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105章 一炮双响

十月廿二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在常浩南自己点头同意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一切确实进度飞快。
      
          仅仅三天之后,科学院和工程院便分别公布了2003年度院士增选第二轮的候选人名单。
      
          这个年代,两院虽然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官网,但出于习惯考虑,还是会首先通过纸质媒体,比如科学新闻之类的途径向社会层面公开。
      
          因此,直到常浩南返京落地,回到航空动力集团之后,才从朱霖育亲自送过来的两份文件中看到自己的名字——
      
          两次。
      
          “朱总,这……”
      
          他满脸惊愕地指着面前的两张表格,一时间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双院士这事,要说常浩南没在心里面想过,那肯定是假的。
      
          但考虑到上一批双院士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目前的年龄,他一直以来在理智上还是认为可能性并不大。
      
          结果就被整了个惊喜。
      
          “没办法……你人只有一个,大家又都想沾沾光,那可不就只剩下这种办法了么……”
      
          坐在对面的朱霖育语气中透露出些许无奈,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狡黠。
      
          常浩南察觉到此,再低头仔细一看,果然发现了一点端倪——
      
          自己在两张表上面显示的工作单位并不相同。
      
          一个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学。
      
          而另一个,则是航空动力集团。
      
          常浩南瞬间就悟了。
      
          这哪是“大家”都想沾光。
      
          明明是对方想要沾光。
      
          不过,航空动力集团毕竟属于老本家,他也不至于当众拆穿就是了。
      
          一番说笑之后,朱霖育率先收敛表情,说起了正事:
      
          “浩南同志,你接下来这段时间……最好是能在京城留一段时间。”
      
          尽管常浩南本就有此打算,但乍一听到对方特地提出这个要求,还是有些意外:
      
          “怎么说?”
      
          “因为过去只靠书面材料进行评选的问题比较多,所以从今年开始,两院的部分学部可能会做一次试点,邀请候选人进行现场工作报告和答辩。”
      
          朱霖育解释道:
      
          “虽然给你报上去的材料已经非常有说服力了,但是毕竟……特殊情况,所以也难保不会找到你,所以最好还是能准备一下。”
      
          “放心吧。”
      
          常浩南点点头:
      
          “镐京那边的工作已经基本理顺了,后面几个月,我应该会在京城准备几个新项目。”
      
          朱霖育双眼猛地瞪大:
      
          “还有新项目?”
      
          对于他来说,常浩南刚才的回答可谓是喜忧参半——
      
          常浩南的院士头衔已经十拿九稳,在这个节骨眼上有新思路,有助于趁热打铁撬动更多资源,自然是好事。
      
          但另一方面,航空动力集团毕竟才成立没几年,研发能力还是有限。
      
          资源再多,没有足够的人去搞研究,也只能是一场空。
      
          眼下同时支撑两个新型号(AE1500、QC300)的研发,以及另外几个现有型号的改进,就已经基本算是到头了。
      
          真要是再多出一个大活,恐怕就要面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况。
      
          “放心吧……不是要搞新的型号。”
      
          眼见朱霖育一脸拧巴的表情,常浩南也大致猜到了对方的想法,于是笑着宽慰道:
      
          “在AE1500的生产方面,还需要一些过去研究较少,甚至完全处于空白的新技术……我准备利用一下火炬-C.B.法拉利公司那边的经验,提前解决一下。”
      
          “另外就是一些更长远的考虑了,以现在的条件,还只能做一些预研……”
      
          朱霖育闻言也放松下来,赶紧表态道:
      
          “总之,如果有什么地方需要支持,那集团层面肯定尽全力满足你的要求!”
      
          算上常浩南,航空动力集团今年有三个人进入了院士的二轮评选。
      
          另外两位,自然还是2001年铩羽而归的阎忠诚以及姜甫和。
      
          但客观来讲,都不算太稳。
      
          而且以他们的年龄,即便成功获评,也不太可能再亲临研发一线。
      
          因此,集团层面的重视程度,自然也有所不同。
      
          但常浩南对此倒很是平常心:
      
          “倒也不必……自适应加工这块,火炬集团本身就有一定的研发基础,而且还能获得来自精工计划的支持。”
      
          “至于那些预研……至少现阶段,交给火炬实验室那边负责就好。”
      
          常浩南亲自带出来的第一批两名学生,这会都已经毕业。
      
          王杰顺理成章地留校任教,而栗亚波虽然尚处在博后阶段,但距离出站只剩一年功夫。
      
          而当年的三名讲师,也陆续成为副教授,获得了博导资格。
      
          整个课题组的规模和研究能力自然大了不少,可以脱离常浩南进行一些单独的研究了。
      
          ……
      
          两院公布的第二轮候选人信息,不出预料地引发了一些争论。
      
          对于常浩南本人的当选资格,倒是没人敢提出质疑。
      
          但同时进入两个名单,还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毕竟每年的入选名额有限,你一个人就占掉两个,势必会影响到其它候选人的机会。
      
          直到10月末的一次C站晚间新闻,用大约3分钟时间进行了2003年度院士评选的专题报道。
      
          其中特别提到,为保证工程管理学部的权威性,将允许部分在工程项目实践中取得众所公认成就的科学院院士或院士候选人加入该学部。
      
          这样的表述,自然代表了官方态度。
      
          因此,明面上的争论很快平息。
      
          但工程院方面承受的压力,却并不会彻底消失……
      
          不过,外界的风言风语,却并没有影响到常浩南的工作计划。
      
          十一假期结束之后,他便向上级提交了一个名为“薄壁复杂工件加工建模与在线补偿研究”的项目,主要出资方是精工计划基金委员会、航空动力集团,以及航天科技集团三方。
      
          实际承担研发任务的,则是火炬实验室,和C.B.法拉利公司。
      
          而作为项目准备阶段的一部分,常浩南也在十月底回到京城后,很快找上了火炬-C.B.法拉利公司华夏方面的研发负责人杨卫华,以及一直以来承担着数字化工控系统研发和维护任务的魏永明。
      
          二人也是整个火炬集团系统内,机械加工领域最高级别的技术人员……
      
          “说实话,我以为常总您这会应该正忙着准备第二轮评审的事情呢……”
      
          魏永明和常浩南已经认识很长时间了,因此在后者面前显得没那么紧张。
      
          “其实你这么说也没错。”
      
          常浩南一边整理着刚从公文包里掏出来的东西,一边笑道:
      
          “我最近确实是在准备第二轮评审的事情。”
      
          “啊?”
      
          魏永明本来只是想着开个玩笑,顺便找角度恭维一番。
      
          但万万没想到竟然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那今天……”
      
          常浩南轻轻敲了敲桌上的资料:
      
          “对于我来说,好好做项目,就是对第二轮评审最好的准备。”
      
          “……”
      
          面对装逼于无形的自家老板,魏永明一时间僵在了座位上,最后只好报之以佩服的表情。
      
          而刚才一直没开口的杨卫华也被眼前这一段交流搞得放松了不少。
      
          于是,三人迅速进入了今天这次讨论会的正题。
      
          “关于这个新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执行要求,我想你们二位应该都已经看过了。”
      
          常浩南甚至没有低头,随手一翻就把面前的资料翻到了标注着“切削加工误差建模”的一页上,然后继续说道: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工业产能不断向高端发展,就必须要消除……或者至少降低复杂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对于人工操作步骤的依赖……”
      
          “……”
      
          常浩南用了大概十几分钟的功夫,简单把AE1500风扇叶片加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自适应加工的基本思路给介绍了一遍。
      
          另外两人也都是内行,对于半自动化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本就比较了解,因此很快领会了前者的意思。
      
          不过,对于这个项目本身,他们似乎并不十分乐观。
      
          沉吟片刻之后,杨卫华首先开口:
      
          “最近几年,我们也和意方合作进行过有关智能化加工的技术研究,但目前还是很难在没有人工参与的前提下,完全确定加工过程中半成品与原始设计之间的形变量……这一点,魏主任应该了解的更细致一些。”
      
          突然被cue到的魏永明也跟着点点头:
      
          “常总您刚才提到原位检测……目前的主流技术路线是用工件的型面关键特征点作为定位基准,再用三坐标检测仪进行测量,对于形状比较规律的的产品确实可行,但如果加工对象的曲面几何轮廓不够清晰,那么单纯数字化测量的方式准确率就并不乐观……”
      
          “除此之外,我也尝试过在您之前开发的图像对照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多维视图来判断产品与设计之间的相似性……不过这需要难以想象的算力支持,至少目前的计算机硬件水平还无法实现……”
      
          “……”
      
          尽管得到的反馈都是目前面临的阻碍,但常浩南总体上还是比较欣慰的——
      
          火炬-C.B.法拉利公司并没有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而是坚持在进行机械加工领域的前沿研究。
      
          魏永明和杨卫华二人面对这个新项目,虽然没能拿出解决方案,但却可以提出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
      
          而经常搞科研的各位肯定都清楚,能把问题提炼出来,基本意味着已经成功一半了……
      
          “接触式测量,属于自适应加工中的普适性问题,我们暂且可以放到后面去讨论。”
      
          对于目前的研究进度,常浩南心里已经有了数,因此当即说道:
      
          “但具体到自适应切削加工,其实还有个比较投机取巧的办法……”
      
          “工件的形变量确实不好直接获取,但是工件的误差来自刀具,而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跳动和变形,还是比较容易测量的。”
      
          常浩南一边说着,一边从公文包里掏出另外两份资料,分别递给二人:
      
          “既然这样,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薄壁综合尺寸误差模型,再对综合尺寸误差进行迭代计算,直接得出所需要的补偿量,从而实现薄壁尺寸误差的有效补偿……”
      
          这个脑洞大开的思路,让另外两人微微有些发懵。
      
          乍一听,好像确实很简单。
      
          把刀具误差随时间进行积分,自然就是反馈在加工结果上的误差。
      
          但那是在一维空间内。
      
          实际的切削加工,刀具本身的自由度就有至少三个。
      
          还要考虑到夹具、偏心量、形变量、径向跳动……
      
          别说上手分析,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喜欢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返回目录

[1158]   [1159]   1160   [1161]   [1162]  

[首章]  [尾章] 1160章/共1771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29cd8 大小:1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