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68节

高天流云A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这时候太子殿下孟玄喆已经领兵到了绵州(今四川绵阳)。这样的“神速”有点像是之前王昭远支援韩保正,不过太子殿下既然青出于蓝胜于蓝,他比王昭远就还要走得加倍的自在悠闲。
        出趟远门不容易,尤其是长在深宫很少出成都的城市青年。孟玄喆召集了一万人马,首先把他们打扮一新,具体的细节要精确到连旗杆都与众不同。蜀锦,这是几千年来中国锦绣中的老名牌,太子用它来把军中所有的旗杆都缠了起来。旗杆用蜀锦,那么旗子用什么?大家自己去猜吧。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太子殿前是个奢侈浪费的人,出兵当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太子为了不影响装饰效果,就下令把旗子蜀锦都卸下来,等雨停了再装上去……结果很多没有艺术修养的大兵把彩绣的旗子都挂反了,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前卫美感,这让围观的群众得到了乐趣,而太子本人也大为激赏。
        就这样,孟大太子带着一万大兵外加成群的姬妾,再外加好几十个优伶戏子,踏上了增援剑门,拯救家国的征途。可以想像,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出了繁华喧闹的成都的孟玄喆一路之上是多么的快乐!美丽的四川,你是这样的神奇,我真是太爱你了……但是一切都在绵阳嘎然而止。
        孟玄喆立即掉头就往回跑,就算他再天真可爱,也知道剑门关失守意味着什么。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军事天才也真正的显露了出来。抗战需要什么?需要付出代价!于是,他的身后就出现一团团的熊熊大火。当他一路狂跑,回到他的父亲面前时,他得意地说――老爸,我把事情都办妥了,现在从绵州到成都,什么都不见了,能烧的都被我烧光了……
        孟昶彻底僵硬。天哪,他不懂,这是什么样的臣子,这是什么样的儿子啊……他仰天长叹,老天爷为什么要这么玩我?不过眼前的事实让他变得清醒,无论是他还是王全斌以及刘光义,都非常清楚一个事实。
        那是一个流传了很久的传统,只要失去了剑门关,成都城下就再也不会有什么抵抗了。此前无论是刘禅的蜀汉,还是王衍的前蜀,都是这样。
        孟昶登上了成都的北门,极目远望,他的眼前仍旧是无限江山,良辰美景。不过可惜,很快就会有敌人兵临城下了。这时,有位叫石奉頵的老将军走了过来,对他说不必惊慌,宋军远来,不能持久,只要我们坚壁清野,还是能守住成都的。
        孟昶苦笑,他这时比谁都看得清楚了。史称他叹息了一下,说――吾父子以丰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敌,不能为吾东向发一矢,今虽欲闭壁,谁肯效死者!
        理智重新回归,在他需要清醒的时候。他真的理解了当初刘禅和王衍的决定,想想前面剑门、三峡间派出过多少的士卒,守着多少的沟壑绝岭,可是都无济于事,现在要垂死挣扎,换来不过就是一死而已。
        这时他的宰相李昊走了过来,提醒他不必绝望,臣已经打听清楚了,荆湖两地的前君主高继冲和周保权在开封都活得挺好的,一样的作官,一样的安全……而且,李昊的脸上突然现出了一丝难以形容的诡异笑容,他小声说,陛下,如果你同意,我会为此而尽力。
        孟昶看着他,像是一时间再也说不出话来。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只是片刻之后,他就似乎恍然大悟,进而他的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更加难以形容的笑容,那是苦涩?是自嘲?又或者是深入骨髓的悲哀?不,也许是尖锐得像钢针一样伤人的讥讽!
        孟昶哈哈大笑,对变得有些僵硬的李昊摆了摆手,说――你去办吧,我想起来了,这事你在行……然后他就此下城,再不回顾。
      
      
      日期:2007-12-2 17:14:54
      
      
        连载(137)
        时光倒流,一切都从头再来了。当年前蜀是怎样灭亡的,现在后蜀就原样再次翻板。就连当初写降书顺表的执笔人都没有变化。
        话说当天后蜀的李大宰相下城头回到家来,拂纸执笔,文不加点,片刻之间就把国王孟昶交给他办的事做完了。降表己成,然后他就难免地有些得意了。毕竟时间过去了整整40年,其间人世变幻,山河易主,而他却并没有老,当年做过的事现在他仍然得心应手!
        40年前,前蜀王衍的投降文本也是由他起草成写的。
        明天就是个好日子,公元965年2月7日,他还要提醒孟昶,投降更要讲究个积极主动,要快马加鞭地把降书顺表送给杀过来的宋军,以便争取个宽大处理。还有,更加重要的是,作为当年前蜀灭亡时的目击者,他还要把怎样投降,以及投降时的应有穿着礼仪,所需要的用具都向孟昶全面介绍。
        这时他叹息了一声,毕竟那时的人,现在几乎都不在了。你说他要不挺身而出,到时候要不合规矩出了丑,那可多丢人啊……
        于是在公元965年2月19日的早晨,成都北郊外升仙桥畔,40年前的一幕再次重现。孟昶身穿白衣,衔玉壁,手牵一只白羊,头上缠着草绳站在桥边。他身后是他从前的文武百官,这些人身穿孝服,赤足,伏在一口空棺材上放声痛哭。
        这就是中国当时出降的国君所应必备的官方“礼仪”,以此来表示自己犯有死罪,听候发落。而他的官员们,是在为他而服丧悲痛。
        而受降的一方,则由宋军主帅王全斌代表赵匡胤走了过去,取下玉壁和草绳,把白羊牵走,再把那口棺材烧了,然后当众宣读赦免孟昶的诏书,这一过场才算走完。据说当天的仪式在后蜀元老李昊的主执讲解下进行得非常顺利圆满,双方皆大欢喜,各得所需。唯一的遗憾是这位叫李昊的大明白人回到家后,发现他家的门上多出了一张纸,上面白纸黑字端端正正地写着他一生为历史所记录下的最大功绩
        ――世修降表李家!
        公道自在人心,孟昶纵在千般不是,也轮不到身为宰相的李昊来做这样的事。“食其禄而杀其主,居其土而献其地”,是诸葛亮要杀魏延的理由,而李昊虽然不曾杀王衍和孟昶,但他却连续侮辱了自己的两个主人。至于土地,他不仅献了一次,还献了第二次!
        但什么都没法阻止赵匡胤的胜利了。后蜀从公元925年起,至此享国近40年。而宋军从公元964年12月初出兵起,到孟昶出降,只用了区区66天,巴蜀46州240县53万余户就从此换了主人。
      
      
        连载(138)
        胜利者的规矩
        在近代,我们有个已经崩溃了的伟大临邦,它的一位著名领导人曾经给胜利者下过这样一个定义――胜利者不受任何指责。换句话说,也就是胜利者可以为所欲为。
        他是斯大林,为了他这句话,我们国内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还曾经举国认真讨论过。因为,在我们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不仅给失败者规定了种种可说屈辱,也可说人道的规矩。但同样的,胜利者也有他不可逾越的底线。
        如果有谁自恃凶悍,做得实在过分,他一定没有好下场。不管是在他生前,或者还是死后,都一样。比如说我问,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百战百胜的将军是谁?
        相信没有人会想到白起。但,就只有他,才配得起这个称号。但是我们民族所世代供奉的战神,却是兵败溃逃,被敌人抓住砍了头的关羽。
        这说明什么?不管别人怎么看,甚至也不管我们自己人怎么看,相比于单纯的胜利,我们民族更看重的是胜利背后升华到精神层面的东西。
        可是王全斌和刘光义却不懂这些。他们只记得一个命令以及一个事实。命令――皇帝陛下曾经说过,这次出征他只要蜀国的土地,所有的库存财宝都是我们军队的!
        至于那个事实,那就是――后蜀人都是些孬种懦夫,是不堪一击的软蛋废物,可以随意摆布,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返回目录

[65]   [66]   [67]   68   [69]   [70]   [71]  

[首章]  [尾章] 68章/共1014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调用缓存:a7f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