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节
高天流云A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1-03-18 17:40:09
连载(1791)
这个活儿派给了李纲。这是唯一的人选,全宋朝官场都烦李纲,也全都承认,这是个好人、信人、纯洁的人。
连赵佶都承认。
于是只有李纲出马,才能温和地回收老爸。李纲和赵佶的见面很生活化,两人谈天说地愉快地交流,李纲介绍了刚刚“胜利”的东京保卫战,赵佶则关怀了一下李纲早期的电梯生涯。之后两人讨论了一下钦宗上任之后的一些政治工作,没多久,赵佶决定回家。
信李纲,信人品,继而相信他一直沉默孝顺的长子。
四月三日,赵佶一行回到了开封城,等待他的,是一个陌生的儿子和冰冷的世界。他彻底地昏溃了,忘记了他一直给予长子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赵桓绝不愿再回到从前,他要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生命。刚一开始,他就驱逐了赵佶的全部侍从,让赵佶孤零零地呆在龙德宫里,彻底老实;第二步,他收走了财权,哪怕是赵佶曾经赏赐下去的东西,也要重新交出来;第三步,他毁了赵佶东山再起的念头。
赵佶想反击。他说金军很可能再来,由他去洛阳召兵买马,为宋朝创建另一块根基。简直是笑话,赵桓不予回答,连否决都懒得说。
赵佶慌了,他万万没料到处境糟到了这地步。他想挽回,想了想为今之计,没权没钱没人,怎么办,只好打亲情牌。
好容易熬过了半年,到了十月初十日。这一天是天宁节,也就是赵佶的生日。其实这是错的,他生于五月初五,当时风俗,这一天极其不祥,所以改成了十月初十。
生日宴会上,赵佶先是满饮了一大杯酒,然后亲自酌了一杯给儿子。老子敬儿子,却不料儿子无动于衷,不管父亲怎样表现,不接更不喝。
在场的人都知道,赵桓是怕酒里有毒。
屈辱!众目睽睽,忍辱偷生。赵佶号啕大哭,掩面回宫。在他身后,赵桓面无表情地下了一个新命令,严密封锁龙德宫,内外消息不许流通。
连载(1792)
软禁了太上皇,还要肃清余党。这是件全天下人都期盼着的事情,20多年了,六贼的末日终于到来!先是朱勔。
这个最富、最险、最狡诈、最肆无忌惮的富二代用尽了心机,仍然难逃一死。为了活命,他紧紧地跟在了赵佶的身边,一起千山万水的游荡。他想得很清楚,富贵自于这个皇上,安全更来自于这个皇上。那么等赵佶回到开封城后,他的一切都到头了。
杀朱勔走的是正规程序,御史弹劾、官方定罪、抄末家产、流放外地。他从衡州、韶州、循州一路南迁,到循州之后,宋朝派专人赶来,砍了他的脑袋。
朱勔死了,这个历史上最大的官倒,在最富裕的宋朝搜刮到最多民财的蛀虫,他的一生很传奇,堪称最典型的权钱勾结的产物。要怎么评价他呢,他是个寄生虫,是条喝民族血的吸血鬼,这种人对国家的伤害是巨大的,对人民的伤害是最直接的,真是罪该万死。
可恨的是,这种人每个时代都有。
杀童贯就麻烦得多。童贯有名份,堂堂郡王可以免刑免死。但他实在是气运已尽,不仅犯了罪,更犯了众怒。他率领3000名胜捷军追上了赵佶,一齐南逃。在过一座浮桥时,军心浮动,“攀望号恸”,劝赵佶不要离京师太远。
童贯命令放箭,谁阻止南逃就杀了谁。当天100多名禁卫军死在了浮桥之下,他最后一点点能倚为资本的军中威望随之消耗迨尽。
钦宗先是把他贬到南方,之后派监察御史张达明带旨追杀。张达明在南雄州(今广东南雄县)追上了童贯一行。他怕童贯知道消息后抢先自尽,不能明正典刑,派人去传了个话。
那人说,皇上派使臣赏赐大王茶药,召您回京共商大事,听说是充任河北宣抚使。童贯惊喜,连声问消息真实吗?
来人回答,现在的将帅都是新人,没有实战经验,朝廷商议多时,还得您这样有军功有威望的人出马才成。童贯大喜,洋洋得意地说了一句话。
——“又却是少我不得。”
第二天张达明赶到,童贯还在做着升官的梦,已经钢刀临颈,人头落地。他的头被放进黑漆木匣里,用水银生活浸泡,带回开封城,在显要处号令示众。
童贯死了,这个人是六贼里比较特殊的一个。他相对而言是有能力有良知的,能在关键时刻显示出少许残存的人性。可惜,中国最大的危机也由他造成。“一将功成万骨枯”,他的广阳郡王封号,是用宋朝亿万百姓的鲜血染红!
他是个复杂的人,是一个前后变化巨大的人,不知为何,在他狼狈拙劣厚黑的后半生里,我总会想起他西征河湟时铁马冰河的岁月。
如果他那时死了,该多好。
朋友们大家好,春天到了,我想做一只风筝,去春风里放飞。明天周六,亲手做。请假一天。祝大家周末快乐
创建缓存:05475 大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