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节
魇之侠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2010-11-911:31:00
365、菩萨蛮
唐宣宗大中初年(847),女蛮国进贡宝物“双龙犀”,现在看来,应该就是龙的标本,龙的鳞甲、胡须、爪子、角一应俱全,生动鲜活。又有贡品“明霞锦”,据说是提炼水香麻编织而成的,明霞锦有五色,色彩绚烂耀目,而且芬芳馥郁经久不衰,其质地颜色胜于中国的锦缎,不过,在女蛮国极为罕有,也属稀世珍宝。女蛮国人奇装异服,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冲天黄金冠,用璎珞(即用珠宝玉器穿成的串饰物)覆盖身体,和佛教壁画中的菩萨相类,因而被称为“菩萨蛮”。长安城士民见到女蛮国使节,都惊呼大开眼界,贵人贵妇纷纷效仿。就连倡优们都参照女蛮国音乐,创制乐曲《菩萨蛮》,文士多有按曲填词的,穿菩萨蛮衣饰,唱菩萨蛮歌曲,成为当时一大风尚。
还有一个女王国,进贡“龙油绫”和“鱼油锦”,纹理色彩绚烂鲜亮,入水都不会被浸湿,据说是用龙油和鱼油浸泡过的缘故。倡优又创制《女王国曲》,曲调婉转流畅,后被乐部(唐时乐部,系指乐队,分立部﹑坐部二者,隶属太常,非官职)收藏。
唐宣宗时代,大唐帝国早已显露颓势江河日下,却依然有这么多外番进贡,长安城中繁华依旧,不能不令人心生感慨啊!开元盛世更不知是何等的繁花似锦流光溢彩呢!
唐苏鹗《杜阳杂编》
2010-11-1012:13:00
366、一代豪杰于頔
唐德宗李适贞元年间(785年正月—805年八月),燕国公、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于頔镇守山南东道(唐天宝中置南阳节度,治邓州。至德中移治襄州,曰山南东道,即山南道旧治也,领荆、襄、邓、唐、随、郢、复、均、房、峡、归、夔、万等州,今湖北江以北西部、河南西南部及四川东部之地),威加一方,势力熏灼。
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郑太穆修书一封给于頔,极尽傲慢无礼,书信很有文采,满纸俏皮话,读之令人忍俊不禁。郑太穆是这样写的:
“阁下是南海中的大鹏鸟,撑天的柱子。腾空一飞日月昏暗,振翅摇动山岳崩塌,真是天子的爪牙,诸侯中的龟镜(即榜样)啊!我郑太穆扶老携幼二百余口,在长安和洛阳没有落脚之地,都快冻饿而死了。守着金州这么一个贫瘠之地,俸禄微薄,一家老小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所以实在没辙了,想去投靠大哥您啊!请老大您暂息雷霆之威,伸把手帮帮我这个穷小弟吧,我要的也不多,对您来说简直九牛之一毛!请您给我钱一千贯,绢帛一千匹,生活用品器具一千件,大米一千石,奴仆小厮十人,漂亮丫鬟十人即可。你老大财大气粗,这点东西不在话下,简直就是分一千棵树的一片叶子给我,我都当它遮风避雨的树荫了;减掉四海中的几滴水给我,就是我救命的甘泉了!”
于頔看了书信大笑不止,身边的幕僚却极为愤怒:“大人,郑太穆这小子太无礼了,简直狮子大开口嘛!臭流氓大无赖一个!”
于頔不屑一顾:“小事一桩嘛,难得他这封书信写得妙,传令下去,郑太穆书信上要求的东西,减一半送他!”
名士符载隐居庐山,写了几幅字画派遣童子送到襄阳城,献给于頔,并索要百万钱作为买庐山的钱。于頔呵呵一笑,照数奉送,还送了文房四宝及衣物。
秀才崔郊寓居荆州,他颇有文采但时运不济,穷困潦倒无以为继,向嫁到当地的姑妈求助,姑妈势利眼,冷眼相待,崔郊只得流落街头卖字为生。姑妈家一位丫鬟春红看上了崔郊,二人私定终身。春红不但端庄秀丽,而且精通音律,冠绝汉南之地。崔郊原本想带她私奔,却被姑妈发现,暴打一顿,将春红卖给了于頔,于頔很是喜爱,送给崔郊姑妈四十万钱做赎身费。春红色艺双绝,于頔视为珍宝,常带在身边。
崔郊得知,心急如焚,经常到于頔府门外溜达,想再见心上人一面。正巧,寒食节那天,春红外出,见崔郊站在府门外柳树荫下翘首渴盼,不禁泪眼婆娑,二人对视痛断肝肠。
崔郊不敢上前,大声吟诵诗篇: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有好事者妒忌崔郊的才华,把这首诗抄送给于頔,于頔看了这首诗后,立即召见崔郊。崔郊吓坏了,却避无可避,硬着头皮进入于府。于頔起身相迎,拉着崔郊的手说道:“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好诗啊!四十万钱何足道哉,你要早告诉我这事,我早打发你的妞回去了!”
于頔立即下令释放春红跟崔郊回去,还把美女日常用的金银首饰全部奉送,崔郊不禁感激涕零。成就了一段佳话。
观于頔所为,不愧是大丈夫真豪杰啊!大唐士人的胸襟可见一斑!
唐范摅《云溪友议》
调用缓存:34e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