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389章 三个月两次专访?

十月廿二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由于组织层面上的全国范围抗洪抢险行动仍然在持续当中,按照流程确实还没到出结算画面的时候,所以常浩南今天也只能是跟两位领导暂时勾兑一番。
      
          至于后续具体能收获多少,那就不仅是看个人的努力,还得考虑到历史的进程了。
      
          不过,丁高恒和曹刚纯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的效率,确实相当惊人。
      
          两天之后,京航大学超算中心。
      
          常浩南和其它几个负责软件总体设计以及模块功能编写的核心技术人员正聚集在一起,听取孙惠中汇报新型高级教练机进行气动设计优化的总体情况。
      
          相比于之前金陵理工大学芮晓亭教授那个给远程火箭炮做总体系统动力学分析的项目,贵航这边做的毕竟是更复杂一些的飞机设计,尽管从计算量上来说未必有前者更高,但优势在于他们基本上应用到了现阶段给软件设计的几乎所有功能。
      
          而且试用到的版本也更接近于即将面向用户推出的“公开测试版”。
      
          尽管在常浩南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这套东西在核心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运行逻辑上肯定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作为一个软件,一个面向用户的商业软件,要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这些内核层面的因素最多只能占到一半。
      
          另外一半则是人机交互、I/O设计和兼容性之类用户体验层面的内容。
      
          这也是系统完全不能负责处理的部分。
      
          常浩南项目组里面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偏向于计算机或者应用数学专业的开发者,对于工业软件应用方面的痛点体验不深,而常浩南则全程主导整个开发过程,对软件的熟悉程度太高,以至于哪怕有问题也很可能体验不出来。
      
          这就像写论文,作者本人哪怕检查十遍之后交给另一个人,往往还是能找出新的笔误来。
      
          此时,孙惠中正站在一面黑板前面,介绍着整架飞机的设计流程,而常浩南则破天荒地坐在下面,打开小本本记着笔记。
      
          刚开始讲的时候,前者的语气甚至因为兴奋而有些颤抖。
      
          毕竟能像这样给大佬讲课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我先来介绍一下该型号飞机的总体设计流程,以及关键技术指标……”
      
          “相比歼7F飞机,在5845mm位置之后的结构总体保持不变,而对前面进行重新设计,采用目前最前沿的DSI进气道和机头可伸缩式边条,可以保证在70°迎角范围内的可操纵性……”
      
          “进气道设计点为:最大马赫数Ma=1.3;预压缩鼓包当量压缩半锥角为20°;高度11km并以此确定捕获面积,在Ma=0.7-1.1Ma范围内按发动机最大状态时的流量确定喉道面积,喉道马赫数控制在Ma=0.5-0.7……”
      
          “考虑到我本人的技术水平比较有限,加上这一型号毕竟还是由成熟的现役型号改进而来,所以我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主要还是使用了比较传统的计算方法,比如在全机定常气动力的计算上仍旧使用了改进面元法,不过在计算DSI进气道的局部凸包型面曲线过程中,还是尝试了使用软件中提供的全新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方法对N-S方程进行数值求解……”
      
          随着台上孙惠中的介绍,下面的几个人,尤其是参与过一些实际项目的人纷纷开始奋笔疾书,一时间除了前者讲话的声音之外,就只有偶尔笔记本翻页亦或是打字时键盘敲击的声音。
      
          由于之前缺少上台报告的经验,孙惠中的介绍多少有些主次不分,因此比预期的时间长了不少。
      
          不过他最后总算还是把下面众人想听的东西都讲了出来。
      
          就在孙惠中已经开始准备收尾的时候,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敲响了。
      
          外面站着超算中心一名负责行政的老师。
      
          “常主任,外面有人找。”
      
          一般来说,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外人是不能随便进到机房区域的,所以需要人来通报。
      
          而能让对方在这种会议当中直接进来,显然不可能是随便什么人。
      
          还是得下去看看。
      
          好在整个报告里面真正有价值的内容都已经结束,至于收尾那部分么……
      
          不讲也罢。
      
          于是,就在他起身并宣布会议暂停一段时间之后,台上的孙惠中几乎瞬间就被几个从刚刚开始就跃跃欲试的人围住了。
      
          “孙工,您觉得我们这个软件在用户界面上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您觉得新的全自动网格划分方法好用么……”
      
          “我们在软件中附赠的技术指导手册是否全面……”
      
          “您在设计时选择了哪种多目标优化策略……”
      
          耳边接连不断响起的问题搞得孙惠中头大如斗,好在常浩南在离开会场之前没忘记让这些急着就自己所涉及的模块提问的工程师们排队,这才让前者有时间一个个问题做出回应。
      
          “呼……原来常主任每次开会之后面对的都是这种场面么……”
      
          终于松了口气的孙惠中这样想道。
      
          另一边,正离开会议室的常浩南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看了一眼。
      
          不出所料,有好几个未接来电。
      
          刚刚开会的时候他调了静音,于是都没接起来。
      
          看来对方是因为一直没联系到他,所以只好直接找上门来了。
      
          这样想着的功夫,他已经来到了位于超算中心一层门口附近的会客室。
      
          里面正坐着几个人。
      
          为首的一个,常浩南竟然还认识——
      
          正是几个月前他刚刚获得华夏青年五四奖章之后,来京航给他做专访的那位央视女主持。
      
          见到常浩南从门口走进来,对方几人也随即站起身。
      
          “这次见面,应该要叫常主任了,下午好。”
      
          二人握了握手。
      
          哪怕倪平经验丰富而且早有准备,但真正再次面对常浩南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在心中感慨。
      
          别人可能不知道后者的真实年龄,但她是清楚的。
      
          毕竟就在区区三个月前,对方的身份还是京航大学的一个本科生来着。
      
          现在算算时间,也就是刚毕业不久,结果竟然就已经开始担任科研领域的领导岗位了。
      
          简直离谱,坐火箭升的都没这么快。
      
          “倪女士,几个月不见,您还是光彩依旧啊。”
      
          常浩南现在面对这种场景也算是稍微习惯了一些,知道眼下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岔开话题:
      
          “不知道我这次有什么地方能帮上忙的?”
      
          “接到了上面的要求,要给您再做一个专访,主题是关于您开发出的那套抗洪救灾设备,所以只好再过来叨扰一次了。”
      
          倪平在“再”这个字上加了重音。
      
          确实,哪怕放在整个央媒的历史上,也很少会在三个月时间里给同一个人专访两次,而且还是因为完全不同的事情。
      
          尽管常浩南这次做出的贡献确实不小,但这么快就连官方宣传都能给安排上,恐怕离不开丁高恒和曹刚纯二人做的一些工作。
      
          对于已经有过一次类似经历的常浩南来说,做访谈这种事情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
      
          而且再次面对镜头,他也没了一开始的那种紧张感。
      
          “那我们这就开始?”
      
          常浩南顺势坐在倪平的对面。
      
          “这次您可能要出一下镜,所以要先简单化个妆,否则脸会很黑。”
      
          后者随即叫来了随行的化妆师。
      
          随着常浩南身兼的职务和能够调动的资源越来越多,他这个人的存在肯定是藏不住的。
      
          并且之前一直作为挡箭牌的新舟60项目和飞行器防除冰研究这两块也逐渐跟不上他的进步速度了。
      
          而恰好,他这次在抗洪救灾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完美符合作为“公开晋升理由”的要求:影响力足够大、研究内容不敏感而且知道内情的人数很少。
      
          因此要大书特书地宣传一波也实属正常。
      
          ……
      
          这一次的访谈比之前那次要简短不少,哪怕算上化妆和后面补镜头,总共也就用了不到四十分钟。
      
          时间虽短,里面的信息量也一点不少。
      
          尤其是重点关注了常浩南在得知水灾发生之后,毅然下定决心,把专利免费授权给防洪物资生产厂家的光辉事迹。
      
          当然,这个故事里面的片段全都是真的,绝不存在胡编乱造。
      
          只不过发生的顺序被稍微调整了一下,以突出访谈对象的高风亮节。
      
          作为一个有原则的人,常浩南还是提出希望能完全还原全部事实。
      
          不过后来对方一再坚持,他也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
      
          除此之外,访谈过程中还透露出了一些别的消息。
      
          比如不仅一线就救灾指战员对于“息壤”赞不绝口,就连这次防洪任务全流域总指挥也青睐有加。
      
          在息壤被成功应用于江陵大堤的泡泉口填堵之后,后者不仅要求各工厂迅速加大产量,甚至还亲笔题了字。
      
          以及,在提交到上面去的阶段性报告中,花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介绍息壤在抗洪抢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对于已经打定主意要通过这件事情给自己挣一笔影响力的常浩南来说,显然是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本章完)
      
          




返回目录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首章]  [尾章] 415章/共1771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6216c 大小: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