治者没有任何力量统辖自己的奴隶。对人施行残酷的折磨,只能说明统治者正面临不可逾越的障碍。统治者握持力量时,他就不再是统治者。统治者如果以杀人作为表达自己的出路,那么他正站在无力量的极限上。力量是革新、启示、复活,暴力是把人投进牢房、用刑、杀害。在客体化、习惯性、非个体性、外化的世界中,没有任何力量可言。力量仅指涉生存的意义,而这意味着与传统价值的冲突。
      
      -- 104
      
          人的奴役与自由75
      
          在这个世界上,高价值的比那些低价值的更孱弱,更微不足道。
      
          价值最高的被钉死,价值低的却凯歌高奏。
      
          警察、武官、银行家、律师总是强者,诗人、圣者、哲学家、先知总是弱者。在这里,物质一定高于上帝,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一定是上帝的儿子,被迫饮鸩而死的一定是苏格拉底,被人掷石块的一定是先知。在这里,新思想、新生活的先驱和创造者横遭迫害,死于无辜,而恪守社会习惯性生活的平庸之辈却节节得胜。在这里,最高价值——人的个体人格得不到认可,低价值——国家以及国家所使用的暴力、谎言、间谍勾当、杀害却赢得赞许,被誉为最高价值。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63条记录; 当前19页/共63页   

[首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尾页]


第19章_人的奴役与自由在线阅读_[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92 t:219-5707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0e7f8 大小:8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