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
YOU2YOU3YOU62005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9-1718:08:49
5、清谈误国B
以何晏为代表的一部分高雅人士和明白人,假装高雅,天天把道家的逍遥自在挂在嘴边,今天清谈,明天清谈,好像一个个都是大学者似的,好像忘了他们本来的身份——牵动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国家高官。何晏这些人,不干正事儿,反而还认为自己特高深、特酷,何晏本人更是把自己看成古往今来的数得着的大哲学家、思想家。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何晏也跟着主人曹爽一起被砍头,到老子和庄子那里清谈去了。正是所谓玄之又玄,直接上天。估计老子和庄子见到这位何晏如此歪曲自己学说的活宝,一定会把他打回人间,让他转世投胎成哑巴。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何晏他们清谈的内容,是不是只限于玄学思想呢?
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当时史书的记录,何晏仍然保留了东汉时代清议的传统内容——对没做官的、已经做官的人物的评价。
在何晏还年轻的时候,也就是曹丕、曹睿父子时代,他也十分喜欢清谈,但那个时候,何晏还没有创造出玄学,他也还不是国家的重臣,所以那时何晏的清谈和他在曹爽时期的清谈,绝对有很不一样的地方。何晏那时候非常倒霉,非常让曹丕、曹睿讨厌,他不仅不能顺利的升官发财,反而还受到强烈的打击,原因只有一个,他爱清谈。
那时候的何晏,专门喜欢对各类官员评头论足。而且,何晏不光一个人搞,还拉拢了一帮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天天聚在一起,还组成了一个专门评价别人的团队,号称“八达”。而何晏带领的这些人,就包括日后都成为高官的夏侯玄、诸葛诞、邓彪,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吃喝不愁的花花公子,都有很显赫的家庭。
日期:2013-09-1720:51:11
5、清谈误国C
然而,何晏他们的这种搞小团体互相吹捧的行为,大大惹恼了当时的皇帝曹睿,因为,曹魏帝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它必须保证评价人、用人的权威和权力,十分靠谱的掌握在国家手里,像何晏搞的这种民间评议,又把东汉时代的那套东西搞了出来,要是何晏的这种行为再被人认可,那曹操当年折腾半天不是白折腾了吗?
曹睿一怒之下,把这几个“八达”全都免了官,叫他们挨个滚蛋。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何晏最初的清谈,正是东汉末年评价人物的那种清谈,只不过后来,在何晏创造了玄学以后,清谈才有了讨论道家思想的内容,然而评价人物,仍然是他清谈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可惜的是,在何晏死后,清谈和玄学一起,越来越偏离它们的本来面目,渐渐演变成扯淡高于一切的狗屎哲学和一种纯属装高雅的必修功课。这种装高雅的思想,并没有随着曹魏帝国的灭亡而灭亡,反而越来越风靡全国,以致于没过多久,曹魏帝国以及西晋王朝的上上下下,把谈论和现实生活有关的一切事情都看成了低俗、庸俗。
于是乎,当武将的以谈军事为耻,当文官儿的以谈政治为耻,当法官的以谈审案为耻。总之,就是干什么的不能吆喝什么,否则你就是俗,别人就看不起你,西晋就这样陷入了变态高雅的泥潭之中,再也没能拔出来。
日期:2013-09-1808:00:40
6、失败的道德改革A
本身就是大士族出身的司马炎,对于自己登基后的社会风气是很清楚的。他清楚的知道,靠着吹牛皮和高雅可是治理不了国家的,新王朝就得有新的道德思想体系,就要树立新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而通过来控制舆论和人们的思想。
所以,司马炎决定首先要从改变大臣们的思想来抓起。
曹魏帝国时期,不光对皇族想囚犯一样严防死守,对领兵在外的将领和在外任职的官员,也同样的严加防范,这些人的家属,要统统留在首都,不能跟随外派的官员一起走,其实说白了就是防止那些官员叛变的人质。司马炎登基之后,马上接触了曹魏帝国实行了近五十年的外派官员人质规定,这一招,即表示了皇帝对官员们的信任,也解决了所有外派官员无法和妻子儿女团聚的问题,可谓是大快人心。估计很多外派官员终于可以天天见到原先一年到头不能见的老婆孩子,头一句话就是:“这在前朝可是想都不敢想啊!”
还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司马炎对于增进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感情所做的努力。
司马炎在老爸盖棺定论不久,打算要去皇家宗庙祭祀一下,当时主管皇家宗庙的人叫许奇,而这个许奇的爸爸,就是当年因为和曹魏皇帝曹芳站在一条战线上、被司马师流放到朝鲜结果死在半路的许允。可以说,司马炎的大伯杀了许奇的老爸,许奇伺候的是杀父仇人的亲侄子。许多大臣就劝司马炎,您看许奇和您是这种关系,万一您到了宗庙里头,他起了复仇的念想,您可就危险了,所以还是先把许奇换到别处,您再去宗庙吧!司马炎听到这些议论,马上下命令,不光把皇家宗庙仍旧交给许奇掌管,还把包括宗庙在内的整个皇家园陵都交给许奇,把他直接提了一个级别。
然后,针对当时崇尚奢侈的社会风气,司马炎也以实际行动做出了勤俭节约的表率。
创建缓存:8f42e 大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