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
施原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这出火并王伦,纵然不是丁、李两个主角亲自上演到底,也没搞到血溅“忠义堂”的地步,但经此一闹,第二天起,丁默邨从此没再过问76号的一件公文,也没再过问一件事。在华邨的社会部的人,如总汪曼云、顾继武等,为了丁、李之间的这场火并,生怕‘一旦变起,殃及池鱼’,所以住在那里‘办公’,无异如坐针毡。至于茅子明那晚溜出76号后,又灰溜溜重折回76号,可能有好事者从中沟通疏解。
丁默邨好歹在76号捱到次年3月30日‘还都南京’的那一天。从此丁默邨正式被一交踢出76号。
日期:2011-04-26 13:31:45
(续)
第八章高陶事件
一卖国条约的揭露
就在76号内部狗咬狗之争白热化之际,一场更大的分裂危机降落到汪伪集团的核心层。一度充当‘和平运动’开路先锋的高宗武﹑陶希圣要与汪精卫集团决裂,他们反戈一击,披露汪伪与日本国秘密签订的卖国条约。他们回归了抗日阵营。这无疑是对兴冲冲要演出‘返都南京’丑剧的汪伪集团当头一棒。
1940年1月22日,香港《大公报》头版,刊出全部日汪密约。
头版黑体巨大字标题是:
高宗武陶希圣携港发表
汪兆铭卖国条件全文
集日阀多年梦想之大成!
集中外历史卖国之罪恶!
从现在卖到将来从物资卖到思想!
全文刊等了汪日泡制的《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及《附件》条款全部内容,还刊登了陶希圣写的《致大公报记者函》,揭露了汪日谈判和签订密约的经过。
重庆及大后方各大报纸于次日同步刊载头条新闻及评论。香港《玛勒西报》、《德臣西报》、《士茂西报》都竞相以显著标题处理这件大新闻,《士茂西报》形容它为“中国报学史上最轰动事件之一”,上海除亲日报纸外,各大报如《申报》、《新闻报》、《中美日报》、英文《大陆报》、《上海泰晤士报》、《字林西报》及法、德、俄文报纸,纷纷作了头条报道。一时轰动中外。
中共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在同一天也发表社论,严正声明:
我们向全世界人士宣布,汪精卫汉奸及其他投降分子,自其发表《艳电》之日起,即已成为中国抗战和中华民族的叛徒和罪人,这些民族叛徒没有权利和没有资格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我们坚决不承认汪逆以及其他投降分子与日寇所订的任何条约,我们誓死反对任何卖国条约和任何方式的向敌投降。
日伪的《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及其附件内容庞杂而细要,连附件在内,大大小小条件多达五十项,内容包括领土、政治、经济、防卫、文化、交通、资源、警务、财政、人事等各个方面。在领土方面,纲要满足大倭国并吞满蒙,独占华北,封锁华中,控制华南,由领海到内河,无不占有,无不控制的欲望;在经济上,实现日本人独占或合并中国资源和企业的目标;在政治上强调日、中、‘满’相互善邻而结合,共同防共反共;在组织上,实现伪政权重要的部门、机关都要由日本人任顾问。
这份密约,赤裸裸表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独吞中国的野心,是汪精卫汉奸集团与东洋倭国联手灭亡中国的条约。因此,“密约”一公布,便举世震惊。它剥下汪精卫“和运使者”的画皮,汪精卫媚敌求荣、无耻投降的卖国贼的真面目昭然若揭。
蒋介石先生抓住机会,在1月24日,发表两篇文告。一篇是《告全国军民书》,另一篇是《告友邦人士书》。
在《告全国军民书》中,他指出:
这几个文件全国同胞批阅之后,对敌阀与汪逆的阴谋诡计,必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了。所谓‘善邻友好’就是‘日支合并’,所谓‘共同防共’就是‘永远驻防’,所谓‘经济提携’就是‘经济独霸’。这个敌伪协定,比之二十一条凶恶十倍,比之亡韩手段更加毒辣。我敢相信稍有血气稍有灵性的黄帝子孙中华国民,读了这一文件,一定发指眦裂。
在《告友邦人士书》中,蒋介石称:
日本企图控制中国独霸太平洋的野心,以及中国之抗战与保卫世界和平及友邦安全之深远关系,他沉痛地呼吁友邦速予制裁日本,迫其停止侵略,而不应再旁观中立。
他还说:
中国深知日本军人野心狂肆,故对于日本侵略,不惜一切牺牲,发动抗战,以惩罚此扰乱世界和平之祸首。……中国自开始即深信,中国之抗战直接保卫中国民族之自由独立与生存,间接的在保护太平洋上各友邦之利益与其未来之安全。今日本野心已显露,至此各友邦之不宜再以旁观或中立之名词予野心者以放任,固彰彰明甚矣。
国人针对汉奸无耻的卖国行径,愤怒指出:
汪贼群奸竟在同胞的血尸之上,敌人的刺刀之下,扮演傀儡丑剧,真是丧尽天良!
“密约”的公布,使日本人和汪精卫狼狈不堪。他们陷入“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西方国家也看清日本的真实野心,及中国一但亡国给他们造成的危险。开始考虑向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
英、美、法等国当局也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了积极的态度。蒋介石讲话的的半个月后,2月13日及3月7日,美国政府先后两次决定贷给国民党政府四千万美元。
高﹑陶二人本为汪精卫的和平运动所倚靠的核心人物。高崇武﹑陶希圣和梅思平,原来就是汪精卫﹑周佛海的“和平运动”的先锋队,是实现日伪勾结的关键人物。如今高崇武﹑陶希圣的反叛,无疑给了汪精卫﹑周佛海的“和平运动”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事使蒋介石先生十分称心:
汪精卫卑鄙的卖国阴谋是‘原来对方的人’自己揭露的。没有什么能比让对手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更有说服力。
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来说,披露《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及其附件是一起这重大历史事件。这对于蒋介石先生与汪精卫主席私人间的是非之争,高陶事件也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辩白。
《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及其附件是以照片影印件的形式,由‘日支新关系’谈判参与者高崇武﹑陶希圣两人亲手交给香港的杜月笙。香港《大公报》的负责人张季鸾和胡政之,首先要来在报上发表,成了首家新闻。
高崇武﹑陶希圣两人从而得到妥善的安置,陶希圣后来继续从政受重用。而密件的拍摄者高崇武因此得到蒋介石发給的十万美元赏金,随后到美国隐居。
30年代,十万美元是笔不小的财富。
杜月笙没有为这事在香港公开露面张扬,但谁都知道他是这重大历史事件的幕后人物。从此,他不仅是横行上海滩的大亨,而是成了无人可比的‘爱国大亨’。
这就是所谓的“高陶事件”。
对于杜月笙幕后操纵高陶事件的事,汪精卫对杜月笙恨之入骨,他气极败坏:
我跟他有什么过不去?他竟这么样来对付我!
对于高崇武﹑陶希圣毅然与汉奸集团决裂,周佛海表达了他的刻骨仇恨:
高陶两动物,今后誓当杀之。
当下,汪精卫下令李士群专程到广州指挥,派遣凶手到香港去企图谋杀当事人。
创建缓存:ff3e1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