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
YOU2YOU3YOU62005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8-1119:07:42
3、西晋官职大展出K
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非常特殊,严格的说来,一直都有两种体系存在,一种是官,一种是吏,二者的概念绝对有天壤之别。从西汉一直到西晋,上至三公九卿、将军大将、下至县长,都是官。古代很多官除了有一些正式的官作为手下以外,还有一些自己聘请的雇员,这些人就叫做吏,因为从属于官,他们也被叫做属官,或者叫掾属。
西晋时代常见的吏,有以下几种:长史(首席副官)、功曹(人事部长)、司马(军事总监)、从事中郎(参谋长)、主簿(秘书长)、别驾(行政总监)、文学(文化顾问)、帐下督(作战总监)、都护(大营指挥官)、参军(参谋)、掾(秘书)。其中,司马、从事中郎、帐下督、都护、参军这类吏是武官吏,只有当他们的长官带兵的时候才设置。
在整个西汉东汉,吏都是官的私人雇员,官想雇谁就雇谁,除非是特殊情况,用不着朝廷批准。到了曹操时代,所有的吏才需要通过吏部批准,但基本都是走个形式,只要官愿意,他的请求一般不会被拒绝。在当时的人们认为,吏完全是官的私人物品,和官有君臣之义,官有权开除吏,也有权惩罚甚至是体罚他,而吏如果逃跑、反抗,就会被人们认为是像大臣反对皇帝那样大逆不道;而官一旦选择某些人当吏,也就必须尽心尽力照顾他,保证他有一个好前途,等到官离任的时候,有的吏甚至会追随官到新的岗位上任。所以说,那个时代官和吏的关系,不仅仅是现代官员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他们更近一步,官和吏一旦结合,甚至会一辈子成为一个班底,这在当时,绝对不会被认为是结党营私,相反,人们还会赞扬这种官慈吏孝的行为。
从西汉到西晋,中央一级绝大多数的吏的工资是由朝廷发的,我们所说的中央一级,当然也包括中央军,而地方官府和地方军的吏的工资,一般就由他们的雇主官员发放了,朝廷是不管的。值得一提的是,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导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货币的流动几乎停止,一直到了西晋,市场上都是用粮食换东西,官和吏的例行工资,也都是用粮食、布、绸缎这些东西来支付,而不是用黄金、白银或者铜钱。
日期:2013-08-1207:31:14
3、西晋官职大展出L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史书就会发现,从西汉到西晋几百年的时间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吏,负责了他们的雇主——官的绝大多数工作,他们才是一个帝国真正的干活儿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尤其是地方上,也就是州郡县里,除了刺史、太守、县长和一些驻军长官以外,其他的人基本全是吏。
随着两汉时代名门望族以及地方大族的崛起,在各个地方,就逐渐形成了这么一种特殊的现象:当地的吏换来换去,总是那几大家族的人,不管这个地方的官怎么换,这几大家族一直都能占据着吏的位置,可以绝对说是铁打的吏、流水的官,到了最后,朝廷、地方官和地方大族几乎达成了一种共识:在地方上要选吏,就要选这几个固定的地方大族。在这些达成共识的人中,尤其是地方大族,更是认为他们被选为当地的吏是天经地义的,到了西晋,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出身寒微的人想要在本地出头露面,都难上加难。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西晋王朝最大的官仍然是皇帝,所有的官职都是围绕皇帝来设立的,其它形形**的官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因人而设的。可以说,西晋的官职是十分混乱的,官员制度经常被个人所破坏,真正有没有权力,不能只看官职,而是要在实际情况下,才能看出官员们的实际地位,这就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特色。
但是,我们不能忘了一点,今天科学的政治制度,正是从将近两千年之前的西晋、甚至于更早的时代演变而来的,所以我们要站在那个年代去理解那个年代,不要因此而小看古人,批评这种不科学的制度。忘记了历史,就忘记了现在。
日期:2013-08-1307:59:05
4、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
下面我们来简要说说西晋王朝的军事制度,省的大家在以后的时间里弄不懂这么多的将军到底是干什么的。
西晋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长官有三个,就是八公里面的大将军、大司马、太尉。但我们前面说过了,这三位其实只算是名誉总司令,如果不另加官职和待遇,和军队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真正说了算的人,并不担任某个特定的官职,而是享受一种待遇,叫做“都督中外军事”,有时候也被简称为大都督,意思就是全国对内对外的军队事务,全归这个人官,以后我们看西晋王朝里实际上的三军总司令,不要看谁是大将军、大司马、太尉,而要看谁享受“都督中外军事”待遇,有这个待遇他才说了算,才是真正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地方上的军事体制就比较复杂,大致分为各大将军享受都督待遇而统领的中央军和州刺史、郡太守、县令们带领的地方军。西晋刚建立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以州来划分军区,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就会设立横跨几个州的大军区。
西晋中央军制度基本上承接的是曹魏帝国,看一个人是不是地方军区司令,不要看他有多厉害的将军称号,而是要看他是否享受“都督军事”的待遇。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有征西将军的称号,并不能说他就是东部军区总司令,而如果他享受“都督西北军事”的待遇,他才是真正的西北各地区总司令。对于地方上来说,都督军事权力最大,节的意思就是代表皇帝治理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军区司令又同时享有持节待监军事次一些,督军事又次一些。
中央军的各大司令,或者说都督们,还有另外一项加强性质的待遇,就是持节。持遇,那他往往就又掌握了这个军区的行政权和司法权,说白了就是这个地区的土皇帝,什么都能管。持节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就是使持节,享有这个待遇可以直接处死俸禄两千石以下的官员;二等是持节,可以直接处死没有官位的人,战争时期也可以直接处死俸禄两千石的官员;三等就是假节,只有在战争时期才可以杀掉触犯军事命令的人。
日期:2013-08-1314:40:45
4、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
西晋地方军比较好理解,基本就是各个刺史或者太守、县长带领的部队,地位和中央军自然没法比,后来一度还有被废除的趋势。
对于各个地方来说,如果都督(军区司令)和刺史不是同一个人,那么军区司令要高过刺史一头,他在军事上领导刺史,如果刺史敢不听话,就可以用违法军令的名义把他押到中央受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晋王朝也是一个军事体制的国家,军队直接领导官府,官府只不过是军队在行政上的代理人而已。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西晋各将军的军衔,或者说这些将军的级别。
西晋的将军级别很多,叫什么名字的都有,我们不可能都介绍一遍,就只说说以后要经常见到的上将和重要的中将们。
西晋比较主要的将军称号,按照高低顺序,分别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伏波将军、抚军将军、都护将军、镇军将军、中军将军、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将军、龙骧将军、典军将军、上军将军、辅国将军。
除了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将军以外,剩下的这些将军一般情况下就是坐镇中央,很少驻扎在地方,用句行话,就是中央机关里的将军,学界一般管这种将军叫做中朝将军。在这些中朝将军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三个将军如果什么另外的待遇都不加,官品是第二品;而其他中朝将军们,如果什么待遇都不加,官品就是第三品,如果在中间加个大字,官品就是第二品,如果再成为持节都督的话,官品就成了第一品了。
日期:2013-08-1318:14:07
4、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C
从西晋的实际情况来说,只要是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将军,一般都是持节而且都督军事的,他们享受的待遇,也都是二品的,如果是其他中朝将军们,一般都会开府仪同三司,享受一品待遇。如果再从西晋所有大臣们的待遇来看,除了八公,西晋能够开府仪同三司的人,基本都是各个开府的大将军,文职官员能够开府的是少之又少,所以说西晋将军的待遇,还是非常高的。
接下来就是西晋的禁卫军们。禁卫军将军里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领军,它是第三品,掌管着所有的禁卫军。中领军如果资历比较深,就会升任中军将军,但是职责权限仍然是一样的。在西晋建立后,中军将军曾经先后改过领军将军、北军中侯的名字,所以中领军、中军将军、领军将军、北军中侯,其实都是一回事儿,都是中央禁卫军司令,而且除非特殊情况,不会重叠设立。
和中领军一样重要的就是同样担任禁卫军副长官的中护军,中护军的职责比较杂乱,有的时候他负责带领一部分禁卫军守卫重要人物,有的时候他又掌管一部分禁卫军,有的时候他甚至隶属于中领军,有的时候他甚至比中领军还要牛。然而,更多时候他负责对禁卫军的训练和后勤保障。中护军如果资历比较深,就会升任护军将军。
中领军下设左卫将军、右卫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等一批将军校尉。
创建缓存:ff088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