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
陈士陈观水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从当年位列“美国500强”第七名,数年蝉联“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称号的安然公司的财务造假丑闻,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两房债券危机(“两房”指的是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联邦国民抵押协会(简称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简称房地美)。这两家都是由美国国会立法设立的政府支持机构,目的在于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提供稳定而持续的支持,提高住房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充分说明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那套“信用”系统的不可“信”,不可“用”。
仅仅建立在外力之上,脱离了“诚”的“信”是不能“信”的,是靠不住的。这里的关键是不能仅仅将“信”的目的放在“用”上,什么都从经济角度出发,只讲利益不讲情意,将人的一切行为都视作经济行为。
因为如果将人的一切行为都视作经济行为,“用”字当头,仅仅将“信”当成交易的资本或成本,那从理论上分析,所有经济行为的目的本不过就是以尽可能少的付出换取尽可能多的回报,如此欺骗不也同样是一种经济行为吗?作为经济行为的欺骗不过是用更少的代价换来更多的回报,从股市黑嘴到赌球球员,乃至造假小贩,他们的欺骗行为从经济角度而言,都是符合有关理论的,未尝不可,只要能避过外在的“信用”系统,逃脱外力的处罚,在经济上就都是合理的。但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任何社会,欺骗行为都不可能是一种被社会认可的合理行为。
由此可见,“信”绝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
顺便再说一句,即便把“信”仅仅作为一个经济问题,西方的那套“信用”系统,拿到中国来,也未必可用。因为仅仅从经济角度而言,西方的“信用”系统成本太高,未必适用于中国。以美国为例,美国全国一共才三亿多人,而中国全国可是十三、四亿人,收集管理三亿多人信息的系统与收集管理十三、四亿人信息的系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两套系统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因此可想而知这两套系统的成本绝不止翻几个倍数的差距。您仔细琢磨琢磨,这三口之家过日子能和十三、四口人之家一样吗?
更何况,现如今西方的“信用”系统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基本上可以判断,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这个系统本身天生就存在着缺陷与矛盾。
对此,我们不妨从西方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如何应对自身“信用”系统暴露出来的越来越多问题的对策说起。
日期:2012-03-06 19:00:32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二一三
西方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面对问题越来越多的自身“信用”系统,虽然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但这些所谓改进措施说白了就是加强管理力度,而管理是需要管理成本的,据此可想而知,西方的种种改进措施必然增加所谓的社会“交易费用”,提高社会相关运作的成本,影响有关运作的效率,这一切显然又与西方的“信用”系统提升社会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的原本存在意义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所以啊,看看别人,想想自己,越发可以肯定,咱中国在“信”的问题上,需要的不是“用”,而是“诚”,不是“信用”,而是“诚信”,不是接轨,而是传承!
回到咱中国传统的古老传承,咱中国人历来不讲“信用”讲“诚信”,不信外力信内力,不靠暴力靠心力。比如咱先人们在论说最暴力的知识――兵法时,在论说兵法中的经典――“孙子兵法”时,强调的是“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
由此不难理解,咱中国人骨子里是不相信什么外力的,是不会依靠什么暴力威胁的,是不会像西方那样需要依仗什么大炮或什么契约的。
在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不是契约合同,而是心,真诚的心,只要相互信任,谈生意一句话就可成交,甚至有时连一张纸条都用不上,此所谓一诺千金!如此,只要大家相互间以诚为本,坚信不疑,小本钱也能做成大生意,甚至无本也可以做生意。进而言之,即便签过什么契约合同,中国人也认为不必拘泥于那薄薄一张纸,咱是信心不信纸,中国式合同不但条文大都比较简单,而且并不太被真正在意。因为中国人认为按照“循环史观”,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客观条件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合同本就是应该根据变化的客观条件随时调整的,只要立足于“诚信”,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合同里的条款没什么是不能动的。而就算是遇到了什么问题,中国人传统上也不习惯用契约的最高形式法律来解决,而通常是习惯“私了”,这可以理解为在私底下很有诚意地谈谈如何了事。
当然,“私了”是有前提条件的。在此有必要说明的是,我们在上一章“差序格局”里说过,中国传统社会是按差序格局构建的,所有的人都在一张大大的人际人情网上,网络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受到网络的支持,又都支持着这个网络。因此,中国的“诚信”是受到“差序格局”的支持与保障的。换而言之,只有在“差序格局”之中,才能真正实现由“诚”生“信”。
如果在此结合“交易费用”理论,不难发现,从经济角度而言,“诚信”作为一项资本,不但能很好地提升社会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而且与“信用”相比,有“信用”之长而无“信用”之短,有着显而易见的成本优势,便宜又好用,所以我们一直都在用,几千年来,中国社会都是推崇“诚信”的。
当然,在此需要特别说明,中国传统是不习惯动不动就从经济角度出发看问题的,咱中国人从来都不习惯将人的一切行为全都视为经济行为,中国的“诚信”与西方的“信用”不同,其着眼点不是交易而是情意。
由此不难理解,中国的“诚信”是可以超脱利益利害,甚至超越生死的。
行文至此,不妨说则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您一定很熟悉,虽然您或许并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您一定见过他们,不是在今生,而是在前世!
他们是谁呢?
日期:2012-03-07 20:02:39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二一四
他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个喜欢穿白,一个喜欢着黑,穿白的那位总是笑颜常开,着黑的那位常是一脸凶相。相同的是,他们两位都习惯戴帽子,而且都喜欢戴长帽子,还都相当有个性,都在帽子上写了字,不同的是,两人帽子上所写的字不同,穿白的那位,在帽子上写的是“你也来了”,着黑的那位,在帽子上写的是“正在捉你”,相同的是他们的工作岗位,都十分酷,具体职务都是阴曹地府的勾魂使者。说到这,有网友恐怕已经猜到了,他们两位俗称黑白无常。
相传黑白无常两人,自幼结义,情同手足。有一次,两人结伴外出游玩。正走到一条河边,一座桥旁,突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于是白无常白爷就回去拿伞,黑无常黑爷则留下来等着,却不料狂风暴雨之下,顷刻间河水暴涨,黑爷又不愿失约离去,结果竟活活淹死。可叹等白爷拿了伞回来,见好友罹难,痛不欲生之下,竟然就活活吊死在了桥柱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白无常形象通常都是伸出长长红舌头的模样。
话说到了阴曹地府,阎王爷知道了两人的事迹,那是相当感动,大笔一挥,特批给两人地府公务员的正式编制,黑白无常从此便成了阴差鬼使。
《史记》有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
这就是中国的“诚信”,那是超脱利益利害,甚至超越生死的情意!
中国之“信”是建立在情意之上的,由诚而生,源自人心,出于人性,在此依托的是“差序格局”。
同样,建立在情意之上,由诚而生,源自人心,出于人性,依托“差序格局”的,还有本章前面说过的“孝”“悌”“忠”“义”。
调用缓存:54e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