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天下第一军(59章/107章)

第59节

李幺傻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加强排全部走进了伏击圈后,躲藏在树上的日军狙击手开枪了,走在最前面的中尉排长刘治倒了下去,连长江晓垣也负伤。
        缅甸反击战中,日军的狙击手经常躲在树上,射杀从树下经过的驻印军的长官和机枪手。为了能够射杀孙立人,日军曾派出过上百名狙击手,人手一支狙击步枪,一张孙立人的照片,可是,直到战争结束,这些狙击手连谁是孙立人,都没有认出来。日军狙击手和孙立人的故事,我在后面会详细说到。
        日军狙击手的第一轮子弹过后,加强排立即滚入了草丛中,在平时的训练中,他们经常训练如果遭到突袭,应该如何应对。
        现在,日军在树上,加强排在草丛中,日军无法挪动,加强排可以移动,日军手中是三八大盖,加强排人手一支冲锋枪。在日军第一轮突袭占了上风后,而现在的对峙,日军完全落于下风。
        日军在树上构筑了交叉火力,如果发现了目标,几支三八大盖里的子弹一齐射出去。加强排藏身在草丛中,如果发现哪棵树上有子弹射出,几支冲锋枪的子弹也一直打出去。冲锋枪的火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一梭子子弹打出去,树梢上就会掉下了一名中弹的日军。
      
        日军需要瞄准,加强排不需要瞄准,只管对着树梢扫射,扫过来,再扫过去,就会有一名日军,夹杂在断枝残叶中,像喝醉酒一样掉下来。
        伏击加强排的有70名日军,而加强排只有30人,70人布置好了伏击圈,居然啃不动这30人。
        黄昏时分,112团一营主力来到了这座高地前,战斗已经结束了。地面上都是尸体,鲜血染红了荒草,日军全部死亡,加强排仅剩几名重伤员。
        一营将20多名战友掩埋后,继续向于邦推进,经过一番激战后,他们前进到了距离日军主阵地仅有50米的树林里。
        两军对峙。
        战局对中国军队相当不利,中国军队没有补给,后方道路未通,所有的粮食弹药,都带在身上;而日军能够得到及时补给,从于邦到卡盟有一条可通汽车的大道,卡盟是日军粮食军火辎重囤积基地。
      
        112团一营挺进于邦,进展不顺利;而三营攻取拉加苏,同样不顺利。
        一名驻印军士兵
        日期:2012-04-2220:39:34
        【4-12】
        第一营出兵于邦的时候,第三营出兵拉加苏。
        第三营没有费多大劲,就占领了拉加苏。然后构筑工事,准备做长期抵抗。
      
        如果远征军的后续部队能够赶到拉加苏,那么拉加苏可以称为第二个新平洋,在这里集结重兵,修建机场,囤积粮草,作为攻占胡康河谷的后方基地。
        可惜的是,驻印军参谋长鲍特纳直到现在,还在想当然地认为,这一带只有缅甸兵和少量的日军指挥官,根本对中国军队构不成威胁。
        孙立人一再相求派兵增援112团,鲍特纳一再寻找各种借口拒绝。这个美国佬的执拗和刚愎自用,更甚于史迪威;这个美国佬的无知和狂妄,也更甚于史迪威。
        112团第三营孤立无援,而日军则昼夜兼程,向拉加苏和于邦增派援兵。从日军后方基地卡盟到于邦和拉加苏的道路上,满载着士兵的卡车隆隆驶过,卡车后拉着野战山炮,山炮后还奔跑着赶去增援的日军。
        而这一切,中国军队都不知道。
        112团一营遭到了一次伏击后,而112团三营又遭受了一次偷袭。
      
        在日军援兵的先头部队到达时,与中国军队对峙的日缅军在这天夜半对拉加苏发动了一次偷袭。
        偷袭的队伍由日军和缅甸义勇军组成,以缅甸义勇军居多,高达一个旅。这天夜半,一个旅的缅甸人手持缅刀,像贼一样摸到了第三营的阵地前,他们轻车熟路,熟悉丛林,所以他们一直摸到了第三营的营门前,中国军队还浑然不觉。缅甸人的后面跟着日军。
        然后,缅甸人一声唿哨,就挥舞着缅刀,冲进了中国军队的营房。中国军队持枪拼杀,可是,长长的锋利的缅刀在短短的没有刺刀的汤姆森冲锋枪面前,大占便宜,中国军人倒了下去。
        即使如此,这支骁勇善战的中国军队仍然拼死反击,与日缅军胶着厮杀。战至天亮,日缅军退走,中国军队中,机枪连连长吴瑾阵亡。而日缅军则留下了200具尸体,其中包括两名大尉,一名中尉。
        三营的伤亡,虽然没有确切记载,但是考虑到当时是白刃战,拿着短武器的中国军队,应该比日缅军伤亡更大。
      
        此战被中国军队视为奇耻大辱,因为那么多的战友,倒在了缅甸人的缅刀下。
        这场战斗,给孙立人留下了极为惨痛的记忆。孙立人后来规定,每个班至少要有两把中国大砍刀,既可以作为短兵相接的武器,又能够作为在丛林中开路的工具。
        由于战线太长,兵力缺乏,设立在一处高地上的112团团部,仅剩下一个警卫排负责警戒保护。
        第三营遭受夜袭后不久,112团团部也遭到日军一个大队的夜袭。团长陈鸣人指挥警卫排拼死抵抗,无奈兵力太过悬殊,阵地多处被日军突破。陈鸣人命令突围,但是一名美军顾问害怕,躲在山洞里,不敢出来。
        天亮后,陈鸣人带队冲出重围,而那名美军顾问却被活捉了。
      
        当时的战场形势危如累卵,团长陈鸣人都险遭不测,可见情况危急到了何种地步,可是,参谋长鲍特纳仍旧固执己见,认为当面之敌,只是少数日军兵力。
        于邦和拉加苏的危危机在升级,孙立人和鲍特纳的矛盾也在升级。
        孙立人一向脾气很好,但是无知的鲍特纳惹怒了孙立人。
        日期:2012-04-22 23:09:21
        【4-13】
        日军从卡盟赶来的增援部队,迅速进驻于邦和拉加苏,中日两方对峙的天平更加倾斜了。本来,中国军队占据武器优势,可是,因为道路险阻,重武器无法运往前线,而日军的野战山炮则可以用卡车牵引着,沿着康庄大道,直接驶入于邦和拉加苏。
        现在,日军不但武器占优,而且人数更占优势。据中日双方的资料对照,此时进驻于邦和拉加苏的,是日军18师团的两个联队:55联队和56联队。
      
        日军一个联队的编制人数,相当于中国一个师。两个联队,就是两个师。而中国军队仅有一个团,而且是已经激战多日,伤亡巨大的一个团。
        这场战役注定是异常惨烈的。
        12月上旬,日军阵地上升起了气球,气球是为了给日军炮兵指挥方位的。
        早在淞沪战场上,日军就用气球侦察中国军队的阵地。我采访过当年钢七军170师1020团二营机枪排排长梁天恩,梁天恩说,淞沪会战开始的时候,远在广西的钢七军就昼夜兼程赶往上海,一到上海,双方都打得非常艰苦,谁也制伏不了谁。头戴钢盔脚穿草鞋的钢七军来不及休整吃饭,一个猛冲,就把阵地上的日军赶到了轮船上和大海里。
      
        日军退却了,钢七军这才埋锅造饭,可是,饭还没有做好,阵地上空出现了几个巨大的气球。钢七军的战士没有见过这种玩意,纷纷跑出来看稀奇。突然日军舰船上的炮弹铺天盖地倾泻而来,战士们这才知道,气球原来是给日军的舰炮指定方位的。
        日军升起气球侦察中国军队阵地上的情况,哨兵把这个情况报告给孙立人。孙立人意识到日军大举增兵,连重炮部队都赶到了,前线的112团一定极度危险。
        孙立人又找到鲍特纳,报告日军重炮部队出现在于邦和拉加苏的情况。
        可是,鲍特纳像一头要撞倒南墙的野牛一样,坚决地认为,当面之敌没有日军的重兵。他想当然地说,日军放气球,是虚张声势,故意造成他们有重炮部队,让中国军队不敢进攻。
        孙立人继续据理力争。
      
        可是,鲍特纳说,他是炮兵出身的,他清楚地知道,于邦和拉加苏那样的地形,大炮根本就无法拉上去。
        在这样固执愚蠢的上司面前,孙立人对敌情的判断再正确,也无法实施。
      




返回目录

[56]   [57]   [58]   59   [60]   [61]   [62]  

[首章]  [尾章] 59章/共107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bf980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