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天誓(35章/163章)

第35章

牛语者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伍被眼中闪着光芒,又从九幽神袍中搜出三张淡金色的神符,仔细审视了许久,终于低声叹道:“‘大雷钧天符’、‘伏羲换天符’、‘神阙诛鬼符’,其中任何一张都堪称才华横溢的绝世巨制,我不如先人多矣——”
      
      他摇了摇头,收起神符,向遗骸默默叩首,然后用九幽神袍将祖先的遗骸包起背到身上,手执天易罗盘一言不发地继续向里走。
      
      在岩壁尽头,伍被打开了另一扇光门,里面是一座流光溢彩的水潭。墨绿色的水面上漾动着绚烂的光晕,照耀在四周潮湿森冷的岩石上。
      
      道路至此而绝,传闻中的大楚宝藏并未出现,伍被也不由得怔住了。
      
      “要不要掘地三尺,把这儿挖个底朝天?”霍去病懒洋洋伸脚将一块小石头踢进水潭:“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居然又没了,难道一不小心落进水里溶化了?”
      
      他的话刚说完,两人不约而同低头看向那汪水潭,又一起哑然失笑。
      
      霍去病拔出饮雪魔刀,催动止水宝珠,光华所及之处潭水纷纷退却,露出一片潭底。一排排经过防水处理的箱子层层迭迭堆砌如城墙,上面的封条清晰可见。
      
      两人跃入潭下,这才发现刚刚在上面所看到的那些箱子,不过是宝藏的冰山一角。在一排箱子的顶上,伍被找到一只黑匣,打开一瞧,里面是厚厚一迭的宝藏清单。
      
      “一千箱黄金、五百箱青铜……”伍被翻阅清单,小声念道:“两千套猛虎营盔甲刀枪,三百套火龙骑装备,甲等元功石三十颗,乙等元功石三百颗、紫柳晶三两二钱……果然是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宝藏!”
      
      霍去病打开黑匣底下的一口箱子,里面整整齐齐迭放着十套火红色的软甲。甲胄上加持着抵御五行法术的符咒,并一一配备有暗红色的火鸟风驭。
      
      在旁边的另外一口箱子里,装满了被拆卸成三段的龙形长枪,枪柄上的火符纹路隐隐闪光,经过上百年的储存,却依旧崭新锋利。
      
      “火龙骑是楚王近卫,曾经威震六国。每名骑士都配齐了驱邪金盔、天龙软甲、火鸟风驭、屠龙魔枪、斩将弯刀、避水丝绦、破军神弩等极品装备,堪称价值连城。比起匈奴的乌林魔骑也毫不逊色。”
      
      伍被眼里光芒闪耀,傲然说道:“这样一支强横的骑兵,在战场上无疑会成为任何一个敌人的梦魇。”
      
      “还缺几百匹训练有素的上等战马,正好着落在外面那位喝茶的老兄头上。”霍去病盖上箱子,似笑非笑说:“这些东西既然进了咱们手里,即使用不上,也不能便宜别人,对不对?”
      
      “火熠神鼎——清单第六页上有记载。”伍被道:“放在了元字第二十二号箱中。”
      
      霍去病按图索骥,发现在宝藏中央,有一口高约两尺的正方形红色木箱孤零零地摆放着,上面的编号正是元字第二十二号。
      
      两人走到木箱前,别有意味地对视了一眼。伍被撕下封条,打开箱盖。一尊只有两寸来高、通体彤红的三足圆鼎,映入了霍去病和伍被的眼帘。
      
      在熠熠闪亮的鼎身上,各种火属性的仙禽魔兽、山精鬼怪的图像星罗密布。鼎内弥漫着一股奇异的殷红色灼热烟雾,笼罩在鼎口凝聚不散,一股深不可测的火元灵气扑面而来,散逸进止水宝珠散发出的光雾里。
      
      “火熠神鼎,如假包换!”霍去病凝视箱内的圆鼎,并不急于取出,说道:“要把潭底的箱子全部运走,至少需要几百辆大车。那位马老板的商队我可借用不起。说不定雇用一下的酬劳,就是这儿的整座宝藏。”
      
      “老朽可以运用五小鬼搬运之术,随身带走一小部分。”伍被道:“但那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剩下的只能今后想办法慢慢搬运。”
      
      听到“五小鬼”,霍去病忽然想到了鬼头。这家伙自从跟随龙城公主而去,居然一下没了消息,直到使团出发也没有返回,看来似乎真该准备一盆狗血了。
      
      第九章 釜底抽薪
      
      离开武夷山后,使团一路辗转抵达闽越王城东治。
      
      马聚财把商队留在了武夷山,只带了几个随从,也跟着霍去病一行来到东治。
      
      按照他的说法,霍将军对闽中地人生地不熟,不免需要他这匹识途的老马充当义务向导。等使团差事完成后,再绕道武夷和他的商队会合,一起返回寿春岂不甚好?
      
      “这家伙是彻底把咱们当作保镖了。”霍去病的副手毛被不满地哼道。
      
      他和伍被曾经同被称为“淮南八公”,如今雷被、苏飞等人或叛或死,留在淮南王身边的只剩下他和晋昌、田由。
      
      以前负责和闽越秘密联络的人是伍被,如今真伍被假死,假伍被真亡,出使的差事却还是轮不到毛被头上,依旧要为霍去病充任副手。
      
      淮南王与闽越王室的交往,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早在十几年前闽越出兵攻打东海国时,就曾得到淮南王的暗中资助。
      
      后来现任的国王骆余善发动宫廷政变,弑兄篡位,背后同样有淮南王的影子存在。
      
      所以当淮南王下定决心要举旗叛乱时,自然也不会忘了叫上自己相交多年的盟友,一起来凑热闹。
      
      骆余善也很懂得投桃报李,每回有王使从淮南来访,都会拍着胸脯,保证誓与自己的盟兄共进退。
      
      当天晚上,骆余善在王宫大摆筵席,款待远道而来的淮南使团。马聚财当仁不让地作为其中一员坐在了毛被的下首,为众人充当闽越土话的翻译。
      
      散席后,宾主似乎意犹未尽,骆余善又请霍去病到书房秉烛夜谈。
      
      但是双方显然不再需要像马老板这样的三脚猫翻译,使团方面只留下霍去病和伍被,其它人则由迎宾官陪同前往驿馆休息。
      
      而闽越方面,除了骆余善和几名心腹大臣外,也仅留了一名专职翻译。
      
      宾主在书房落坐后,霍去病将淮南王亲笔手书的密函递交给骆余善。
      
      骆余善看了很久,将它交给身边的骆丑,笑呵呵道:“霍将军,请用茶。”
      
      “大红袍。”霍去病喝了口茶,说道:“听说这是大汉天子才能享用的贡品。”
      
      “本王留下的都是些挑拣剩下的二等货色。真正的精品当然只有贵国的天子才有资格享用。”骆余善一边等着骆丑看完密函,一边搭腔说:“好像前些日子淮南出了大事,刘王兄的头发恐怕又要白上不少根吧?”
      
      “王爷日理万机,哪里比得上大王您逍遥自在?”霍去病回答道:“还是闽越好啊,山高皇帝远,快活似神仙。”
      
      “霍将军如果觉得闽越不错,那就多住几天。”骆余善的脸突然一苦,叹口气说:“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这个山大王也是有苦自知,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大王的牙口很好,不必过谦。”霍去病望向拿着密函低头沉思的骆丑,知道这人是闽越王的智囊,所有方针大计都是出自他的脑袋,再经由骆余善的嘴巴说出。
      
      “十月初八,会不会太急了点儿?”骆丑抬起头说:“而且那时候刚好是汉人的新年,突然添上许多杀伐之气,恐怕不祥吧?”
      
      “按照我们汉人的黄历,十月初八是一年中难得的黄道吉日。别人过年,我们出兵,更能够收到出其不意的奇效。”
      
      霍去病端起茶盏,遮掩住半张脸庞,说道:“莫非贵国那时候也会过年放假?”
      
      “十月初八就十月初八!”
      
      骆余善一拍大腿爽快地说:“请霍将军转告刘王兄,只要寿春一举事,本王立刻响应,御驾亲征直取江东。到时候咱们东西并进,会师于长安城下。饮马渭水,不亦快哉!”
      
      霍去病微笑道:“口说无凭,还请大王写一封亲笔书信!”
      
      “霍将军这话是什么意思?”骆丑不悦道:“难道大王的金口玉言还会有假?”
      
      “啪!”霍去病重重将茶盏按到几上,冷笑道:“什么叫‘立刻响应’?霍某是否可以将它理解成为观风望色的另一种说法?”
      
      “大胆!”骆丑喝斥道:“霍将军,如果不是看在你是淮南王派来的使者,就凭这几句话就别想活着离开东治城!”
      
      “诸位误会了,事实上我对大王十分钦佩。”霍去病用丝巾擦去溅在手上的热茶,忽然又心平气和地说道。
      
      “换了是我,也不会为了一位所谓的盟友,愚蠢到以只有几十万军民的小小邦国,去和大汉对撼。正因为大王是聪明人,所以我们接下来的谈话才会更有价值。”
      
      骆余善和骆丑被霍去病的一席话弄得丈二和尚摸不到脑袋,彼此惊讶地交换了一个眼神。骆丑将语气放得和缓了一些,问道:“那么霍将军到底想和我们谈什么?”
      
      霍去病缓缓说:“我仍旧需要大王的一封手书,但内容恰恰相反。必须让王爷明白,一旦寿春举兵,闽越绝不会跟着蠢动,到时候他只能孤军奋战。”
      
      “霍将军,我没听错吧?”骆余善疑惑道:“你真是淮南王派来的使者?”
      
      “你没有听错,我也没有中邪。所以大王不必这样古怪的看着霍某。”
      
      霍去病嘴角微微往上翘了翘,说道:“不用起兵招惹大汉,这不是更符合大王眼前的利益么?根据我的了解,贵国的前任国王之所以倒台,就是因为他不知死活,强行出兵入侵南越,招来了大汉朝廷的严厉报复。
      
      “大王为保闽越平安,才大义灭亲弑兄登基,向大汉请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汉人的古话通常都很有道理。”
      
      骆余善摇头道:“写一封毁约书不难,但我们为什么要得罪淮南王?”




返回目录

[32]   [33]   [34]   35   [36]   [37]   [38]  

[首章]  [尾章] 35章/共163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c3824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