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858 “中国电影缺少任何其中一类,都是不完整的。”

森外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但在方明华看来,A-G院线上马的非常草率,很有些像中国流行歌坛的“94冒进”,灭亡或者叫暂歇是注定的。
      
          要知道财大气粗的盛世影视现在只是跑马圈地搞自己的商业电影院线,还不敢轻易涉足艺术电影院线,就凭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公司的根本搞不定。
      
          建立这些电影院不赚钱而是亏钱,这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这些电影院进行补贴!
      
          看到大家沮丧的模样,方明华开口说道。
      
          “放心吧,盛世影视会建立类似的电影院的。”
      
          “真的?!”张元一听眼睛亮了,急切问道:“方老师,会建多少家这样的影院?”
      
          “我怎么知道?”方明华听完笑起来。
      
          “这只是初步打算,而且还要根据盛世影视的经营状况,你也知道,播放这样的影片肯定是亏本,换句话说,盛世影视是要贴钱的!”
      
          确实如此。
      
          张元觉得自己有些心急,不好意思笑了。
      
          但不管怎么说,总有希望。
      
          饭局结束后,方明华几人照例乘坐电梯回房间,刘晓莉突然说道:“昨晚和今晚,一块吃饭的都是国内影视界的人,但我却觉得仿佛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
      
          方明华瞥了她一眼,问道:“那你说,哪一类好?”
      
          “我觉得吧,都好但都有缺点,中国电影缺少任何其中一类,都是不完整的。”
      
          方明华听了笑了笑,没有说话。
      
          过了一天,方明华带着女儿终于乘坐飞机返回西京。
      
          2001年就这么过去。
      
          2001年的国内文坛,波澜不惊。
      
          国内长篇中现实题材中最见功力的作品,当首推阎真的《沧浪之水》。
      
          这部作品不端架子,不拿样子,而只由一个大学生步入政界的个人经历,写出了时运转移中的人性百态与人情翻覆,官场之波诡云谲,反腐之惊心动魄,都尽现其中。
      
          在改革题材方面,最值得一读的是陈国凯的《大风起兮》。这是一部直面特区改革历史的,但因注重“勾人之性情、人之魂魄”,作品在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上较为熨帖,读来抓人读后启人。
      
          都市题材中最具意味的作品,是周大新的《21大厦》。作品用一个来自乡下又上下调动的大厦保安的视角,看出了先富起来的人们在堂皇外表掩盖下的惶惑内心与种种不幸。作品既有揭穿事情真相的勇气,又有同情病态富人的怜心。
      
          乡土题创材中最为厚重的作品,是雪漠的《大漠祭》。这是一部写一家两代大漠农人的生的勇气与活的韧性的力作,作品密匝的细节与质朴的叙事,像是从大漠深处挖掘出的一块沾尘带露的“厚土”。
      
          今年第五届世界华人文学奖中,最佳长篇奖颁给了《大漠祭》,由此可见这本的优秀之处。
      
          在海外华人作品中,在美国居住一段时间的方明华,发表的《天使岛恶魔岛》引人注目。
      
          此是他《华工三部曲》中第二部,一改第一部《道钉》略显沉重语调,采用了夸张、荒诞的情节,幽默的语言,给读者呈现出二十世纪初美国华人底层社会鲜活景象,这让人们想起他的早起作品《驴得水》,只不过笔锋更加尖锐。
      
          2001年中最莫名其妙的作品,是以“贾平娃三毛”为总书名、以《岁月情事·俗事春秋》《谈生论死·生病说病》《神秘往事·佛缘佛事》《读书写书·红楼情结》为分书名的一套四本书。
      
          这套由张景然编著、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洋洋数十万言的作品,只是根据贾平凹与三毛一次通信的蛛丝马迹,利用各种著述牵强附会地敷衍成篇,个中既有贾平凹与三毛著作的大量征引,又有各种道听途说的兼收并蓄,不伦不类,不三不四,却愣是印了一万多套。
      
          今天是元旦节,外面飘着雪,方明华坐在温暖的家里,看着《文艺报》,上面是著名评论家白烨的一篇随笔。
      
          两个孩子,儿子在房间里玩游戏,女儿正在看话剧版的《哈姆雷特》,津津有味。
      
          方明华也没弄明白女儿为什么对话剧这么狂热,难道将来想当话剧演员活着话剧导演?
      
          不管这么多,只要她喜欢就好。
      
          宋棠棠坐在方明华边上的沙发,悠闲喝着咖啡,看着一份商业杂志。
      
          “明华,元月4号,也就是这周周五,要在钟楼电影院举办《太平洋铁路》首映礼,你一定要去啊。”
      
          钟楼电影院的前身,是民国35年(1946年)创建的银汉电影院。后来几经改名翻修,于1972年4月改为西京市钟楼电影院。
      
          对于很多西京人人来说,钟楼电影院在原来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多少人小时候都在这里看过电影!
      
          在当年,它可是全西安最高档的电影院,很多新片子都会在这里首轮放映。后来又增设了豪华小影厅、镭射厅、录像镭射循环厅,成为XA市最早的多功能电影院。
      
          但是这几年经济效益每况日下,前段时间盛世影视经过谈判,以3000万人民币购买下这部影院,成为盛世影视旗下第一家电影院。
      
          而《太平洋铁路》是由盛世影视投资,吴天民执导,根据方明华《道钉》改编的电影,在这所电影院举行首映礼具有特殊的意义。
      
          《太平洋铁路》已经去年12月初在美国发行,虽然没法和《指环王1:护戒使者》《珍珠港》这样的商业大片相比,整体上映状况还不错,尤其是在一些华人聚集的区域。媒体影评反应也不错,按照这架势,能收回2000万美金的成本,这让吴天民大大松口气。
      
          当然,国内票房也不能忽视,于是决定这部影片还要在国内上映,不过方明华不太看好。
      
          反映的是十九世纪美国华人修建铁路的事,除了在粤省、闽省沿海一带曾经的华工输出地会产生一定的共鸣之外,别的地方观众不会太感兴趣。
      
          何况,吴天民拍摄的影片充满历史的厚重,现在国内观众不喜欢。
      
          不过媳妇发话了,自己还要去站台。
      
          “放心,我肯定去。”
      
          “这部电影准备角逐2002年的美国电影学会奖,以及金鸡百花奖。”宋棠棠又说道。
      
          吴天民虽然国籍依旧是中国,但也是美国电影学会的会员!他执导的电影有这个资格。




返回目录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首章]  [尾章] 859章/共923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490ea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