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节
高天流云A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1-04-13 17:13:56
连载(1819)
这次谈判谈得飞沙走石昏天黑地有始无终看着像面面俱到,想清了全是放屁。看一下过程,先是金使进开封,提出可以和谈。
于是宋朝开价,把北方三镇的税收、开封城内府的皇家珍宝拿出来,再加上一大笔现金,让金军撤军走人。金使同意了,说再加上10万匹绢就成交。
宋朝欢天喜地拿东西派人去金营,目的无非是在黄河渡口前把事儿办利索了,让金军快点停脚。不久,宋使回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金国人心情大好,自动降价了,北方三镇全都不要了,只要宋朝交出五辂,也就是汉族天子所乘坐的5种特制的车子、外加冠冕,以及尊号,这事儿就算完。
不过有个附议,金军点名要赵构带东西去前线交割。
宋朝上层简直快要乐抽了,还有这种好事?!赵构,你立即出发,要什么给什么,一切以金军的快乐为宗旨,一定要把事情办妥了!
赵构再次勇敢,他带着五辂就要上路,可是,金国人又变卦了。新要价是,北方三镇必须交出来,不然第一时间攻打开封城。
针对新开价,开封皇宫里百官云集,分成了两大阵营,隆重讨论交呢还是不交。这两大阵营一方是以梅执礼、孙傅、吕好问等36人组成,这些人都是一流高官,比如梅执礼,时任礼部尚书;另一方面是顶级大佬,以宰执唐恪、耿南仲为首,共有70多人。
一流说一定不交,顶级说不交不行。两边在金殿上大吵大闹,互相对喷整整一天,各自的理由、行为简直匪夷所思。
不交的理由是,祖宗创业艰难,失河北国将不国,以后再难振作……那么刘邦创时时被赶进蜀中,就注定了一辈子当川人?
交的一方说,以前答应了交,现在要反悔,宋朝多丢人啊。如果交了,金国再打仗,会出师无名,必败无疑……见鬼,仿佛上天真有个喜欢公平的神灵,谁失信谁没理谁去死?
争吵中,宰执一方功力深厚,御史、右谏议大夫范宗尹四肢着地痛哭流涕,说为了江山为了人民为了广大官员们的安全,把三镇割出去吧。
赵桓同意了。
连载(1820)
看着很闹吗,或者开封城里的仁人志士们爱国的程度让人很震撼、很感动、很狗血?北方三镇啊,国家安危啊,百姓富祉啊。
其实哪儿跟哪儿,三镇里太原、中山早就完蛋了,河间城离得太远,根本与战争无关,什么交不交割不割的,这事儿还吵得乌七八糟头破血流的,让人说什么好呢?
闹剧,脑残片吃多了。
要加注的是,前线与后方的消息并没有脱节,种师道从井陉撤下来后,还能迅速回到开封城病死,以河北、河东大地的辽阔,金军两路近10万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封锁消息。
吵过之后,宋朝统一了思路,赵构紧急出京奔向前线,企图用各种车子、头衔去拖住女真人。与他同行的有一个叫王云的人,职务是给事中,一个常在皇帝身边参谋的小官。这个人不起眼,但要注意他,他改变了历史。
另一方面宰执们集中精力为国操劳,想到了一个对帝国安危非常重大的失误,一定要迅速制止。
种师道前些天召集4道兵马中的南道张叔夜、西道钱盖带兵进京勤王,这简直是陷国家于不义。都答应讲和了,怎么还能集结兵马呢?!
何况开封城现在也不富裕了,突然之间来了几十万援军,那每天得消耗多少粮食金钱来养他们?这不行,于是唐恪、耿南仲、聂昌这几个人下令,让勤王部队哪儿来的回哪儿去,老实呆着。
做完了这些,宋朝平心静气,等待着应该、或许、可能会出现的好消息。
几天之后,消息来了,金国东路军攻破真定府,守将刘翊死战殉国,知府李邈被抓到燕京,拒绝投降被害,完颜宗望直驱黄河;而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已经抵达黄河渡口,与折彦质13万重兵隔河对峙。
创建缓存:24503 大小: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