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734 实在有失公允了吧?!

森外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上一届茅盾文学奖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已延长一年评选年度,评选了1985至1988年的作品。
      
          按照惯例,第四届茅盾奖的评选年度最宽可延至1989至1993年,评选工作在1994年进行。
      
          但这项工作一再拖延,直到1995年才予启动,于是不得已将评选年度延伸为1989至1994年,跨度6年!
      
          而《白鹿原》的评选也充满曲折,有许多不同说法,不过现在方明华可以见证这个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
      
          5月6日,方明华早告别妻儿提着旅行包踏上去燕京的火车,第二天下午赶到燕京,住进了紫玉宾馆。
      
          作协开会,喜欢在这个宾馆安排各地来的成员,方明华就在这里住了好几次。
      
          第二天举行评委会第一次会议,不过这次规格颇高,并没有在农展馆文联大楼举行,而是在朝阳门内大街中xua部大楼二楼会议室举行,参会评委委员陆陆续续到达。
      
          评选委员会由23名成员组成,主任委员仍由钯金担任,不过钯金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太好,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是由担任副主任委员的陈长本主持。
      
          方明华坐在后排。
      
          他看着陆续进入会场的委员,丁宁、刘玉山、江晓天、陈涌、李希凡
      
          一般读者或许不清楚,名字也没那些当红作家出名,但方明华知道这些人才是文坛上真正的大佬,掌握着绝对的发言权!
      
          年龄多在五十岁以上,方明华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坐在会议室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不过大家都彼此善意打打招呼,和平时开会一样,只要主办方不摆桌牌——上面写有名字,参会者一般都是和自己比较熟的人坐在一起低声聊天。
      
          方明华真没几个熟悉的。
      
          毕竟年龄有代差,除了每年作协开会、或者个别文学研讨会上,方明华见过,除此之外很少有交际。
      
          这时候一个男人笑着向他打招呼,叫了声“明华”,坐在他身边的空位。
      
          雷达!《中国作家》副主编,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方明华和他认识还是在88年陆遥的《平凡世界》作品研讨会上。
      
          参会人员大部分都批评这部,但雷达却力挺,给方明华留下印象很好。
      
          后来在几次作品研讨会上都见过他,算是比较熟的。
      
          看到对方坐过来,方明华身子向边上挪了挪,笑着回了声:“雷主编,你好。”
      
          “明华,什么时候再回兰大,给学生们讲几堂课?”雷达笑着问道。
      
          再回兰大?
      
          方明华微微有些诧异。
      
          他确实在兰大搞过一次讲座,当年方明华跟吴天民在甘省民勤拍《隐入尘烟》,因想写一偏有关意识流的文学评论,专门到兰大查阅资料,被当时的兰大中文系主任柯扬邀请讲了一趟意识流文学。
      
          不过那是82年,14年前的事了。
      
          现在突然听到雷达旧事重提,有点惊讶。
      
          “我现在在兰大文学院担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带了几个学生,空了过去邀请你去给我们的学生讲讲课,你发表在《天涯》杂志社关于现代诗歌理论很不错嘛”雷达解释道。
      
          原来如此!
      
          “行,恭敬不如从命,有机会我去。”方明华回答道。
      
          两人闲聊,这时候有人大声说开会,会议室顿时静下来。
      
          “同志们,现在开会。”陈长本坐在主席台上,说道:
      
          “去年11月,经过读书班23名成员的不懈努力,已经完成了初评工作,从111部长篇中筛选出30部作品,然后又从30部作品中筛选出20部作品,提供给评委会供大家参考,而咱们评委会的工作,就是从这20部里选出最优秀最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作品来!“
      
          “同志们,这次参加初评的111部各地推荐作品总目录,会后工作人员也会发给每一个评委会成员,大家可随时调阅任何作品,有没有沧海遗珠,就靠大家了。”
      
          大家听完都笑起来。
      
          紧接着,翟泰丰同志就此届评奖工作发表了意见,最重要的就是讨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方案》初稿。
      
          初稿内容就摆在每一个成员的桌子上。
      
          方明华已经看过,让他感兴趣的是其中有这么一条:
      
          在20部篇目外,任何一名评委在有其他两名评委附议的前提下,有权提出其它作品供评委会阅读,以保证不遗漏值得关注的作品!
      
          这一条有意思啊
      
          也就是说,在这111部作品中,即便当初没有进入读书班初评的20部作品范围,现在只要有三位评委提名,就可以直接进入评委会的讨论名单,和那20部作品一起,角逐茅盾奖!
      
          这个权力够大的。
      
          当然,方案初稿方明华没啥意见,在在的好多都是参加过第二第三届茅盾奖的评委,经验丰富,自己初来乍到,还是低调好。
      
          整整一天都是讨论这个方案,到了下午讨论结束,大家的意见交给评委办公室,以便修改。
      
          第二天继续开会,这次评委会办公室111部参评作品名单以及经过读书班初评后的二十部的名录。
      
          方明华拿起目录仔细看着。
      
          《白鹿原》赫然在内!
      
          《战争和人》也在!
      
          “《白门柳》也在!”
      
          竟然没有那部获奖的《骚动之秋》!
      
          也就是说,《骚动之秋》并没有进入初评的20部大名单里,是后面有人推荐补上去的?
      
          再看看其他20部名单里的作品:
      
          《曾国藩》《雍正皇帝》《商界》《世纪贵族》.竟然还有王濛的《活动变人形》!
      
          哎呦王濛的作品也最终也被刷下!
      
          方明华看完初评的20部名单,微微有些失望。
      
          历史上,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公布的四部获奖作品,都是都集中在传统现实主义和传统历史中,而新历史主义和先锋则全军覆没!
      
          单从这个20部大名单里,后两类入围的也很少。
      
          贾平娃的《废都》就不说了吧,争议比较大。
      
          那格非写的《边缘》呢?王安依的《纪实与虚构》呢?刘恒的《逍遥颂》呢?
      
          苏童的《米》呢?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呢?张炜的《九月寓言》呢?
      
          还有,余桦的《活着》呢?!
      
          这几年的火书,竟然连20部的大名单都没进去!
      
          卧槽!
      
          这这
      
          实在有失公允了吧?!




返回目录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首章]  [尾章] 735章/共923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92397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