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闲侃春秋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4-02-2708:50:37
几天后,王莽的死党劝王太后说:“大司马(王莽)推举孔光等人为辅政大臣,您老人家应该先封赏他们。这么做,大司马自会接受封赏。”
王莽和死党们配合的相当默契,他极力表达:我不行,真不行,他们行。
死党们则表达:王莽行,他真行,我们大家都行。
王太后问:“如何封赏孔光等人?”
王莽的死党说:“设立四位辅政大臣,共同决策国家大事,防止个人专断。”
看来大司马真是个好同志,大公无私,太大公无私了!这是王太后对王莽的看法。于是她下诏:“封孔光为太师,封王舜为太保,封甄丰为少傅,封甄邯为承阳侯。”
四位辅政大臣包括太师、太傅、太保、少傅,王太后只任命了三位辅政大臣,太傅的职位并没授予甄邯,原因就是:甄邯不是侯爷,不能直接受“四辅”职位,要先封侯,再逐步提拔。
王太后兑现了王莽的请求,以为王莽会出来工作,谁知王大人依旧眯在家里装病。群臣大眼瞪小眼,不知道王莽还憋着啥玩意。随后才搞明白,王莽虽然送出了人情,树立了形象,但是他自己并没捞到实惠。也就是说王莽真正想要的东西还没得到。
为了阿顺王莽,群臣上奏:“大司马功劳卓著,大家的意思是,他必须做安汉公,还要兼职‘四辅’。”
王太后已经被王莽折腾的很累了,这“安汉公事件”怎么就没完没了呢!你王莽到底愿不愿意干,给个痛快话。
王太后带着情绪下诏:“大司马王莽兼职太傅,尊称‘安汉公’,封邑增加两万八千户”
王莽卖力推辞“安汉公”称号,似乎再也推不掉了,而且王太后还同时赠送他太傅职位、两万户侯。如果再不出山,就是给脸不要了。
王莽顶着大公无私的光环,在国人的赞誉中,恭顺的回到了工作岗位,他上书王太后说:“臣可以接受太傅、安汉公,至于增加两万八千户赋税待遇,臣实在不敢接受,因为许多老百姓还饿肚子,臣不敢从他们嘴里抢食吃。”
王太后对此还没做出表态,群臣热捧王莽的奏折就到了,他们恳请王太后必须益封王莽。
王太后下诏:“听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王崇说,老百姓生活富裕,衣食无忧。关于益封的事,大司马王莽就不要推辞了。”
日期:2014-03-0309:36:19
王莽依旧不肯接受,他上书说:“宗室贵族、群臣还没受到封赏,臣莽不敢吃独食。”
王太后终于忍无可忍了,她下诏:“大司马王莽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累了!”
王莽这次不再扭扭捏捏,他遍赏王公大臣,一口气封了两个王、六十一位侯爷,大肆收买人心。一般情况下,只有新上任的皇帝敢玩这样的封侯封王的大手笔,王莽在干皇帝干的事。
在“尊称安汉公”事件中,王莽设计了连环骗局,一方面他假惺惺的推让,蒙蔽国人,猛捞形象;另一方面又暗中唆使党羽热捧他,制造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假象。
王莽通过玩骗局实现了所有企图:其一、争取到了绝对的权威,安汉公这顶帽子会让他说话比皇帝还管用;其二、为官宦团队争取到了莫大的实惠,有奶酪大家一起享用,我王莽吃,你们也可以吃;其三、用挤压王太后的方式,令这个老太太厌倦处理政务,从而达到软夺权。
唯一没得到实惠的就是老百姓,这是上层统治者的一次分赃闹剧,而老百姓对这个虚假先生王莽颇有好感。
见王太后被整得甚是疲惫,王莽鼓动群臣再次上奏:“太后年龄大了,希望您老人家以身体为重,把琐碎小事交给安汉公去处理。”
王太后此时的心境如同日落西山的太阳,已经对物欲纷争了然无味,于是下诏:“从今以后,除封爵的事向我汇报,其它工作全权交给安汉公、四辅办理。”
王莽费尽心机导演闹剧的核心目标只有两个字──专权。现在他体面的拿到了专权许可证,至于孔光、王舜、甄丰等辅政大臣,无非是他的陪衬而已。
王莽深知,要完成“篡汉”大业必须给官员队伍大换血,每个角落都要安插支持自己的人。为此他亲自考核各级官吏,顺从自己的升迁,忠于皇帝的废掉。
公元三年,山东大旱,蝗虫泛滥成灾,当地的老百姓四处流亡。王莽带头捐款一百万钱,其他官员纷纷效仿,共有二百多朝廷大员捐款捐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王莽的号召力。为了安置流民,王莽命地方政府在长安城内搭建了二百所民居。
创建缓存:04e99 大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