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501 告别八零年代的文学盛会

森外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方明华当然知道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简称“青创会”,第一届青创会是在1956年由中国作协、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单位共同组成了以老舍为主任、刘白羽为副主任、公木为秘书长的筹备委员会。
      
          第二届是在1965年中国作协、团中央在燕京联合召开了全国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
      
          与会的1100余名代表中,绝大多数来自工厂、农村、部队等基层单位,有关领导接见了与会代表。
      
          现在举办的是第三届。
      
          本来是在年初举办,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拖到年尾,除了陈中时年龄过大(超过40岁),秦省的“四驾马车”其余三个都接到开会通知。
      
          作协举办的会,作为作协理事的方明华自然要参加,只是“文学之夜·燕京·89”晚会是什么鬼?
      
          方明华打电话到省作协询问情况,才知道主办方为中华文学基金会、青年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体育报,总导演燕京人民艺术剧院张欣欣。
      
          都是官方机构,不是山寨就行。
      
          “明华,为什么要在12月31日举办这个文学晚会?”宋棠棠看到这份信函也有些不解。
      
          “或许是告别80年代,迎接90年代吧。”方明华淡淡说道。
      
          12月23日,方明华、陆遥、贾平娃一块各自提着旅行包,踏上前往燕京的火车。
      
          作为秦省的代表,当然不止他们三个,还有高建群、莫什、王晓新,另外西北大学作家班也去了三个比较优秀的学员,其中就有和方明华关系比较好的廖润博。
      
          廖润博虽然偷偷写了两本盗墓《鬼吹灯》系列,但并没放弃严肃文学创作,期间还写了中篇《谁开的门》,已经成为主编的白苗已刊登在了《延河》主编推荐栏目,赢得一片好评。
      
          他们是一块走的,坐的是卧铺,来回路费由省作协报销。
      
          廖润博睡在上铺,此时的他正坐在下铺方明华的床上,正在和方明华闲聊。
      
          “润博,你这次去燕京估计能见到鲁院讲习班的一些同学,余桦肯定从参加。”方明华笑着说道。
      
          “是啊.87年毕业的,转眼间两年多过去了,时间过的真快,以前在鲁院上学的时候情景仿佛发生在昨天。”廖润博感慨道。
      
          “喂,润博,你喜欢唱哪首《渴望》啊?”旁边的陆遥笑着插话进来。
      
          《渴望》电视剧还没在秦省播放,但那首主题曲却火的的一塌糊涂。
      
          听了这话,大家都笑起来。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难取舍
      
          一個女学员带头唱起来,于是车厢里歌声一片。
      
          在燕京,余桦正在和陈虹在自己的宿舍里聊天,外面一片寒冷,也没什么地方可去,呆在宿舍还能暖和点。
      
          他和莫岩合住燕师大的一间宿舍,每当陈虹来找余桦的时候,莫岩就找个借口离开,免得当电灯泡。
      
          “方老师已经动身来燕京了吧?”余桦说道:“一年多没见挺想的。”
      
          “后天开会,他应该坐上火车了,否则来不及,估计廖润博也会来。”陈虹说道。
      
          “对,我咋忘记他呢?喂,李虹颖来不来?”
      
          “我不知道。”陈虹摇摇头:“前几天我给她写了一封信,不过现在还没见到回音。”
      
          “如果能来太好了,去年华山会议见了一面以后,已经有一年没见了。”余桦感慨道。
      
          “还回长沙的何力伟、在南大作家班的钱余亮,不知道来不来?讲习班结业后,就再也没见过。”
      
          “希望都能见到。”陈虹双手合住放在胸前,在讲习班那几个月没觉得什么,这一离开反倒挺想念的。”
      
          “是啊,都能来,我们在一起告别80年代。
      
          申城,火车站。
      
          一个穿着红色滑雪衫的姑娘提着旅行包,慌慌张张向候车大厅的检票口跑去。
      
          她就是李虹颖。
      
          从学校坐公交赶往火车站遇到堵车,快要误点了!
      
          在检票口的工作人员最后一秒钟关紧闸门准备离开的时候,李虹颖冲了过来,检票后又提着旅行包上气不接下气跑向站台。
      
          终于,踏上前往燕京的列车,这才让她松了口气,顾不得休息,赶紧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明天就到燕京啦。
      
          余桦、陈虹现在肯定在燕京。
      
          廖润博也会去吧?还有回到东北铁岭的的李铁岭。
      
          可以见到这些原来鲁院讲习班的同学啦。
      
          当然,还有可敬又可爱的方老师。
      
          想到这些,李虹颖心里一阵欢喜。
      
          就在这辆开往燕京的火车上,还有一位心情激动青年,华东师范的格非。
      
          他也被邀请前往参加今年的青创会。
      
          格非发表了《迷舟》、《褐色鸟群》之后,又一口气发表了《青黄》《黎明之轨》等中短篇,成为申城继王安依之后,又一颗冉升冉冉升起新星。
      
          和正在燕京上学的余桦,南京《钟山》杂志社的苏童并称为文坛江南三剑客。
      
          余桦听说在燕京燕师大上硕士作家班,现在肯定在燕京,苏童肯定也会来吧?
      
          虽然两人一个在申城一个在南京,相隔不远,但自从在85年西京召开的中青年作家研讨会上见过一面后,后面一直没有再联系过。不过,都相互注意着对方发表的文章。
      
          苏童此时独自一人走在燕师大的校园里。
      
          5年前,他从这里毕业,早想回来看看。
      
          鲁迅浮雕、五四纪念广场、教九楼、敬文讲堂、情人坡苏童默默看着这些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最后他站在一处宿舍楼前。
      
          听说这是母校和鲁院合办的研究生作家班的宿舍。
      
          里面住着和他一样,都是对文学充满梦想的年轻人。
      
          这样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多太多,还有不少人正赶赴而来吧。
      
          韩少工正坐着火车从花城赶往燕京,海口距离遥远,他提前三天动身。
      
          残雪从长沙赶来。
      
          王安忆从申城赶来。
      
          铁拧从石家庄赶来。
      
          张抗抗从哈尔滨赶来。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和燕京的青年作家一起,参加这个盛会,共同告别八零,迎接九零年代的到来。
      
          (本章完)
      
          




返回目录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首章]  [尾章] 502章/共923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079ea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