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
魂灵之水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5-2718:21:00
是年秋季,我带着满身的疲惫与满怀的迷茫,来到了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杨筠松杨公的故居。
杨公,名益,字叔茂,号筠松,人称救贫先生。生于841年(唐会昌元年)三月初八戌时。他是广东信宜县人,出身清贫,勤奋苦读,科举得中,为官清廉,虽为朝廷命官,却不为富贵名利所动,心系百姓与山川风水。
杨公在唐宫室中,遍读诸典,得益于唐初邱延翰进呈朝庭并藏于大内宝库的《玉函秘籍》以及九天玄女所传秘籍。传言唐僖宗之变,杨公把宫廷中的风水宝典挟出,到江西赣南地区传播,弟子盈门,多为当地才子。
杨公正法是以天然峦头形势为主,以内局砂法为辅,配以玄空大卦,元运飞星,是形势派理论与玄空理气的最权威代表。
杨公风水用之于世,十分灵验有效,但在古代传承相当神秘,非道德君子,有学问修养之人皆不传授,这门秘技本身又深奥莫测,无心传口授,实难领悟与掌握,所以杨公风水,又带上了许多江湖神秘色彩,成为人们酒后饭余的谈资。
传说杨公之所以被人称为杨救贫,是有这样一段故事的。
有一天去给别人看风水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十五六岁非常贫穷的男孩,那孩子父母双亡,上无片瓦,下无尺土,他告诉杨公,有一个算命先生给他算过命,告诉他命运不好,一辈子受穷,无法改变。
杨公看他面相,一脸苦色,知道他家山风水极为不好,有心帮助他,问他可否愿意给他父母重新找个风水好的地方,改变他的运势。
男孩说,我一贫如洗,给东家放牛,只管饭吃,那有钱安葬父母。
杨公从怀里掏出些碎银,递给他,叫他买些香烛纸钱,一挂爆竹,一只雄鸡,三天后待用。
到了那天早上,杨公带着那男孩,还有两个杂工,与他们翻山越岭,过小溪,爬陡坡,穿越松林,来到一个山如元宝,下有流水的地方。
杨公指着那隆起的山包对孩子说道:“这是一个元宝入囊穴,等下把你父母骨殖,午时埋葬,未时就有财发了。”
此话一出,石破天惊,那两个来帮忙的杂工,都不相信地张大了嘴巴,其中一个问道:“先生,午时下葬未时富,只差一个时辰,真有这么灵验吗?”
倒是那男孩很是诚信,站到杨公那边说道:“先生说的话,自然灵验的。”
杨公微微一笑,摸着小男孩的头,说:“这个小兄弟说得不错,我是从不诳人的,只要按时落葬,便知道分晓。”
说着,杨公便打开罗盆,认太极,分两仪,求四象,用“葬法倒杖十二法”,收山出煞,取水为用,立穴定向,要他们午时一到,就把骨骸葬入墓中。
杨公把竹杖插于地上,以观日影,眼看竹杖的阴影越来越短,最后阴影全无,他叫到:“午时到。”杂工用手里的火镰,点击出火花,引着纸媒,点亮了香烛,杨公连忙张开雨伞,为骨骸遮挡阳光,据说骨骸阴气重,是见不得天日的。接着,杨公喊道:“放炮竹。落葬。”
男孩一只手拿着纸钱爆竹,一手抱着雄鸡,赶快在地上择了把枯草,三下两下捆住雄鸡的双腿,丢在地上。腾出手来点放爆竹,爆竹声中,杂工把两副骨骸,依男左女右的位置,并排放入摹坑。
那只丢在地上的雄鸡,听见爆竹声响,吓得垪命挣扎,挣脱了捆在腿上的枯草,撒开双腿,拼命地往山中逃去。
男孩见雄鸡脱逃,心中自然着急,万一找不回这只雄鸡,父母骨骸落葬后,用什么去“圆坟”滴血祭奠呢?他连忙丢下手里还在响的爆竹,一溜小跑地追赶起那只雄鸡来。
雄鸡逃下一个山坳,又逃上一个山腰,孩子穷追不舍。突然,雄鸡钻进一个杂草丛中,不见了踪影。
男孩拨开有刺的树荆,慢慢钻了进去,越走越深,里面有一个小石洞,石洞的洞口发现了几根金色的雄鸡羽毛。
男孩连忙探手进去抓鸡,但他刚触摸到雄鸡,那鸡却越钻越深,他深怕雄鸡钻进石洞深处再也抓不到了,便将整只手臂伸进石洞去掏摸。
说也奇怪,他的手没摸到雄鸡,却摸到一个光溜溜,沉甸甸,冷冰冰的东西,他很好奇地把那东西掏出来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自己手里抓着的,竟然是一个白花花,明晃晃的银元宝。
孩子惊呆了,过了好久才喘着粗气向山下大喊:“先生,你们快来呀,快来呀!”
过了好久,杨公他们安葬好男孩的父母,才赶上山来,孩子又从石洞中掏摸出一大堆银元宝。
杂工师傅帮着孩子挖开那个小石洞,只见洞里满满堆着银元宝。这时正交未时,杨公“午时落葬未时发”的预言应验了。
那两个杂工师傅面对如神人一样的杨公,连忙下跪磕头。
男孩心地很好,并不贪财,他坚决要求送一半元宝给杨公。
杨公摸着他的头说道:“你本来就有此福报,我只不过顺应天意,给你加速实现而已。我如果收了你的东西,就叫逆天而行,取祸之道啊,你把这些钱,兴办些实业,以后好好过日子罢。”
说完,杨公收拾好自己的罗盘,竹杖,带着把雨伞,消失在山水林木之中。
公元907年(唐天佑四年),杨公被人暗算,中毒身亡,享年67岁。
据《于都县志》清同治版记载“卒于赣,葬于都中乐口”,乐口亦名药口,距杨公村管氏宗祠仅二华里。时过千载,药口附近的梅江几经崩塌,河床改道,岸边的杨公墓早已淤入河底,跡无寻处。
在梅江由药口河头转入信峡的西岸山嘴,正对杨公摹的遗址立了块日照碑,碑上的“唐国师杨公”等字样仍清晰可辩。
杨公的故事,传说,是我们易学界众所周知的,没有学易学风水之人不知道杨公的名字。
我师父陈标前辈,师传杨公后人,对杨公的为人本事,更是百般推崇,我从师尊身上,知晓杨公生平事迹,也是极为感动,今天能到杨公居住地考察凭吊易学前辈,自是心情不能平静。
创建缓存:055dc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