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明末逐鹿天下(957章/1188章)

第955章 拍摄记录片

风啸木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4355年(公元1658年),十月十六日。
      
          唐国长安,京城电影制片厂制片主任秦瑶拿着上级领导发来的电报。
      
          她对摄影师张散说道:“小张,咱们的假期又泡汤了。”
      
          秦瑶只是无奈的吐槽,她这个工作就是劳碌命。
      
          她一介女子,以二十二岁的年纪,就拿下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制片主任一职。
      
          虽说是负责纪录片,没有多少的权力,还要全世界到处跑。
      
          她的同事,有人在南阳地区拍猴子、有人在南极拍企鹅、有人在医院拍解剖。
      
          她专门拍人文纪录片,已经是很好的差事。
      
          她这么年轻,就能走到京城电影制片厂的中层,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
      
          她还是《炎黄日报》第一任总编辑、帝国礼部第一任女侍郎,周铃音的女儿。
      
          她家族在帝国传媒领域,有太多的人脉资源,让她做事一项是事半功倍。
      
          秦瑶让人把唐王苏晟登基加冕的纪录片胶卷,加急带回帝国保存。
      
          她派人前往唐国礼部申请纪录片的拍摄许可。
      
          她与其余人,来到酒店之中,商议怎么拍摄纪录片。
      
          他们讨论到深夜,这才确定基本的拍摄架构。
      
          秦瑶大手一挥说道:“纪录片在影院,一般都是一部电影的添头,买其他电影门票,送纪录片电影票。
      
          我们为了防止观众起身就走,纪录片连看都不看。
      
          必须要拍摄吸引观众的纪录片。”
      
          秦瑶有句话没有说出口,帝国拿出资金拍摄纪录片。
      
          就是为了宣传让百姓了解的知识,引导百姓的想法。
      
          纪录片拍的都不吸引人,没有观众愿意看,怎么能引导百姓的思想,这件事就做砸了。
      
          秦瑶一锤定音的说道:“哪种最吸引人,当然是真实。
      
          纪录片要拍的真实,但也不用追求太过真实。
      
          我们要拍各个藩属国不同的群体,但要抓住典型,拍摄最成功的那个人。
      
          我会动用自己的关系,联系帝国各家报纸,驻派到各国的人员,向他们寻求典型人物。”
      
          ………………………………
      
          秦瑶看着唐国礼部派来的随行人员。
      
          这些人名义上给他们打下手,实际上除了想要学习拍摄技术之外,还有监视他们的目的。
      
          还好秦瑶的目的只是拍摄纪录片,没有其他的目的,不怕这些人的监视。
      
          长安附近的大王镇,这个地方的原名已经随着唐国的成立消失,现在之所以是这个命名,这里的移民大部分姓王。
      
          大王镇的镇长田大毛来到即将接受采访的本地大户王铁牛家里。
      
          他看到躺在摇摇椅上,旁边有两个黑头发蓝眼睛的夷婆子,正喂着新鲜的黄瓜。
      
          王铁牛看到镇长田大毛到来,他立刻起身相迎。
      
          “田镇长,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来我这里。
      
          朝廷都已经发下公文,田税和杂费那是要明年秋收之后才交。
      
          购买土地的费用,我已经交给官府。
      
          田镇长不用经常来我家里催费,我会按照朝廷的政策,按时交田税。”
      
          王铁牛知道田镇长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催征田税。
      
          在即将入冬之时催收田税,这完全是因为他的原因。
      
          他只是运气好,谁知道随便买三千亩地,那就买到长安边上。
      
          在长安边上,谁还种粮食?
      
          随便种一些果蔬,卖到城里,必定会发大财。
      
          他通过战友的关系,学到了帝国一直在推广的玻璃温室大棚。
      
          建造玻璃温室大棚的成本较高,但他能够承担这个成本。
      
          温室大棚建起来,试种黄瓜获得成功。
      
          他现在日入数百两银币,王铁牛也被温室大棚的收益震惊了。
      
          他获得这份收益,镇上就想让他交田税。
      
          他趁着政策不完善,以秋收没到为借口,拒绝交田税。
      
          他要交的田税,哪怕不用于扩产,只是放在银行里,每年的利息都高达数千两银币。
      
          田大毛镇长看到王铁牛警惕的眼神。
      
          他笑着说道:“铁牛,我今日不是来催交田税。
      
          你的事迹被帝国的记者知晓,他们即将来采访你,要拍什么纪录片。
      
          我不知道什么是纪录片,但我知道记者的能量。
      
          他写出来的东西,唐王都可能看到。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要考虑清楚。”
      
          王铁牛只是跟随帝国前来欧洲作战的民兵。
      
          他在维持地方秩序时,清缴当地反叛的贵族。
      
          缴获的浮财,帝国根本看不上,由他们这些动手的人和地方的驻军瓜分。
      
          王铁牛几个月时间,他就分到了八千两银币。
      
          这对于他来说,大事一笔天文数字。
      
          他的同伴,有人选择把钱汇给家里,有人选择去赌场输光光。
      
          王铁牛的思想很传统,他直接把钱存起来,准备在当地买地,当一个大地主。
      
          他的见识不算太高,但他也知道记者的影响力。
      
          “田镇长,我又不是那些一无所有的光棍汉。
      
          我在镇子上可是有三千亩地,我能跑得了,地可跑不了。
      
          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我肯定知道。”
      
          田大毛正常听到王铁牛这么说,他才略微放心下来。
      
          这件事情做不好,真的出现什么事?
      
          他的仕途也就结束,肯定会被发配到海上,看管无人的小岛。
      
          秦瑶一行人乘坐汽车,来到长安不远的大王镇。
      
          她选择王铁牛作为典型,就是想宣传移民拥抱新的农业技术,唐国农业整体非常稳定,农民也能发大财。
      
          这个纪录片播出去,一定会消除广大农民心中的戒备心理。
      
          让他们渴望移民,愿意移民。
      
          帝国的百姓,有着很浓厚的乡土情节。
      
          必须要让他们打破心中的恐惧,才方便人员流动。
      
          秦瑶乘坐的车辆,刚停在大王镇门口。
      
          她就看到收拾利落的镇长,带着村民在村口迎接。
      
          秦瑶看到这种情况,她皱着眉,对着唐国陪同的官员说道:”这个状态不行。
      
          我们要拍摄真实的农村场景,让他们平时做什么,现在依旧做什么,力求表现的真实。”
      
          秦瑶知道任何人在摄像机面前,他都无法展示出真正的自我,肯定会有一些表演的痕迹。
      
          她只能力求拍摄的效果完美。
      
          唐国随行的官员,立刻上前说了几句。
      
          村民这才各自散去,回家整理自己的田地,为春耕提前做好准备。
      
          秦瑶一行人来到王铁牛的家中。
      
          这是一栋寻常的木质房屋,院子里养着猪和鸡鸭。
      
          王铁牛正在院子中扫地,他看到秦瑶一行人到来,憨厚的笑了笑。
      
          秦瑶主动上前,她先表明自己的身份,随后请求道:“我们准备拍摄一集纪录片,记录王铁牛先生的日常工作。
      
          我们会给王铁牛先生一笔酬劳,希望王铁牛先生能配合。”
      
          王铁牛憨厚的问道:“你们这个纪录片,会在长安播放吗?”
      
          秦瑶笑着回答:“这是我们与唐国礼部共同拍摄的纪录片,会在唐国各大城市上映。”
      
          王铁牛听到这个回答,他直接说道:“这样的话,我一分钱不要,还会全力配合你们拍摄。”
      
          他用独到的眼光,察觉到温室大棚的利润。
      
          王铁牛当然也能察觉到,他成功之后,跟风的人会非常多。
      
          到了那时,必须有独到之处,才能把商品卖出去。
      
          冬天能买得起黄瓜等蔬菜,必然是勋贵之家。
      
          这些人非常有钱,他们不在意价格,但十分在意健康。
      
          他可以在纪录片之中,传达他用健康的方法种菜。
      
          这样必能得到上层的认可,他也就不需要害怕竞争。
      
          秦瑶看着王铁牛眼中的狡黠,她根本不在意。
      
          无论王铁牛有什么想法,她的目的就是拍好纪录片。
      
          王铁牛答应配合之后,他们就前往蔬菜大棚的所在地。
      
          秦瑶在路上,给王铁牛一份剧本。
      
          “王铁牛先生,你就按照自己平常的习惯行事,如果不知道说些什么,可以参考这份剧本。”
      
          王铁牛低下头,纠结好久才说道:“这个,这个,我不识字。”
      
          秦瑶无奈,她只能翻开剧本,教导王铁牛。
      
          纪录片没有剧本,拍摄出来的东西也没有任何起伏,平平淡淡的东西根本吸引不了人。
      
          他们很快来到蔬菜大棚,玻璃外墙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现在的时节,唐国这里已经需要穿上毛衣。
      
          他们走进蔬菜大棚,扑面的热浪吹拂在脸上。
      
          秦瑶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喷嚏,她下令摄制组开始拍摄。
      
          王铁牛进入玻璃大棚,准备拍摄纪录片。
      
          摄制组先拍摄远景,他们来到旁边的小山上,整体拍摄占地五十亩的蔬菜大棚。
      
          巨大的玻璃箱体在太阳下闪闪发光,这个场景美轮美奂。
      
          远景拍摄完,进入到蔬菜大棚内开始拍摄。
      
          王铁牛在一旁介绍道:“这就是我的蔬菜大棚,这里种的是黄瓜。
      
          我种了十亩黄瓜,十亩韭菜、十亩茄子、十亩长豆、十亩芹菜。
      
          每日的收获大量的新鲜蔬菜,受到了长安城的追捧。
      
          每日至少能给我带来三五百两银币的收益。”
      
          秦瑶听到这个收益,她都有些羡慕。
      
          她每个月的工资,那也只有三十六两银币。
      
          他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如这位王铁牛一天挣的多。
      
          他们拍摄蔬菜大棚的过程,王铁牛不经意之间,在摄像头前与同村的人聊天。
      
          “小光,你守着自己那五百多亩地,只能挣一个辛苦钱。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跟着我干蔬菜大棚,你一定会发大财。
      
          咱们唐国的农业大有可为,每一户家庭都有数百亩地,还有那么多土地无人问津,我看着都心疼。”
      
          秦瑶听着这句台词,这明显是唐国的官员让王铁牛加上,想要通过纪录片吸引新的移民。
      
          这句话确实符合事实,秦瑶也就没有打断。
      
          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很辛苦,他们在大王镇停留半个月时间,总算记录了唐国基层乡村的情况。
      
          这些原始胶片会运到帝国,有专业的剪辑师,根据帝国的需求,剪辑出成片。
      
          秦瑶还复印出一份胶片交给唐国。
      
          由他们教导唐国礼部的官员,剪辑出毫无技术含量,最朴素的纪录片。
      
          秦瑶忙完这件事,她查看朋友发来的信息。
      
          欧洲各国,有很多值得拍摄的事情。
      
          至于中东那两个国家,实在是太远了。
      
          两国有着大量的游牧部落,国家统治力度不强,除了大城市之外,其他地方的安全性也没有保障。
      
          秦瑶翻到一个新消息,楚国东北部的洛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煤铁矿。
      
          只要是帝国稍有学识的人,谁都知道储量庞大的煤铁矿,对于一个新兴国家意味着什么?
      
          楚国有了煤铁矿,他们就能建造煤铁复合体,生产大量的钢铁。
      
          钢铁对一个国家,它的作用毋庸置疑。
      
          工业的发展与钢铁的产量和质量密不可分。
      
          秦瑶立刻带着团队,从唐国港口乘船赶往楚国的黎明港。
      
          地中海风平浪静,客船很快抵达黎明港。
      
          这个楚国南端,地中海沿岸的港口,现在已经变成楚国最繁忙的港口。
      
          从苏伊士运河运送的大量物资,全部集结在黎明港。
      
          秦瑶的拍摄团队,到达楚国昌平,他们立刻与祖国官方联系。
      
          获得楚国的许可,依旧是在楚国官员的陪同下,前往洛林矿区。
      
          秦瑶抵达矿区,他发现大部分矿区,都由着楚国的军队严密防守。
      
          矿区之中,不时还能听到几声枪响。
      
          鞭子抽人发出的惨叫,偶尔也会响彻几声。
      
          秦瑶正准备走近楚国官方指定的矿区。
      
          他看到旁边矿区之中,有几位长相黑乎乎的黑人,慌张的从矿区里面逃出来。
      
          随后就是一阵爆豆般的枪响,这几名黑人全部摔倒在地。
      
          秦瑶听到矿区守门的人,小声的嘀咕道:“隔壁瓦斯爆炸,整个矿层都塌了,守军防守出现空隙,才让这些奴隶跑出来。”
      
          秦瑶看到这个情况,他就知道楚国的矿区用黑奴来挖矿。
      
          楚国想要在工业领域赢得竞争优势,能够抵消帝国工业规模化的影响。
      
          他们只能想办法在各个环节压低成本。
      
          秦瑶没有理会这个事,帝国在某些危险的工程之中,都会以劳务派遣的方式使用奴隶。
      
          楚国这些刚刚建国的国家,他们想要快速发展,离不开压榨。
      
          不想压榨本族人,必须要压榨外族人。
      
          秦瑶带人打开摄像机,拍摄着楚国矿区的情况。
      
          这个矿区给人感觉干净整洁,煤矿工人脸上有一层煤灰,他们见到人会微笑的打招呼,露出几颗白色的牙齿。
      
          矿区大量使用工程机械,海量的煤炭通过铁轨上的矿车运出来。
      
          秦瑶没有离开,她就在这个矿区,拍摄楚国愿意报道,世人也愿意观看的煤矿工作场景。
      
      




返回目录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首章]  [尾章] 957章/共1188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9f70b 大小:1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