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明末逐鹿天下(583章/1188章)

第582章 百家争鸣大会(二)

风啸木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皇帝苏河看着众人极为紧张的样子。
      
          他听着儒家孟子学派李思源,还在台上夸夸其谈。
      
          这人也有一些水平,他的思想体系极为自洽。
      
          不是那种胡言乱语,完全不用理会的东西。
      
          李思源讲述的内容,仔细品味还有一定的正确性。
      
          他有一定的水平,加上大逆不道之言,这才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皇帝苏河看着年长皇子们的表现。
      
          三皇子苏蒙握拳小拳头,瞪大眼睛看着李思源。
      
          他一脸愤怒的模样,气鼓鼓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发笑。
      
          二皇子苏雷用手揉着鼻子,正在思考李思源的理论。
      
          大皇子苏蜀,基本无视李思源,他与姐姐苏蓉正聊着天。
      
          周围人的反应,尽收皇帝苏河眼底。
      
          他听到曲向阳的话,又看到李志升与于文和,正向他这里靠近。
      
          皇帝苏河摆摆手道:“朕允许各个思想学派参加百家争鸣大会,就能容纳不同的思想。
      
          这人既然登台,就让他按照流程说完。”
      
          皇帝苏河很开明,他知道现在大华帝国君子制,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冲击。
      
          等到儒家孟子学派,真有可能崛起的那一天。
      
          那时形势必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儒家孟子学派的存在,那也有利于后代。
      
          曲向阳听到皇帝苏河的吩咐,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皇帝苏河不追究这件事,他就不用承担责任。
      
          李志升和于文和两人已经来到皇帝苏河身边。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他们眼神之中,都留下庆幸的神色。
      
          皇帝苏河度量很大,没有因言治罪。
      
          他们这些儒家其他学派,就不用承担皇帝苏河的怒火。
      
          于文和在心中祈祷,李思源不要继续说出大逆不道之言。
      
          他听到李思源阐述完君为轻的理念,接下来说出的话,脸色顿时大变。
      
          脸色胀得通红,豆大的汗珠不断从脸颊处流淌下来。
      
          “纵观各朝各代,英明的皇帝少之又少,平庸的皇帝占据大多数。
      
          各个朝代由盛转衰,他与昏君的出现密不可分。
      
          皇帝优秀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这对天下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儒家孟子学派认为,百姓与社稷最为重要,又无法保证每一位君主都是英明的君主。
      
          我们的治国理念,那就是哪怕出现昏君,也无法影响国家的兴亡。
      
          君为轻的具体实现办法,那就是让皇帝不掌握国家大权。
      
          这样野心家,也不会为了皇权,就掀起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争。”
      
          曲向阳一直关注着皇帝苏河的表情。
      
          哪怕是李思源说出大逆不道之言。
      
          皇帝苏河的表情,那也没有发生剧烈的波动。
      
          但他可是被李思源吓得半死,这人就属楞头青。
      
          他不是仕途中人,甚至想豁出一切只求名。
      
          曲向阳可不想与这个人同归于尽。
      
          他示意主持百家争鸣大会的官员。
      
          清脆的铜锣声很快想起。
      
          王胜不耐烦地说道:“时间到了,你快下去吧!不要耽搁我们的时间。”
      
          李思源觉得自己有些紧张,按照正常的时间,他应该能把所有东西讲完。
      
          他之前就崇尚孟子的学说,东西方交流通畅后。
      
          李思源看到英吉利传过来的一些理论,他觉得非常契合孟子的思想。
      
          这才东西结合,融汇成现在的儒家孟子学派。
      
          儒家孟子学派,主要思想就出自李思源,年岁最大的人也是李思源。
      
          他参与百家争鸣大会,已经有锒铛入狱的准备。
      
          他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学派,通过这种场合传递出去。
      
          只有这种大规模的会场,来的人才足够多。
      
          李思源才能从中找出合适的人才。
      
          大华帝国读书人那么多,必然会有与他想法类似的人,把这个思想学派发展壮大。
      
          李思源走下台的过程,他看到别人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根本就不在乎。
      
          这些愚蠢的人,根本不理解他的思想。
      
          王胜以最快的速度登台,因为刚才儒家孟子学派的捣乱,他都要把介绍的顺序略微调整。
      
          “我叫王胜,来自儒家大同学派。
      
          我们学派不主张三纲五常、天人感应这种糟粕的思想。
      
          我们学派坚决拥护皇帝陛下,坚决维护皇帝对帝国的统治。”
      
          李志升听着王胜的表现,他脸上浮现出笑容。
      
          王胜素有急智,其他人紧跟着李思源上场,很可能会自乱阵脚。
      
          王胜上场之后,立刻就把最核心的东西抛出来。
      
          他们必须拥护皇帝,才能得到皇帝的重用。
      
          这一点最为重要,是所有思想的地基,一旦失去整个思想都是空中楼阁。
      
          “我们儒家大同学派,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实现天下大同。
      
          书本中描绘的天下大同,是我们学派的最终目的。
      
          我们这几代人的使命,就是实现初步的天下大同。
      
          百姓能填饱肚子,不因为饥饿寒冷而死。
      
          老人、残疾人、孩子都能得到抚养,不会横死在街头。”
      
          李志升听着王胜的演讲,他脸上的笑意就没断过。
      
          儒家大同学派,只是对外包了一个儒家的壳。
      
          用着儒家的名声,为他们的行为背书。
      
          这是李志升之前的派系与旧儒派合作,手下吸纳了大量的儒家人才。
      
          不套儒家这个壳儿,这些人才必然会因为思想冲突而离开。
      
          儒家大同学派的核心思想,就是李志升在皇帝苏河身边,听到的很多理论。
      
          特别是一些皇帝苏河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话,关于帝国未来的描述。
      
          让帝国每个人都能吃饱饭,这是皇帝苏河一直念叨的目标。
      
          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皇帝苏河都准备用几代人,耗时数百年时间实现。
      
          李志升在思考选择哪个学派时,他就已经准备把这个目标融合进去。
      
          他知道皇帝苏河对于儒家一些繁文缛节非常讨厌,儒家大同学派一点都没有保留。
      
          皇帝苏河听完,赞同道:“不错,儒家的自我革新能力,还是非常强。”
      
          儒家大同学派的出现,让皇帝苏河比较开心。
      
          这证明他之前的决定没错,诸子百家互相竞争。
      
          儒家为了不被淘汰,必然会进行一定自我革新。
      
          在数千年里,儒家已经与华夏文明深深的绑定。
      
          有些儒家文化,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皇帝苏河也不想,彻底禁绝儒家,这根本不现实。
      
          他之前的做法,也只是紧盯着朱程理学一派打压。
      
          左文雅上台时,看到王胜挑衅的目光,他却没有理会。
      
          他这次登台,比任何人都自信。
      
          大华帝国官场之中,心学的成员占了七成之多。
      
          他们心学就是大华帝国当之无愧的显学。
      
          左文雅认为,这次儒家能排在第一位,全是沾了心学的光。
      
          “我是左文雅,代表儒家心学学派。
      
          儒家心学学派拥护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团结在皇帝陛下周围,辅助皇帝陛下治理天下。”
      
          皇帝苏河看到这些人,简直是惊弓之鸟,他们不断强调支持皇帝。
      
          他向曲向阳问道:“除了孟子学派,还有哪个学派因为皇帝不重要吗?”
      
          曲向阳立刻回道:“陛下,这是独一份,怪臣审核不严。”
      
          皇帝苏河吩咐道:“通知下去,不用强调各个学派对朕的拥护。
      
          他们的意思,朕已经收到。”
      
          君臣两人继续听着,周围喇叭中响起的声音。
      
          “心学的思想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知行合一。
      
          心学子弟的所思所做要同步,一件事情只有实践过,才知道这件事是否正确。
      
          万事以实践为准,做事情要有充足的证据做支撑。
      
          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找到心中的理想。
      
          为了心中的理想,奋斗一生。”
      
          于文和听着卓文雅,阐述知行合一的力量。
      
          他对左文雅的表现很满意。
      
          心学发展到现在,它已经与阳明先生传下来的心学,出现了很多细微的差异。
      
          特别是郑王王仲策之前在国内时,他与皇帝苏河多次商量,最终确定了心学的思想体系。
      
          没有皇帝的大力支持,心学也无法短时间,就推翻了朱程理学。
      
          哪怕是同为儒家,这个速度也是极为迅速。
      
          心学的核心思想,那就是实践出真知。
      
          皇帝苏河喜欢脚踏实地的官员,不喜欢空谈务虚的官员。
      
          心学之中,几乎没有嘴炮清流的生存空间。
      
          正是因为心学的知行合一思想,大华皇家科学院的学者,他们之中有很多人,也加入了心学。
      
          皇帝苏河听完心学的介绍,夸赞道:“仲策离开之后,心学一如既往的坚持,很不错。”
      
          他的布局之中,儒家心学学派,一直是大华帝国的主流学派。
      
          皇帝苏河已经做好准备,心学真的已经腐朽,他将会让心学重新分裂。
      
          参加百家争鸣大会的思想学派,绝大部分都是维心学派。
      
          心学成长过程,受到皇帝苏河的推动,它已经带有一部分唯物学派的特点。
      
          这也是大华皇家科学院,很多科学家不排斥心学的原因。
      
          大皇子苏蜀走到皇帝苏河身边,行礼道:“父皇,教授我学问的老师,一直都有心学的老师。
      
          我从小就对心学比较感兴趣,希望这次也能选择心学的老师。”
      
          大皇子苏蜀在来的路上,他就已经询问过母后。
      
          这次选择老师,是否选择其他学派的老师。
      
          皇后王文君给苏蜀分析利弊,不让他节外生枝,必须选择心学。
      
          心学是他舅舅王仲策留下的势力,这个势力最强。
      
          他们天然属于大皇子的势力。
      
          苏蜀一旦选择其他势力,心学学派会不会感到被抛弃,转投其他皇子。
      
          这样就丢了西瓜捡芝麻,不是智者能做出来的事情。
      
          维护好自己基本盘,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二皇只苏雷看着他大哥作出选择,他非常的羡慕。
      
          每一个学派,只能派出一位皇子的专属老师。
      
          这与上公共课的老师不同,他们与皇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加亲密。
      
          皇帝苏河答应大皇子苏蜀的请求。
      
          他继续观看百家争鸣大会,接下来都是儒家的小学派。
      
          主张九世之仇,犹可报也的儒家公羊学派。
      
          宣传要恢复周礼的儒家崇古学派。
      
          墨家和名家也紧跟着登场,这两个学派明显只是从一些孤本书籍中,翻找出一些理论。
      
          他们照本宣科,念着旧有的理论,根本没有根据大华帝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皇帝苏河看的直打哈欠,这些小学派思想不健全,根本无法用于治国理政。
      
          他们的思想可以作为点缀,但无法成为主流。
      
          皇帝苏河看到新上来的这人,他看向曲向阳问道:“霍启道是都察院佥都御史,他上来掺和什么?”
      
          曲向阳苦笑着说道:“陛下,霍大人说他年纪也不大,今年才30多岁,确实是一位青年。
      
          他说法家容不得一点差错,选择一位连《大华律》都背不下来的人,他们丢不起这个人。”
      
          “朕就看一看,霍启道还能折腾出新花样。”
      
          他做出倾听状,准备听一听法家的理论。
      
          无论在哪个时代,法家都极为重要。
      
          哪怕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法家也没有消亡,而是披上一层儒皮。
      
          这就是因为法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不懂法的人搞法律,那只会搞得一团糟。
      
          皇帝苏河对于法家极为重视,法律就代表着大华帝国的秩序。
      
          只要这个秩序能一直保持下去,大华帝国就绝对不会乱。
      
          “我是法家的代表霍启道,大部分人应该听过我的名声。
      
          我们法家的能力,不是治理这个国家,而是让这个国家有序发展,能揪出潜藏的蛀虫。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法家子弟只讲法条,不讲人情。
      
          帝国的法律现在还不算完善,我们法家今后会逐步完善帝国的法律。
      
          我们要做到任何一个罪行,都能找到对应的法条处罚他。
      
          我代表法家子弟承诺,我们法家必定会秉公执法。
      
          大华帝国再也不会出现一名糊涂知县,大笔一挥就能春秋决狱。”
      
          皇帝苏河看着法家的表现,霍启道今天主要是来宣传法家。
      
          法家适合在国家危急的时候变法,国家承平之时,他们只能负责律法相关的工作。
      
          霍启道的事迹和他刚才的表现,在他走下台时,围观的人响起热烈的掌声。
      
          霍启道看着观众的表现,他就知道这次表现很不错。
      
          法家作为传承一直没有断绝的诸子百家。
      
          他们要在这个新时代,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大华帝国高速发展,周围又没有敌人,还不是变法的时代,法家要积攒自己的底蕴。
      
          左都御史李元正大人作为法家的领袖,他已经提出法家子弟自愿报名,前往海外藩属国。
      
          那里内忧外患,具备变法的条件,是法家弟子能展示能力最佳的舞台。
      
          (本章完)
      
      




返回目录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首章]  [尾章] 583章/共1188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5b624 大小:1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