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47章

文王后代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小赵皇帝说:“儒家讲中庸,你们讲什么?”
      
      和尚说:“我们讲和呀,与中庸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赵皇帝说:“异曲倒是一定的。同工还不知道是不是?”
      
      和尚见小赵皇帝不同意自己的说法,就不说了。
      
      小赵皇帝又问:“你们这个塔叫什么名字呢?”
      
      和尚说:“我们这个塔,它的名字有两个。一个是正式的名字,就叫佛图塔。塔子里面画着各种佛教的故事。所以叫佛图塔。”
      
      “还有一个名字,就叫‘蛇骨塔’。”
      
      朱慎忙问:“为什么又叫‘蛇骨塔’呢?”
      
      和尚说:“在我们洱海周围的白族民间流传着一个妇孺皆知的传说:南沼时,洱海中出了一条巨蟒,兴波作浪,淹没田园村舍。传说有一位名叫段赤城的白族民间英雄,决心为民除害,持刀入水,搏斗中被蟒蛇吞入腹内,他趁势将蟒杀死,他自己也牺牲了。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将蛇骨烧成灰,在寺庙修塔的时候,将蛇骨和在石灰里,修成了这一座塔,所以又称:‘蛇骨塔’。”
      
      小赵皇帝说:“这证明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和尚说:“施主的话,也暗合我们佛教行善的理论啊!”
      
      小赵皇帝说:“和尚,你们这里还有哪些出名的宝塔呢?”
      
      和尚说:“那边有一座千寻塔,很高,可能是由于高,就叫千寻塔。”
      
      “还有,玉案山南山顶,有一古寺叫罗荃寺。南诏王身傍有一个大法师名叫罗荃,因此寺庙和塔均由罗荃而得名。塔高13级,是密檐式的空心砖塔。”
      
      “还有一个古佛洞塔。在西云峰山腰,有一石灰岩溶洞,洞内雕刻有许多佛像,称为古佛洞。在洞顶的悬崖上有一园柱形白塔,高约7米,10级,是用石头砌成的,称为古佛洞塔。”
      
      “还有什么镇龙塔、白塔、什么聚龙宝塔,都是为了防止水患建的塔子,就与我们佛教没有关系了。”
      
      离开了佛图寺,小赵皇帝一行就沿着大理城周围胡乱走一走。现代是过的城市生活,穿越也是过的宫廷生活。朱慎和小赵皇帝都愿意到城外的大自然玩。
      
      朱慎忽然说:“圣上,您看,那是什么果子?一般的果子都长在树叶下面,这种果子却长在光光的树干上,光光地树丫上。”
      
      听到朱慎贵妃的话,侍卫们也看到了。都说没有看见过。还有侍卫要摘水果来吃。
      
      小赵皇帝说:“这是南方的果实,确实与我们北方看见的样子不一样。但是,你们谁吃过呢?都没有吃过吧,所以,不要轻易去吃。防止中毒。至少要问一问本地人再说。”
      
      到了大理城已经两天了。士兵和将军都要去跟踪追击大理国的军队。小赵皇帝回到城里,就布置留下守城部队。派出地方官员。
      
      守城部队的留下少量战马,其余都用于出征的军队驮粮食。还规定部队每人带两个月的粮食。马都快要承受不起了。这是小赵皇帝原来带部队没有的。
      
      对于这次出征,小赵皇帝也不知道今后还会要多少时间,去跟踪大理的皇帝和丞相。他们跟踪大理国的军队和老百姓,不知要走多久的路。粮食,对于军队来说,是命根子。
      
      九月一日,小赵皇帝的七万南征的大军开始出发。战马带了两个月的粮食,加之战马驮着粮食,走得比平时慢。走得到十多里,小赵皇帝就叫休息。远处连绵的高山,近处坝子里的梯田不断的梯田。随着官道七万大军向南前进。
      
      朱慎见小赵皇帝这样指挥军队,也无可如何,巴不得一步赶上大理的军队,尽快解决统一问题。
      
      第一天,走了将近七十里路。小赵皇帝就命令部队休息。
      
      朱慎在部队住下,去布置了警戒,巡逻的事情后。回来见小赵皇帝。很不爽快,说:“圣上,我以前听说您带领部队行军速度都十分快。前几天,我们行军也不错。现在怎么婆婆妈妈起来。慢腾腾的?”
      
      小赵皇帝说:“不是大家都闹要追击大理的军队。朕还想休息几天。”
      
      朱慎说:“兵书上说:兵贵神速。我们现在这样子叫神速吗?”
      
      小赵皇帝笑着说:“爱妃,你没有听朕在军队将军会上讲话说的:‘朕也不着急,就在后面慢慢地跟着,去看一看。’现在就是慢慢地跟着。人家大理国的皇帝、丞相,去给我们开疆辟土,我们追赶急了,他们能够占领好大的土地。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土地?”
      
      朱慎说:“哦!圣上,臣妾只想到消灭大理的军队,没有想其他的事情。”
      
      小赵皇帝说:“作为将军,心里要有全局的观念。不是光凭武力。”
      
      九月二日,吃了早饭,大宋的军队继续前进。
      
      走了几十里,小赵皇帝就看见路边有一个老乡奄奄一息的样子。就亲自下马,又派人把随队的军医叫来。看这个老乡的身上鞭痕,伤痕不少。
      
      医生见小赵皇帝亲自召唤,马上快马赶了前来。医生清洗了伤口,上了药。小赵皇帝叫给他喂了水和食物。
      
      老乡大约四十岁的样子。但是不懂汉话。小赵皇帝又叫把翻译叫来。
      
      原来,大理的老乡们都不想离开故土,被丞相派军队赶了出来。一路由于心情不舒畅,都走得很慢。丞相亲自前来催赶。这个老乡说:“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地方。有好的田地,每年产的粮食也够吃。有山坡可以放牛羊。现在大宋的军队打来了,就是当大宋的老百姓,大宋的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比我们差。我们走不动了,干脆让我们留下来。”
      
      丞相说:“啊!你还要投降敌国大宋,给我往死里打!”
      
      他就被打得昏死了。如果不遇到大宋军队,肯定是死路一条了。
      
      小赵皇帝就叫将这个老乡抱上战马,驮到下一个县城再说。
      
      自从见到了一个老乡后,路上见到被打的,倒在路边不能走的大理老乡多起来。
      
      小赵皇帝叫把这些老乡全部抱上马。到了前面的县城,把这些老乡放下来。县城派上县官,驻军。给他们一个任务。收集沿途受伤的生活没有着落的老乡,在县城集中医治。还要在全县救济那些躲藏的老乡,叫他们出来正常生活。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战斗战斗
      
      小赵皇帝又走了两天,到了泸水城,再从这里过怒江,就是丛山峻岭了。小赵皇帝知道,大理的皇帝丞相一路驱赶着老百姓,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路。干脆就不走了,就在泸水驻扎下来。
      
      九月五日,小赵皇帝对着地图,就在那里向北派兵,向南派兵。各地的州县各住多少军队,安排停当。各州县官员也同时派出。
      
      小赵皇帝的安排是向北的部队要一直到最北端的县,没有抵抗,才反身回指定的县驻扎。向南的部队,也要一起走到最南端,再反身回安排的驻地。他害怕地方的部落有武装,如果反抗,有造成大的损失的可能。大宋军队大部队从各州县走过,就会促使各地州县的地方武装放下武器,减少抵抗。
      
      安排了地方部队。小赵皇帝就在泸水住下来。这一住,就是半个月。
      
      小赵皇帝我们就没有多少说的。
      
      我们来说大理国的皇帝和丞相。
      
      自从从大理城出来,段誉就心事重重的。十万大军,已经是完全听从丞相的指挥。今后,高丞相还会不会,继续维护大理皇室的地位,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生命?还好,自己的皇宫的警卫部队,大内侍卫,由于自己为了抓权,已经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里。都对自己很忠心。只是担心被高丞相暗中争取了去。
      
      在向西去的路上,高丞相,命令部队把沿途的老百姓全部向西赶去。高丞相看着这大队的人马,大量的老百姓,十分害怕大宋的军队迅速赶了上来。军队和老百姓行军的速度太慢了。还好,大宋军队的影子也没有。
      
      现在,高丞相由于打了败仗,极需要段誉皇帝的权威。所以处处以段誉的名义在下命令。老百姓和军队虽然不愿意,在皇帝的命令下,也不得不离开大理国的土地。
      
      总算安全地把大理的军队和老百姓撤出了大理国的国界,出国又走了一天。实际已经进入了蒲甘国的境内。前面是河坝平谷地带了。据前面的大理前锋部队讲,蒲甘国的边防军先是主动后退。现在在河坝里聚集了蒲甘的两万军队,还有大象部队。
      
      高丞相赶忙从后面骑马赶到前线。
      
      蒲甘国的大象部队已经摆好了进攻的架势。有一百多匹大象,而大理国的大象,由于与大宋打仗只剩下五六十匹大象,在数量上处于劣势。
      
      高丞相派人到后面部队,命令部队里会骑大象的战士,到前线来。
      
      高丞相看了看,中间是一条山谷的比较宽的丘陵,两边是逐渐向上的山包。更远一点,就是连绵不绝的山脉。时间不等人,高丞相在大部队前面拉开距离,设立了四道防线。大象部队在后面。大部队在最后面。
      
      他看了看蒲甘的军队。大象部队,后面,就是大约二万的部队。蒲甘的部队,就是欺负他的大象数量上少。先经过大象部队的战斗,冲乱打败大理部队的大象部队,冲乱大理的部队,后就派步兵在后面进行掩杀。
      
      蒲甘的大象部队开始冲锋了。
      
      大理这边,在前面的是几百人的骑兵部队,每人手持一把神臂弓,身背一把弓箭。见大象部队已经进入神臂弓的射程,大理的骑兵部队开始射击了。前面蒲甘国的大象的战士,被神臂弓纷纷射死,而蒲甘国的大象上的士兵,却射不到大理的骑兵。




返回目录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首章]  [尾章] 147章/共185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调用缓存:c1d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