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节
高天流云A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1-05-12 17:28:10
连载(1861)
完颜宗翰对汉人傀儡的支持是很到位的,临走前,他特意派人去问张邦昌,为了你的统治,张,我是不是给你留下一支女真军队?
张邦昌没听到这句话,来人被大楚国新任宰相吕好问抢先接待了。吕宰相说,非常感谢,但是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为贵军士卒着想,不必了。
该使者小感动了一下,接着又问,那是不是给你们留下一位贝勒?有他在,南人不敢放肆。
多体贴,可吕好问比他更会疼人,说贝勒是贵人,久居南方,万一思乡心切,会生病的……于是女真人全军撤退,走出去好远之后,张邦昌陛下才知道有这回事。
知道又怎样,吕宰相平时写公文的时候,落款日期都是“靖康二年”,根本不提大楚国什么事。这就是张陛下的群众基础。
一切迹象都逼着他变回原形,一个月之后,金军渡过黄河,回到了燕京附近,张邦昌知道是时候了。他宣布退位,先找到隐居在民间的孟太后,由她来垂帘听政,再通过她,去选宋朝的新皇帝。
还选什么,唯一在逃的男丁不就只有赵构一人吗?直接选他不就对了。不,还有别的人。宋朝立国170多年,9个皇帝,每一代男丁都积极工作,生出了N多的后代,怎么会只有赵构一个漏网之鱼呢。
在这几十天里,有两位宗室出现。一个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叫赵子崧;一个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子孙,叫赵叔向。他们各自招揽了一支班底,宣布自己是宋朝合法继承人。其中赵叔向动作迅速,充分发挥了赵光义对皇位超级向往的遗传基因,他带了7000个士兵,杀到了开封城郊。
可惜都是白费劲,继承权是有排列序号的,他们能躺过金军的搜捕就是失败的原因所在。因为事发时,他们都在城外,很远很远的地方居住房。一句话,是散得不能再散的边缘皇室,只要赵佶这支血脉的人没死绝,他们就没有半点的机会。
焦点向赵构汇聚。可是要找到他,可不太容易。
连载(1862)
这时赵构的头衔很猛,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衔一般来说只出现在评书小说里,宋朝从立国那天起,就没这个职务。
这么独一无二,应该努力工作吧,他应该响应他皇兄赵桓的求救,率领“天下”兵马向开封靠拢,与金军决战,救父兄社稷于水火之中,这才是正道。
如果救不了,那么壮烈地战死在开封城边,也是无上的光荣,这样才会流芳千古,为世人后代所敬仰!可惜的是,他没这么干。
赵构从当上大元帅之后,就一直在搬家。他从相州跑到了大名府,也就是说,从河南到了河北。这很勇敢,因为河北是敌占区,哪怕大名府没出现大股金军,那也是险地。可他几乎没停,紧接着就跑到了东平府,那是现在的山东省东平市。
在山东转了两圈,他到了济州(今山东巨野),觉得还是不安全,于是宣布下一站是宿州。宿州地处淮南,是今天的安徽宿县,真要到了那儿,随时都能渡过长江,跑到江南了。
这时内外两个消息拖住了他飞快的腿,让他不得不停下来。
外边的,是开封城派来的信使,真是跨越了千山万水,踏着他曾经走过的脚步,追到了济州,通知他回京城去即位当皇帝。
这消息很震撼,但在预料之中,赵构很清楚自己的血统地位,继承权的顺位,这事儿只要他不死,永远都是他的。
前提是,他不死。
那么就好办了,他决定不回去,即使回,也要再等等,看看金军是不是会在短期内练回马枪。可是另一方面,就没这么好对付了,他的班底内部也出了点事情。
这时他的班底已经非同小可,很多帝国的精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他的身边。最早到的是张俊,他跟着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杨祖率领3000兵马,到大名府报到,被任命为元帅府后军统制。
刘光世跑了第二名,他从西北开始,一直追到了山东的济州府,才追上了赵构。这一路上,他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超级智慧,在听话和不听话之间准确选择,才让自己的人生踏上正途。
调用缓存:aab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