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69节

大军冯毅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在这里说到的詹姆斯一世的宠臣乔治谢菲尔德在爵。那已是汉诺威朝乔治二世在位期间了。
      
        而乔治三世在位的1784年,白金汉侯爵也第二次授封给英国贵族。
        1822年,英王乔治四世在位时,金雀花朝的后代,身兼钱多斯侯爵和坦普尔伯爵的英国贵族理查金雀花-坦普尔-钱多斯。是为白金汉和钱多斯公爵二世,1861年,二世去世,又传给三世,直到1889年。
      
        这就是白金汉公爵四次封爵和白金汉侯爵两次封爵的情况。
        说到白金汉公爵,就再说说白金汉宫。白金汉宫是英国王宫,是英国王室的权力中心,它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圣詹姆斯公园旁边,有一个占地40英亩的大花园。当女王在白金汉宫的时候,其屋顶上有王室旗帜飘扬。1993年8月开始,这所有名的英国王宫正式向游人开放。白金汉宫与本篇提到的詹姆斯一世的宠臣,白金汉公爵第二次封爵的白金汉公爵一世维利尔斯没什么关系,而与白金汉公爵第三次封爵的“白金汉公爵和诺曼比公爵”有关。白金汉宫的前身原为“白金汉公爵和诺曼比公爵”二世埃得蒙谢菲尔德所建。英王乔治三世在1762年正式购入这所住宅,供王室成员居住,但乔治三世本人则继续使用附近的圣詹姆斯宫。直到1825年,英王乔治四世正式把这所住宅扩建成为王宫,到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之后,白金汉宫正式成为英国君主在伦敦的居所。王宫内的不少装饰以及所用的色彩配套都是受维多利亚女王的夫婿艾伯特亲王的影响的。
      
        关于白金汉公爵,先说到这里,话题再回到詹姆斯一世。詹姆斯一世宠信白金汉公爵,与英国议会关系紧张,在政治上与英国议会传统格格不入,而在外交问题上,詹姆斯一世的立场也与英国的传统不同,颇有其苏格兰的古怪。对于英国的新教徒来说,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不仅是英国人向海外扩展商业的劲敌,而且也是宗教信仰的死敌,所以在英国,自伊丽莎白女王开始的反西班牙的民族情绪一直高涨,势头不减。但詹姆斯一世即位后,却抱着与西班牙和解的态度。他即位伊始就宣布禁止英国船只掠夺西班牙的商船,并于1605年同西班牙缔结了和约,结束了长达19年的英西战争。在这场英西战争中,总的来说,英国占了上风,其中更有击败无敌舰队的光辉胜利,而在缔约时,詹姆斯一世却并未利用英国在战争中占优势的有利地位,在条约中,没有写进英国资产阶级所要求的与西班牙的殖民地经商权等内容。1604年3月,詹姆斯一世在议会的发言中阐述了他的“和平”外交方针:“外部和平对一个基督教国家来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与他们邻近的国家保持和平,可以使城市繁荣,商贾富裕,商业兴盛,国土上的各阶层人士都可以在他们各自的事业中享有充分的自由,而不会遭受危险和干扰。”
      
        詹姆斯一世的外交政策,引起了英国人的强烈不满,当时有人说詹姆斯一世的外交政策是他的“统治时期最可耻的失败”。詹姆斯一世为何采取这种在英国不得人心的外交政策,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詹姆斯一世是个泛和平主义者,他想在欧洲建立普遍的和平,与各国都保持友谊。出于这个考虑,他把女儿伊丽莎白嫁给了信奉新教的德国普法尔茨选侯斐特烈,与此同时,他从1614年起又一直努力想使自己的儿子查理与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国王斐立普三世的公主结婚。也有人认为,当年西班牙老国王斐立普二世,曾为詹姆斯一世的母亲苏格兰玛丽出头,与英国大战,这使得詹姆斯一世对西班牙抱有好感。总之,詹姆斯一世不喜欢打仗。
      
        詹姆斯一世于“火药密谋”的当年即1605年与西班牙缔结了和约,和约中没有涉及英国在西班牙的东印度领地和西印度领地的商业利益问题。为了讨西班牙的欢心,詹姆士一世还把“火药密谋”的几名参与者赦免了,对天主教徒和耶稣会教士在英国恢复活动,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他彻底放弃了英国资本集团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当时,西班牙虽然海上优势开始衰落,但仍然不失为富庶的殖民大帝国,面对这个庞大的商业敌人,詹姆斯一世违背新兴资产阶级的意愿,采取了对西班牙和好的政策,想通过王子查理和西班牙公主的联姻,结成两国同盟,实在是不得人心之举。
      
        1618年,即詹姆斯一世在位的第十六年,长期敌对的欧洲两大教派,天主教阵营和新教阵营,终于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全欧大战——三十年战争。战争的起因,起于捷克。1618年5月23日,德意志发生了“掷出窗外”事件。捷克封建贵族中的新教徒,把皇帝委派的两名官员从布拉格城堡的窗户扔了出去。这个事件成为捷克起义的信号,并具有反哈布斯堡皇朝的性质,从而成为30年战争的起点和主要原因之一。
      
        十五世纪十六世纪,欧洲的政治形势风云变幻,一是哈布斯堡家族势力的扩大,引起法国等国的阻击,二是宗教改革使欧洲分为敌对的两大阵营,这两大矛盾交织在一起,逐渐激化。自15世纪30年代开始,皇帝之位就一直掌握在哈布斯堡家族手里,哈布斯堡家族除了身为德国皇帝,统治着奥地利,还统治着波希米亚,匈牙利,阿尔萨斯,和士瓦本等地;而哈布斯堡家族的另一支,则为欧洲头号强国西班牙的君主,其疆土包括西班牙,尼德兰,意大利南部,以及广大的美洲。17世纪以来,欧洲的两大教派的斗争日趋激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皇帝和西班牙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他们联手打出反对宗教改革的旗帜,联手打击欧洲的新教势力,计划以天主教统治欧洲的所有国家。皇帝和西班牙的计划,遭到了新教国家和法国的强烈反对,其中,最有实力,反对最为激烈的就是法国。自法国瓦卢瓦朝的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到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父子,无不以皇帝和西班牙为敌,世世代代交战不息。皇帝和西班牙的联合,对法国形成包围之势,还阻挡了法国向意大利的扩张,对法国企图建立欧洲霸权,是一个极大的阻力。
      
        17世纪初,亨利四世之子,法王路易十三即位后,在权臣黎塞留的主持下,法国进一步强大。路易十三有些象中国的齐桓公,黎塞留则有些象管仲。看过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续侠隐记》的读者,相信对这两个人物应该都不陌生。不过,大仲马的小说有些象《说唐》,对历史人物做了太多改变,演义成分太多,与正史往往相去甚远。在小说中,黎塞留似乎是个奸臣,而在历史上,黎塞留和路易十三配合默契,深得路易十三信任,是个大忠臣,在他的强有力的统治下,法国成为欧洲一大强国。
      
        黎塞留对内,镇压胡格诺派的“国中之国”,并镇压太后一党的叛乱,对外,则一再争取与德国新教诸侯结盟,共同反对皇帝的统治。他还争取当时的北欧强国瑞典,还有北欧国家丹麦,一起反对皇帝。瑞典想建立囊括波罗地海周围广大地区的大帝国,丹麦身为德国新教诸侯,他们都不愿意皇帝在北德扩大势力。
      




返回目录

[66]   [67]   [68]   69   [70]   [71]   [72]  

[首章]  [尾章] 69章/共127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bf1ac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