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
YOU2YOU3YOU62005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9-2508:32:26
1、嵇康之死I
嵇康这个人对司马家这么不满、这么不合作,绝对是有原因和有理由的:一方面,他认为,司马家族是不仁不义和忘恩负义的禽兽,这样的人怎么值得他去效忠呢?这代表了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对司马家族的看法;另一方面,他娶的就是曹家的公主,他的皇亲国戚梦和乱七八糟的理想,正是随着司马家族的政变而被狠狠的击碎的,所以嵇康接受不了自己已经成为没人管的野狗这个残酷的事实,他能回味的只有过去,不能接受任何未来;他过于一根筋,不能理解落了毛的孔雀不如鸡的道理;所以他反抗,可是凭他,这种反抗有用吗?或者说这种反抗有什么意义呢?
嵇康临死前,给他唯一的儿子嵇绍写了一封信,在信里,这个后半辈子都极度宣扬道家无为思想、生活极度潇洒随意的玄学名士,却一反常态的反复教导他的儿子一定要小心谨慎,他还说:“不要对某一个人卑躬屈膝,而要对所有人谦虚恭让;不要固执于某一方面的廉耻,而要顾全大节;像在朝廷任职却推让官职,在大义面前舍生忘死,在危难面前替亲人去死,这才是真正的忠臣烈士的节操。”在最后时刻,真正的嵇康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相对于司马家族那些只讲究孝道的伪君子们来说,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忠于儒家伦理道德的人,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家认为的正人君子。
从是否对社会有用的这个层面来说,嵇康其实早已经死了,他只剩下了一副肉体,被杀只不过是司马昭对他的一种成就和成全。他的死,对于整个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最终使得这些知识分子们知道了自己的命运:效忠,或者成为废人,和司马家族继续对着干只有死路一条。
嵇康死后,他的哥哥嵇喜一直以司马家族重臣的身份继续活着。相对于嵇康这个只留下千古傲骨名声的名士来说,嵇喜倒是做了很多实事儿,尤其是他不仅擅长做官,还擅长打仗,在公元282年7月,也就是他的弟弟嵇康已经死了二十多年以后,他还在徐州刺史(安徽、江苏北部最高行政长官)任上消灭了前东吴帝国将领莞恭、帛奉的叛乱,之后担任太仆(皇帝仪仗部长)、宗正(祭祀部长)。如果把忠于司马家族这些事抛开不说,嵇喜其实倒是一个更真实的人、对国家和老百姓更有用的人。
嵇康走了,他从此可以摆脱苦恼和忧愁,但是剩下的竹林好友们还活着,而活着就要面临人生之路的抉择,看着好友的鲜血,他们该何去何从呢?
日期:2013-09-2609:04:47
2、醉酒的阮籍A
阮籍,字嗣宗,是陈留郡尉氏人(河南尉氏),生于公元210年,他的爸爸阮瑀,是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也就是东汉末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建安七子”之一。阮籍的爸爸当年是曹操的丞相掾(丞相秘书),是曹操不能缺少的笔杆子,可是在阮籍3岁的时候,这么吃香的爸爸就死了,扔下了阮籍孤儿寡母没人管。好在曹家对勤勤恳恳效力了这么多年的阮瑀还是有些感情的,阮籍也受到了一定的照顾,生活的不至于特别艰难。
阮氏家族是世代信奉儒学的儒学世家,阮籍的爸爸是个大才子,他自己也一点儿不差,很有些天生读书种子的味道。阮籍从小就刻苦读书,并且特别的勤俭节约、踏踏实实,这点和当时已经开始把奢侈浮躁当时尚的士族子弟们很不一样。
阮籍的性格,属于比较深沉的那种,就是面部表情极其不丰富,高兴生气你看不出来。而且他比较孤傲,很有些自己个儿最大的意思,说话也不多,看的起的人也没几个,喜欢自己一个人玩儿,要么是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要么出了家门儿去旅游就是彻夜不回家。只有在喝酒、唱歌、弹琴的时候,阮籍才会露出自己的真性情,每当他喝到兴头上或者弹唱到兴头上的时候,他都会进入一种癫狂状态,毫不在意很多人是不是会被他这么棒的状态给吓着。
阮籍这么有个性,又这么不合群,弄的很多街坊邻居都认为他是个二傻子,只有他同族的哥哥、做过清河太守(河北清河)的阮武,对阮籍的评价特别高,认为阮籍比自己强百倍,逢人就说阮籍好,阮籍的名声才慢慢的响亮了起来。不过即使是这样,大家都说他是个怪才,也就是说大家都认为他确实有些才气,不过他非常有个性,不是传统儒家学者欢迎的那种彬彬有礼的青年才俊。
有一次,阮籍跟着他的叔叔,去当时的兖(眼)州省会东郡去办事,兖州刺史王昶(唱),听说大才子阮籍来了,就请阮籍过去做客。王昶是什么人呢,一个州的一把手哦,在当时也是很了不得的人物,可是阮籍去了以后,在王昶家里一坐,像雕塑一样,一句话也不说,王昶一看这么小的孩子这么不卑不亢,非常佩服他,认为阮籍是个谜一样让人猜不透的人。
创建缓存:ab8f4 大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