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42节

高天流云A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连载(296)
        更奇妙的是,现在赵德昭居然来给那些人请功了……真是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啊,真有默契!赵光义再也没法忍耐,他用在幽州前线时所没有的突发性暴怒直接向赵德昭摊牌。
        你想赏人吗?你想自己当皇帝吗?!
        二叔翻脸了,不,是要翻牌比大小了,德昭,你怎么办?你真的敢比吗?没人没刀,你死定了……那就承认错误,解释清楚行不行?他不是皇帝也是你二叔,你给他跪下不丢人!
        可是德昭的反应是――“德昭退……”他什么都没说,默默地离开了。史书上说,他离开后直接回了自己的家(还宫),他突然问身边的人――你们谁有刀?
        听到的人都摇头――宫中不敢带。
        德昭就一个人走进了茶酒阁,进去后他就把门关上了,然后就用水果刀自杀(拒户,取割果刀自刎)。
        就这样死了,至于原因,史书上只给出了两个字――德昭“惶恐”。只因为被二叔所疑忌,所以一时气闷就自杀了。想想真的很可能,他本是太子,并且是赵匡胤的嫡子。但他生母早死,父亲似乎对他也不亲,的确,从他这件事上就能看出他一点都不机灵,更谈不上讨喜,甚至就在他父亲死的当夜,他继母想到的继承人都是他的异母弟弟。
        更让他心冷的是,一但他看见二叔的暴怒,就会看到一个让他绝望的现状――所有的人都抛弃了他。他来找二叔是为军队请赏,可是竟然没人提醒他要小心,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往坑里跳!
        要知道在出征北汉的前夕,还有个姓吕的大胖子提醒他三叔赵廷美千万别奉旨留守京城,一定要申请随军打仗呢!世态炎凉,人间冰冷,二叔己经图穷匕现了,难道还真的要等着一步步逼上门来,被折磨死吗?不如自杀了事,一了百了……
        以上就是赵德昭之死的官方资料及解释。但真的是这样吗?再郁闷再激动的心灵,也不会这样脆弱吧?!这里我有两个疑问,
        1,幽州之败前,赵光义有杀他侄儿的心吗?
        2, 德昭被拥立时真的有称帝之心吗?或者赵光义事后认为他真的能继续威胁到自己吗?
        先说问题1,如果赵光义想杀他侄儿,在幽州兵败之前,三年的时间相信不会没有机会吧,那非常简单,明的暗的,都不是问题,难道非得要等到兵败之后,回国了再明目张胆地弄事?
        问题2,在赵光义失踪,全军拥立的情况下,赵德昭都没法取二叔而代之,他的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赵光义没有任何必要担心什么。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推理了,以赵光义的智慧,他会连这都想不到?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对德昭疾言厉色?
        这关系到一个医学常识,请问一个人在盛夏时节被射中两箭,没做任何医疗处理,就骑马逃命达一天一夜。他的伤口会恶化到什么程度?
        这不是将养的问题,历史里有无数个证据可以证明,赵光义从幽州城下开始逃命时起,就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他变了,不是他想变,而是他必须得时刻准备去死,他得担心后事――不是怕德昭还有另外那两个“亲人”篡他的位,而是怕他们篡他儿子们的位,更有甚者,怕他们在自己突然伤重没法收拾时来逼宫造反!
        所以,必须要解决掉他们……重中之重就是德昭,这位原来的太子,难得他还送上门来。
        我的眼前总是出现这样一个画面――当年德昭回到家里,他忐忑不安,闷闷不乐,把自己关了起来,沉默寡言的人需要安静才能想事。这时茶酒阁里只有他一个人了,窗子突然开了,或者干脆就是从门外进来,有人用现场的水果刀杀了他……没有人证,没有物证,倒有自杀的物证。
        之后的事情是多么简单,赵光义闻讯大惊,他急忙赶来,抱着德昭的尸体大哭――“痴儿,何至此邪!”
        我相信他此时的眼泪是真的从心底里流滴出来的,赵光义的心同样悲怮欲绝,他抱着侄儿的尸体,心里一定在疯狂地喊叫,孩子,我从小就抱着你,我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要杀你!可是谁让我己经到了这一步……不要怪我,我真的是不得己!
        但是这样的悲痛,很快就变了质,人的心就是这样,因为我对不起你,所以要把你伤害到底!很快的,赵光义就把这样的事又做了两次……
      
      
      日期:2008-3-15 17:24:01
      
      
        连载(297)
        国事家事真烦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要债的来了。德昭的尸体还有些余温,契丹人就杀过来了。
        公元979年9月份,契丹人由幽州留守、燕王韩匡嗣(韩德让他爹)为帅,率领南院宰相耶律沙、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权奚王抹只等统军南下,报复宋军围攻燕云之仇。
        赵光义愤怒且郁闷。这是宋朝第一次被契丹人进攻,可是竟然要让他赵光义来创造了这个纪录……真是讽刺。可是他化郁闷为力量,空前重视这次挑战,为了必胜,他给前线的将士们用快马紧急送去了一份法宝。
        那是他40多年来苦心冥想,不断实践,并经过燕云之战的回顾,才凝结成的智慧结晶。
        前线,满城(今河北保定西北),宋军的主帅是镇州都钤辖、云州观察使刘廷翰,监军是六宅使李继隆,部下分别是右龙武将军赵延进,河阳节度使崔彦进,以及殿前都虞候崔翰。这些人站在徐河边上,向西北边看,只见好大的沙尘暴啊,尘土飞扬,看不清不要紧,“东西亘野,不见其际”,辽国人来了。
        这时候弓上统、刀出鞘,马上你死我活。但是别忙,只见宋朝的大将军们动作一致,他们都伸手往怀里摸,然后各自抓出来一张纸。
        人手一图,赵光义的特快专递。
        图上面画得清楚明白,皇上要他们分为八阵,每阵相隔百步。具体每阵的内部构造还不得而知,更不知道这是不是后来被称为宋朝军阵第一经典的“平戎万全阵”,但是图上还附带了圣旨便条一张,上面严正警告,不管敌军怎样来,我只这样做,必须这样做!
        手捧图纸,面对契丹,大宋的将军们表情平静。他们一个个地互相望过去,“死了。”赵延进说,他刚刚登高远望来着,契丹人好多,而且没分成八部,是一窝蜂拥过来的。
        “死了。”崔翰同意。
        “死了。”监军李继隆很难受,但他是个实事求是的人。
        “死了。”主帅刘廷翰超沮丧,他知道自己是死定了,不死在这里,战败回去也得掉脑袋。
        “翠花。”崔彦进如是说。
        “嗯?”大家转头怒视。
        “和我老婆永别。”崔彦进冷冷地解释。
      
      
        连载(298)
        “闭嘴!”赵廷进突然暴怒,历史证明这人最有种,他说出了大家都明白,可都不敢说的话――皇上把边疆交给咱们,是要咱们杀敌的,可现在咱们的队伍都分散了,眼看着就完蛋(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干嘛不把兵都集合起来,和契丹人还有得一拼。你们说,是丧师辱国的好?还是违令胜利的?!
        谁都知道哪个好,但崔翰等一大堆人都冷冷地看着他,说了一句话――你保证一定能胜吗?(万一不捷,则若之何?)
        赵廷进彻底火了,他一声吼了出去――“倘有丧败,延进独当其责!”
        吼完之后,他差点气背过气去。就见崔彦进等人跟没听见一样,手捧地图思领袖,一脸的无动于衷。这时候监军李继隆终于说话了――好了,变阵,抗旨的罪名是我的。(违诏之罪,继隆请独当之。)
      




返回目录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首章]  [尾章] 142章/共1014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调用缓存:398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