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
魇之侠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史秀才带着那片红叶继续上路,走着走着,觉得怀里越来越沉重,掏出红叶仔细查看,发现红叶上面依稀浮现鳞甲,鳞甲在瑟瑟颤动。史秀才忽地尖叫一声,连忙将红叶抛入密林,叫道:“不好了,这红叶必是一条巨龙变的,快跑!”
史秀才这么一喊,道士和很多登山的人都吓坏了,赶紧狂奔下山。
不一会儿,密林中白烟升腾,很快弥散开来,云雾笼罩整座山谷,顷刻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史秀才等人顿成落汤鸡。
《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曹操曾论及龙,他是这样说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吐雾兴云,小则埋头伏爪,隐介藏身;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秋波之内。此龙阳物也,随时变化。”可见,在古代人眼里,龙是变化多端的神物,所以,世间人多有不识。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日期:2010-6-817:38:00
211、红教
喇嘛分为两种,黄教和红教,各以衣服颜色区分。黄教讲道德,明因果,和禅宗很类似。红教却专攻幻术。
理藩院尚书留保住在西藏时,无意间得罪一位红衣喇嘛。喇嘛怒道:“你以后上山小心点,我非整你不可!”
留保住虽是儒生,但在西藏多年,耳闻目睹红教的厉害,所以不得不小心谨慎。一日登山,留保住有些胆寒,令人抬着自己的空官轿在前面走着,自己骑着马悄悄尾随。行至半山腰,忽然,不知从哪儿跑来一匹惊马,冲撞官轿,轿子立刻粉碎。留保住不禁暗自叫苦,幸亏自己留了个心眼,否则必死无疑。
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时,也亲眼见过红衣喇嘛的神通。一人丢失了马,请一个红衣喇嘛帮忙寻找,那喇嘛对着一个木凳念动咒语,不一会儿,木凳自己立了起来,像打水的吊杆一样反复折转跳跃,喇嘛令丢马的人紧紧跟随木凳,来到一处山谷间,他的马正在那儿吃草呢!
西域有吞刀吞火擅长幻术的奇人,最早西汉的时候就有记载了,估计也出自红教。黄教称红教为“魔”,有人说道:“红教就是婆罗门,佛经上称之为邪师外道。”
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日期:2010-6-914:30:00
212、笛神许云封
许云封,擅长吹笛子的乐师,一时寂寂无名。
唐德宗贞元初年(785年),韦应物从御史台御史的职位上贬谪到和州(今安徽巢湖市和县)担任县令,郁郁不得志,遂泛舟东下游览名胜,深夜停船靠岸,在灵璧的一处驿馆歇息。
当时初秋时节,云淡风轻霜露初降,清风拂面令人心醉。韦应物睡不着觉,在河边漫步,正要吟诗,忽然听到许云封的清扬笛声,令他感怀不已。韦应物通晓音律,感觉笛声酷似当年唐玄宗天宝年间梨园法曲、号称天下第一笛的李謩曾吹奏的笛声一样,令人心神荡漾。韦应物循音而往,见到了许云封。一问才知道,许云封乃是李謩的外孙。
许云封说道:“我是任城(今属山东济宁)人,多年没回故里了。天宝初年(742年),我刚满月的时候,玄宗皇帝封禅泰山后,回驾京师,途经任城,当时我的外祖父也在随驾人员当中,听说我出生,欣喜若狂,把我抱在怀里,找翰林学士李白为我取名。李白高坐酒楼之上,高声呼唤酒保索要好酒,当时,那酒楼的老板娘贺兰氏,已经九十多岁了,仍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亲自为李白把盏,我外祖父吹奏横笛,以助酒兴。李白醉酒狂放,挥毫疾书一首诗——‘树下人不语,不语真我好。语若及日中,烟霏谢陈宝。’我外祖父说,原本想求学士大人为我外孙取名呢,没想到得您墨宝,只是,没明白啥意思啊!李白笑道:‘名字就在这首诗里啊!树下人就是木子,也就是李字啊;不语就是莫言,莫言就是謩啊!好就是女子,你女儿的儿子可不就是你外孙嘛!语及日中,就是说中午,也就是言午许;烟霏谢陈宝,是云出封中,乃是云封啊。合起来就是李謩外孙许云封嘛!’我外祖父这才恍然大悟,我也因此得名。我自幼早熟,十岁时就自立了,孤身一人乘马入长安,拜见外祖父。外祖父惊喜交加,命我跟随几个舅舅学习音律,并教我吹奏横笛。每学会一个曲子,我都要先给外祖父吹,外祖父总是抚着我的后背鼓励我。后来,我被外祖父安排进了梨园法部辖下的小部音声当值,小部音声有三十几个人,年岁都不满十五。天宝十四年(755年)六月,恰逢杨贵妃诞辰,皇上命我们小部音声在长生殿(今在西安临潼区华清池)演奏,因为是新排练的曲目,还没有命名。当时南海新进来荔枝,贵妃娘娘很高兴,就为这曲子命名为《荔枝曲》,左右欢呼声震山谷。那一年,安禄山叛乱,天下烽烟四起。我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在南海游荡了四十多年了。今天,我游历到此,寻访旧友,一时兴起吹奏旧曲,没想到和韦大人您相遇了。”
韦应物听罢,感怀洒泪,二人把酒畅谈抚今追昔,繁花似过眼云烟,人生如白驹过隙,怎不令人伤感?
韦应物说道:“我的乳母的儿子,名叫千金,曾经在天宝年间跟随您外祖父李供奉学习过吹笛,学成归故里,却不幸夭亡,令人叹息不已。我这儿有他留下的笛子,听说是李供奉当年用过的,我一直随身携带,拿给你鉴赏一下吧!”
韦应物从背囊中掏出一管笛子,许云封跪伏于地双手捧接,抚摸良久,说道:“这也是好笛子,不过不是我外祖父用过的。”
韦应物惊道:“哦?何以见得呢?”
许云封说道:“竹子当生在云梦泽以南,绍兴柯亭之下为最好。今年七月十五种下,明年七月十五前砍伐,取最直的竹管做笛子方为极品。过期不砍伐,做出来的笛子音质就会发闷,不到时日的竹子砍伐做笛子,音质就会轻浮。轻浮的音质,就是听起来润泽,其实中气不足,外泽中干。凡是发出一声,都要出入九息(也就是内呼吸九次),沉于丹田之内,气息才能通彻,音律才能动听。古代最牛的音乐,一叠为十二节,一节为十二敲,繁复却有韵律。就好比《落梅》曲,感金谷(金谷园,晋朝石崇的私家花园,极尽奢华之能事)之游人,繁华落尽,曲终人散,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再比如《折杨柳歌辞》,一旦吹奏,玉门关外的守卫将士听到,必会悲从中来油然而生思乡之情。古往今来的清响异音,如果达不到极致,根本不能感动上苍因而为人祈福。我看这管笛子,好虽好,一定是用没到时日的竹子制成的,遇到高音必定会被吹破,所以我觉得这肯定不是我外祖父用过的笛子。”
韦应物惊叹不已,说道:“那你就试试,没关系的,万一被吹破了,也就证明你说的没错,这笛子也就没价值了,吹吧,让我也开开眼界饱饱耳福!”
许云封当仁不让,吹起了名曲《六州遍》,一叠还没吹完,笛子就开裂了。韦应物这才信服,内心极为震撼。后来,韦应物返回长安,推荐许云封到宫廷乐署——曲部任职,成为一代大家。
一个笛手就如此传奇,大唐盛世真是繁花似锦气象万千令人目眩神迷啊!
注:柯亭,位于江南古镇柯桥,一名千秋亭,又名高迁亭。《后汉书蔡邕传》注:“蔡邕告吴人曰:吾昔尝游会稽高迁亭,见屋椽中东第十六根可以为笛,取用果有音。”因为这支竹取自柯亭,后人便把这笛子称为“柯亭笛”。柯亭原为驿亭,它地处一块形若半岛的平地上,三面临水,风景秀丽。两层楼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其南面正对古纤道,登楼远眺,心旷神怡。近旁建有“汉蔡中郎祠”,为后人纪念蔡邑所设。辛亥革命前后,鲁迅在故乡绍兴执教时,曾和周建人等一起到过“柯桥的柯亭”,凭吊古迹和游览观光。
唐袁郊《甘泽谣》
日期:2010-6-1013:49:00
213、黑虎掳道
创建缓存:3ab05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