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65节

高天流云A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好啊,宰相和开封尹、许王勾结都不够力度了,一定要宰相加太子才有份量!你们想干什么?想把我放在哪里?!
        历史证明,这是赵光义的真实心声。天家父子无亲情,在稍后的几年里,他再一次这样公开地怒吼,无论是谁,都别想威胁到他的皇位!
        但是当时,他并没有为难儿子。是一次妄想,那么就给他一次教训,经过打击式教育的孩子,才能真正懂得深浅。于是那一页就翻过去了,儿子还是好儿子,父亲更是好父亲。那么问题出现,当时那样明显地争权,结党联合地争权,赵光义都能高高举起,却轻轻放下,那么为什么在儿子死后,却还发了这么大的邪火呢?
        只能有一个解释,有比请立太子,分割皇权更严重、更恶劣的事被发现了。所以做父亲的才恩断义绝,连已经死去的儿子也不太过,没法折磨他的肉体,也要贬毁他的名声。要不然,老子没法出这口恶气!
        但至于是什么,已经深埋于历史长河,永远都没法查阅了……
      
      
      日期:2008-4-21 17:21:33
      
      
        连载(361)
        发生了这么多事,赵光义变了。
        说到变,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别看史书,那里面都是些“帝沉谋英断,虎步龙行”之类的肥皂话;也别去搜索自己的脑子,那里面通常都塞满了世代流传下来的,纯印象派的感觉。
        感觉里说,宋太宗赵光义是个温文尔雅,笑容可掬的中年人,他性子柔和,当弟弟时哥哥高兴;当皇上时臣子们有福。纯粹一个好家长。
        错了,其实就一句话――急性子的功利人。
        此人是个非常暴烈的赌徒,他敢于制造一些翻牌就分生死的大赌局,并且他绝对敢下注。比如说,他得到皇位时,得有多大的把握和准备才敢去玩“烛光斧影”?但他就做了,一夜之间,就摇身一变,当上了天下至尊的皇帝。
        可如果不成功呢?
        再说北伐。无论是太平兴国四年的第一次,还是雍熙三年的第二次。他都征调了全天下的精兵,几乎是拿宋朝的所有,去赌辽国人的全部。并且两次发布命令时,都是瞬间完成,谁的话也不听,我想做,我就做!
        赢就赢得天大地大,输……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宋朝在七八年之间,两次北伐,高梁河、莫州、岐沟关、陈家谷、君子馆五大财仗,已经损失了近30万的精锐禁军,当年赵匡胤留下的家底完全赔光;此外再加上至少翻一倍的死于战乱的平民数字,庞大到让人晕倒的军备物资支出,被辽人抢走的边境官民物资……等等等等,足以让一个人变得理智,或者说,胆怯了。
        现在守护宋朝国界的,除了一些后周柴荣时期的猛将,如张永德外,是一条西起保州(今河北保定)西北,东至泥沽海口,沿河北平原宋、辽交境边缘,利用河渠塘泊,筑堤储水,形成的超级泥潭。用这样一大片半人工搞定的沼泽地,来限制契丹骑兵的马蹄。
        战争的主导方针,已经变成了消极防御、坚壁清野,并且不许出战(如代州张齐贤向潘美求援,潘美已经出动,可是还得奉命收兵)。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出兵,也只许倚城列阵,按阵图打架,完全达到了百分之百和皇帝的内心波动相结合的默契程度。
        那么皇帝的心灵到底变成了什么呢?
      
      
        连载(362)
        皇帝长学问了。他每天都捧着几本流传了两千年,并且中国人存活到什么时间,就一定会不断讨论研究到什么时间的书,不停地看。
        老子,《道德经》,以及同类的《庄子》等。
        而且陛下变得特别的关心宗教事业的发展,一座座规模宏大、各具特色的道观、佛寺拔地而起,看看这一长串的名字和数量吧――道教,太一宫,1100区,历时2年;上清宫,1241区,历时7年;灵仙观,630区,历时1年;洞真宫,265区,历时6年;
        佛教,先来三次普度,共有17万人获准出家。这超出了赵匡胤时期的10倍,把柴荣当年灭佛兴邦的局面完全打破。修开宝寺灵感塔,历时8年,花费亿万贯钱;修启圣禅院,历时6年,建房900间,屋顶全用琉璃瓦,所费近数千万贯;还有同等级别的普安禅院、泗州普昭王寺僧伽大师塔、宝相寺、显圣寺、天清寺等等……
        这些神灵的住宿楼们一个一个地建起来,宋朝有良知、有见识的大臣们再也忍不住了,他们接连上表劝阻,其中以著名的直臣、知制诰田锡的话最有力度――陛下,“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那都是民脂民膏啊……
        但是皇帝一不生气,二不停止。并且在修最宏伟壮丽的上清宫时,臣子们集体反对,皇帝都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当年做亲王时,太祖对我特别友爱,给我的赏赐数不胜数,现在我拿出来,修这座道观,为百姓祈福,不用官方的钱。
        也就是说,赵光义深信神灵们、出家人们能为帝国和百姓带来安定和幸福,所以要不断地往这上面砸钱!真的吗?在历史上,只有数不清的皇帝为自己的长生不老去信佛求道,没见过有任何一个人间的帝王为他的子民去花这种没影的钱!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自己的需要。一个身体上、心灵上都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一个灵魂里背负了太多秘密的人,没法向任何人忏悔,他只有另想办法宣泄……于是祈求神明的保佑,让国泰民安吧,别再出事了,我已经不打仗,不杀人了,能不能给我些安宁?
        但是天心即民意,任何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就在赵光义的儿子刚死之后的两个月,真正的动乱,就从西南方突然卷地而起,席卷两川,全民皆仇,宋朝又创造了一个纪录――从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在刚刚建国没超过50年,就暴发了农民起义……
      
      
      日期:2008-4-22 17:27:02
      
      
        连载(363)
        据考证,中国的老百姓是历史上最好管理、最服驾驭、最没有怨言,只要有一口吃的,就绝对不会造反的一群人。
        宋朝时的四川人,就是其中的典型。
        传说中,宋朝的子民们富足、安定甚至悠闲,可这与四川人无关。赵匡胤平蜀之后,把后蜀国库,以及民间的宝货、钱币、布帛、粮食等等物资,全都运进了开封城。这为宋朝统一全国,甚至向契丹进攻,都做出了特出的贡献,完全举足轻重。说得有些夸张?更夸张的是,赵匡胤这样抢劫后蜀人的东西,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前后不间断,一共是10多年!
        10多年的岁月里,后蜀人被残酷地剥削,“天府之国”,唐末动乱、五代动乱,几乎没受影响,太富足了,你不出血谁出血?这就像后来的清朝,江南最富,可江南的人民也最苦,没完没了的税收,把最后的一点血汗也榨干。
        何况,在这时的四川,还有一项在中国历代都极力避免,可都躲不过去的亡国之祸在剧烈蔓延――兼并,土地的兼并。
        中国是农业大国,土地,是最根本的生命保障。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必须得有一块土地,然后才能谈到生存。于是兼并就变成了最大的瘟疫,道理很简单,皇帝与国家是最大的地主,可他下面的各级地主们,用各种手段把小农民们的土地都划到了自己的名下,变成超大的“主户”。再用各种名目,比如说考上了进士不交税,或者把各种税务摊派到底下的“客户”(失去土地,还得生存,就得去种主户们的地)身上,这样一来,国家收的锐越来越少,老百姓们越来越穷,直到两方面到达了一个临界点,那好吧,人民会起义,而国家无力镇压,就此改朝换代。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的冬天,快过年时,四川就到达了这个临界点。
      
      
        连载(364)
      




返回目录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首章]  [尾章] 165章/共1014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调用缓存: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