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70后之骚动(2章/107章)

第2节

佐王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江西省湖口县五峰乡五峰村张家湾位于烟波浩淼的八百里鄱阳湖湖畔屏峰口附近。鄱阳湖汇集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五大支流,浩浩荡荡几百公里,最后流经星子、都昌、湖口三县分水岭,被一凸出鄱阳湖之中的屏峰山阻拦。鄱阳湖几千平方公里的水,峰回直转,向东流去,形成“之”字形黄金水道。屏嘴山矶嘴阻挡了北上南下之风的走向,形成了屏峰河天然渔场,优良港湾。由于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屏峰河成为鄱阳湖下游三百里中四大码头之一(指星子、屏峰、蛤蟆石、湖口),都昌、湖口、星子三县边界商贸旺市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舰队从长江沿着鄱阳湖而上,驻扎在鄱阳湖屏峰河港,因此劫难难逃,商铺关门,交易中断。南来北往的船只不敢从日军炮火封锁的屏峰山矶嘴经过,屏峰河码头了无生气。1954年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冲毁了屏峰河港湾大多店铺,只剩地势最高的几间店铺幸免于难,整个港湾一片狼籍,甚是凄凉。
        从此后,屏峰河的辉煌不再重来,屏峰河历史也不会重现,但屏峰河的地理位置却一直被人们看好。解放后,为了开发航运,1956年在屏峰山矶嘴建了数十米高的灯塔,以此导航过往的船只。1976年九江航运公司在屏峰河港湾设立客运码头,方便了附近乘客上至波阳、都昌、星子,下至蛤蟆石、湖口、九江市,人民拜亲访友、经商贸易有了便捷的交通工具。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公路运输的高速发展,水运速度慢时间长,鄱阳湖屏峰河客运线由于经营亏空,效益低下而中断,后改为个体客运经营。
      
        有历史的诸多无奈,更有客观上的种种事实,屏峰河风光不再,但鄱阳湖面涛声依旧。近几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因鄱阳湖屏峰河的特殊地理位置连续三届向中央提出议案,在屏峰山矶嘴段修筑拦湖大坝,实施鄱阳湖湖控工程。虽然鄱阳湖水利枢纽项目还在论证,还没有开工建设,但它昭示屏峰河的喧哗与辉煌总有一天会来临。沿鄱阳湖风力资源得到江西省电力发展总公司的理论测算,将在屏峰山口兴建风力发电站,那时一定会改变当地的贫困状态。
      
        屏峰河两岸人才辈出。中国第一代兵器工业专家余庆鳌,一代“匠王”,著名“汉阳造”就是出自他之手;革命英烈余祖胜是著名红色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余新江的原型;中共赣东北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命烈土余庆祥;赣东北革命委员会宣传部长、革命烈士徐作西;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舍己救人、1970年江西出版社出版了连环画《杨振泉》的革命烈士扬振泉……。
      
        在江西湖口县舜德乡余爱峰湾西垅涧山峦,距屏峰村村部西北方约两千米处,有一座孤寂的古墓葬,墓内安葬之人叫余庆鳌。循着历史的足迹触摸,拨开时空的迷雾,我们逐渐清晰地了解到这位中国第一代兵器工业专家的卓越历史贡献,并真实地感受到了他的拳拳爱国赤诚。余庆鳌,又名序琳,字步升。江西湖口县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自幼颖悟灵敏,当时其父余宏智在南京做木工,见庆鳌大可造就,便节衣缩食,把他带到南京,七岁送入小学读书,毕业后进入金陵机器房学机械绘图。由于庆鳌刻苦钻研,四年学成后,名声大噪,各局厂争相延聘。
      
        青年时代的余庆鳌正处在当时中国国力衰败、外侮日甚之时。眼见帝国列强坚船利炮、横行霸道,庆鳌痛心疾首。他感到中国要强大,必须富国强兵,发展科技,因此下决心研究枪、炮的机械原理和图纸绘制,心得颇深。1891年,余庆鳌到安徽督造炮路,次年调回宁局,为安徽、南京两局兵工事业奠定了基础。不久,台湾亦创设兵工厂,余庆鳌又应邀赴台,充当匠目。其父以台湾边陲之地,不允许其东行。庆鳌对父亲说:“国家在此存亡危急之秋,七尺男儿不思报国而惜身苟且,将贻笑后世矣。”
      
        余庆鳌因在台创办有功,清廷嘉赏五品顶戴。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创设兵工厂,闻余之才,报清廷选调他为总办。数年后,生产出了第一批“汉阳造”枪支和子弹,张之洞奏达其功,清廷下旨褒奖。
        辛亥革命后,汉阳兵工厂转入民国政府手中,余庆鳌继续领导该厂生产。1914年奉派赴德国学习,并考察了英、法、俄的军事工业情况。余庆鳌善记,每次考察后,回到住地就可凭记忆将图形画在衣服的底衬上。在欧洲四年,准备回国时,德国工厂许以优厚待遇,欲聘余留用,庆鳌婉言谢辞。其助手心存向往,庆鳌教导说:“吾国虽弱,终将变强;吾国虽穷,终将变富。人之不能背国,犹子之不能背母也。吾国在贫弱之时,花费巨资,派吾等出国学习,今学成若见用于外人,吾同胞耻之,外国人亦私耻之也。”助手闻言,疚愧万状,深为感动,遂同余同返祖国。余庆鳌归国后,创立了汉阳炮厂、炮架厂,生产步兵使用的迫击炮。因功授陆军少将衔和四等文虎勋章。
      
        一次,某外国军火商乘兵舰来汉口,邀宴余庆鳌等专家和政府官员,为推销他国产品,并作实弹射击表演。余庆鳌不动身色,细细观察,回厂即绘图试制,数月后成功,亦邀中外客人观看实弹射击,其射程及稳定性均不次于他国。在场外国军火商大惊失色,连声赞叹:“中国人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
        余庆鳌毕生好学不倦,五十多岁还学外语、练毛笔字。其持已于约,御下于宽,深得同行推崇,为社会所盛赞,被誉为“一代匠王”。
        余庆鳌对旧政权的腐败日益失望,深深痛恨他们误国,同情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25年5月12日,余庆鳌病逝于武汉,临终前对儿女训示:“你们都已长大成人,读了不少书,要像孙文先生说的那样,为国家多做点事情。”同年,余庆鳌的灵柩运回湖口家乡安葬,沿途军民摆祭,表达了对这位爱国专家的敬仰和哀悼。
         王佐的思绪又回到鄱阳湖,如果把长江比作手臂,把江西五河比作手指——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河汇入掌心北通长江,鄱阳湖就恰恰是我们的掌上明珠。说到鄱阳湖,江西人就伸出手掌。
        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鄱阳湖,当然不一定记得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香港学者梁文道说他在台湾上中学时地理课讲的中国最大淡水湖是洞庭湖。王佐过去也似是而非,10多年前上庐山特地去含鄱口看过鄱阳湖,总觉得走错了地儿,山脚是平畴广野的田园。
      
        江西的水大都经过鄱阳湖流入长江,据说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正常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但它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从卫星图上看到,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季节,茫茫一片;枯水季节,蜿蜒一线。因此从含鄱口望下来,极有可能是一片田园。为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一湖清水”,打造青山碧水的江西水利人,现在正在重点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作。
      
        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东(南)、西(北)两部分,东(南)部宽阔,湖水较浅,为主湖;西(北)部狭窄,为入江水道区。全湖最大长度173公里,最宽处70公里。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仅约3公里,规划中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就选在这里,建成后大坝将比三峡大坝还长。工程按“调枯畅洪”方式运行,按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要求控制相对稳定的鄱阳湖水位,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达到供水(灌溉)、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消灭钉螺、航运、旅游、发电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返回目录

[1]   2   [3]   [4]   [5]  

[首章]  [尾章] 2章/共107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325f7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