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569 悠闲的国庆

森外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方明华收到这篇已经是一个月以后。
      
          已经翻译成中文名称叫《奇山飘香》,很有中国古代诗意的名字。
      
          李丽随信件还寄来一封信,主要是对作者罗伯特奥伦巴特勒的简介,可以更加了解这篇的写作背景。
      
          方明华很认真的看了一遍。
      
          感觉是和《燕京人在纽约》一个类型的,不过单从内容深度而言,要写的比后者深刻多了。
      
          大多数美国越战文学都是美国人对于战争的反思,这篇却是一个异类,描述的是越南人的故事。
      
          通过个体在两种文化冲突对抗中的挣扎来体现越南和美国的文化差异,对越战的反思和人间的离散伤情。
      
          方明华觉得写的相当不错。
      
          不过想想,作者笔下这個国度的人也够可恨的。
      
          经历了这么多战争的苦难,后来竟然又将把枪口对准曾经无私帮助他们的人,结果又被虐了一次。
      
          所以说有句话说的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算了,还是文学归文学吧。
      
          这是征文启事以来,收到来自美国的第一份作品。
      
          题材新颖,写作角度独特,在细腻的文字里能感受到热带国家让人昏昏欲睡的气候,空气又厚又软,夹杂着从翡翠山飘来的芳香。
      
          方明华觉得,真有可能获奖。
      
          他不知道的是,历史上,这篇获得了美国的普利策文学奖。
      
          除了收到美国的稿件,评委办公室还收到日本作家的作品,非常有名的村上春树的一篇散文《普罗德罗姆小修道院之行》。
      
          根据出版社来信中简介,这是村上春树散文集《雨天炎天》中的一篇,整个散文集记录了村上春树在希腊和土耳其旅行期间的所见所闻与所思,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希腊和土耳其的人文景观。
      
          村上春树文笔没的说,方明华只是感到可惜不是他写的那本《挪威的森林》早已经出版并且翻译成中文版,否则即便不能获奖,但是入围应该没问题。
      
          后面从外国寄来的参奖作品逐渐多了起来,但大部分都是旅居外国的华人作品。
      
          严歌苓的《少女小渔》、张爱玲的散文集《草炉饼》,北岛的散文《波兰来客》。
      
          那句非常有名的诗句: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就出自这篇散文。
      
          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转眼来到了十月份,截止九月底,张艳倩统计,接到的征文文中,长篇有37篇,中篇68篇,短篇154篇,散文89篇,诗歌(集)38部。后面肯定还会有投稿,不过方明华估计,高潮已经过去。
      
          但就这几百万字的作品,也够读书班的成员每天下点功夫阅读,特别是方明华,偶尔还要到西大上课。
      
          苦逼的生活。
      
          现在是国庆假期,难得休息几天。
      
          今天,方明华家的小院分外热闹,除了两个小孩,一大帮人都呆在这里。
      
          原来,小院墙角花坛里的菊花开了,微红浅白深黄,煞是好看,于是一帮文人们嚷嚷着要赏菊。
      
          陆遥、陈中实、贾平娃、白苗、还有王宇,另外李红颖和王梓也来了,反正她们现在也没没什么事情。
      
          不是有诗云:秋风萧瑟过重阳,黄菊花开酒正香嘛。
      
          光赏菊不行,还要喝酒。
      
          光喝酒不行,还要吃菜。
      
          方明华家里菜肉齐全,但问题是,这帮老秦人吃饭喝酒可以,下厨做饭统统都是外行。
      
          李红颖自告奋勇掌厨,她是重庆人从小会做饭。
      
          不过她一个姑娘家怎么忙的过来?
      
          干脆,方明华把在妹妹家居住的老妈请过来。老人家做饭没的说,又喜欢热闹,也想看望两个宝贝孙子,所以就过来了。
      
          老妈张凤兰掌厨,李红颖在厨房打下手,王梓跟着两个小孩子玩,方明华他们就在小院里喝茶聊天。
      
          今天天气不错,秋高气爽,确实是放松的好日子。
      
          今天没聊文学。
      
          聊了一会,贾平娃嚷嚷着非要去三楼的书画展厅看看,方明华只好答应了。
      
          如果不是这次来的关系比较好的,他一般都是婉拒。
      
          众人跟着上了三楼,当方明华打开大门时候,个个都发出惊叹,特别是像白苗、王宇从未进来过的,更是目瞪口呆。这简直就是博物馆的一个展厅嘛。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八十年代的年龄稍大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除了写作之外,对书画也特别感兴趣,特别是书法,宁夏的张先亮、天津的冯骥才、秦省的高建群、贾平娃、陈中时等都练过字,对书法颇有研究。
      
          所以一上去看着一幅幅书画就品头论足。
      
          “喂,我听说,港台有些富豪专门收集名人书画,特别是已经去世的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的画,听说已经炒到十几万港币。”说话的是贾平娃。
      
          在这一堆人里,数他对这玩意最感兴趣。
      
          别人听了都是一脸震惊。
      
          一张画十几万块啊,而且还是港币!
      
          只有方明华笑而不语。
      
          十几万,是不是说的有点保守?
      
          “喂,明华,你前段时间不是去了一趟香江嘛?就没打算卖上几幅画?赚点港币?”贾平娃又问道。
      
          “我真不知道一张画能卖这么多钱。”方明华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我早说过,这些东西是非卖品,我只是没事自己看看如果真如平娃说的,一张画那么值钱,等过几年华语文学奖没钱发奖金了,我就去卖上几张。”
      
          方明华半开玩笑半认真说道。
      
          没想到众人露出鄙视的表情。
      
          你还缺钱?!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文人中最有钱的你绝对是第一!
      
          “吃饭喽下来吃饭喽.”楼下李虹颖用她那四川话大声喊道。
      
          “走,走,下去吃饭!”方明华催促众人,赶紧关紧展厅大门。
      
          饭桌就摆在院子中间,大伙洗干净手随便坐着,菜肴既有秦省传统菜,也有川菜——麻婆豆腐、夫妻肺片,这是李虹颖做的。
      
          酒是城固特曲,方明华一般招待客人都喝这个,实惠而且味道还不错。
      
          就在方明华家里一片景象,远在万里之外的宋棠棠,却正准备参加一档电视访谈节目。
      
          纽约,哥伦比亚广播电台总部大楼。

喜欢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返回目录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573]  

[首章]  [尾章] 570章/共923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7c90d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