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木唐子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然而,还有一个人的失落,晋王殿下是感受不到的,也是不屑于感受的。
根据晋王殿下这种态度,想必诸位已经明白了,是的,他就是大兴殿里站岗的六品御前带刀侍卫,千牛备身李渊兄,虽然他的确是晋王本人如假包换的一位表兄。
日期:2011-03-29 21:30:28
★★★接上回书。
应该说,李渊的失落感不但很好理解,而且老早就有了。想当年在西魏,老李家那是响当当的“八柱国之家”,按照史书中的说法,号称“当时荣盛,莫与为比”。其后到李暿贝淙坏匚缓陀跋炝σ巡蝗绱忧埃慈允遣徽鄄豢鄣囊涣鞴笞澹涎罴蚁啾纫惭凡坏侥睦铮源永顣去世后,一切都变了。
此后,老杨家的光景开始蒸蒸日上,七姨夫杨坚由国丈一路拜相封王,最终成为皇帝,与此同时,老杨家那些儿子们,也就是他李渊的表兄弟兼发小杨勇杨广等人,忽然又是太子又是王爷什么的,好不阔气。而他老李家呢?只剩下一个唐国公的空壳子,独孤氏只能和一双儿女(李渊及其妹妹)吃老本了。虽说七姨夫七姨娘发达后也在处处照顾老李家,给他李渊又分房子又封官啥的,但比起他们自家那些儿子们来,待遇可就差远了。想当初大家还都在一条起跑线上,怎么到后来,做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
然而对于生性豁达的李渊来说,这还只是皮毛,他最在乎的,也是最苦恼的,还是没有表现的机会。虽说每天都在领导眼皮底下工作,但在大兴殿里,他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练好站功是最关键的,要想发个言那啥的,还是省省吧,小侍卫一个,哪能轮到您呐?也许在某类突发事件当中还能一展身手,可惜在大兴殿里,有蚊子飞进来已经很难得了,指望来个刺客什么的,想想都让人绝望啊。
毫无疑问,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开皇时代里,无数年轻人都在梦想和渴望着建功立业,李渊自然也是这样想的。根据其弓马娴熟的特长,此时李渊最好的舞台应该是在战场上,尤其是平陈前线这样的战场。倘若运气好的话,甚至都可能编到韩擒虎的队伍里去,从而抢先攻进建康城,一举活捉陈后主。按理说,七姨夫家两位小表弟都去得,他李渊自然也去得,难道空有一身好本领,只能用来射两扇孔雀屏风吗?
可惜这个他说了不算,七姨夫说了才算。
事实上,他的七姨夫没给他这个机会。其中的原因或许是七姨夫觉得他资历不够,没法安排,或许是怕出意外,不好向独孤氏交待,也或许,七姨夫一直认为他在大兴殿里的工作更重要吧。但不管怎样,七姨夫最终派出的是他的两位小表弟,杨广和杨俊。
可见儿子毕竟是儿子,外甥终归是外甥啊!
当两位小杨表弟洗尽征尘,在大兴殿里与各路功臣将帅们向七姨夫汇报工作时,李渊的内心里无疑是相当失落的。相信在那个时刻,他那些成家立业的欣慰和满足感会在一瞬间荡然无存,但随之,一种建功立业的急切和豪情也在他心底燃烧起来!
对于中国历史而言,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在隋朝平陈之战结束后,持续分裂了近三百年的中国大地终于重归一统,这是三百年里无数人努力的结果。从那时起到现在,虽然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但我们仍然可以说,它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这一年,李渊二十四岁。在此之前的开皇八年,或者就在平陈期间,他和窦夫人迎来了他们生命里的第一个儿子,李建成。
相信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是熟悉的,但要说这里头还有什么含义的话,应该只有一种解释能让我们确信。
是的,就是“建功成业”这个意思。
因为这正是李渊当时的心情。
但这一切只是他个人的想法而已,就李渊此前此后的情况综合来看,七姨夫给他安排的是一条相对稳妥的常规发展之路。我们知道,大凡这种常规发展之路大多也十分之漫长,但考虑到七姨夫毕竟是皇帝,李渊已别无选择!
日期:2011-03-30 08:31:43
★★★(连载1)第四章在路上
应当说,这条常规发展之路实际上还是很不错的。参考下李暋⒀罴岬惹氨沧吖牡缆罚颐蔷椭溃坏抢钤ㄗ钕质档难≡瘢彩堑湫偷墓芈す笞迨兰易拥芊⒄鼓J街弧0凑帐奔渌承颍颐前阉致缘胤治鼋锥巍?br> 实习期(第一阶段)。
主要实习地点:大兴殿、东宫等地。必修课程:如何做好皇帝与太子两位首长的安保工作。选修课程:如何从政、治国、为官等等。实习期限:通常四五年即可,多者由领导根据个人情况定夺。其它如前所述。
历练期(第二阶段)。
也叫地方工作期,或正式工作期、转型期等等。工作地点:隋帝国各州县皆可,但以大兴城、洛阳附近为最佳。工作岗位:以各州、县长官为主,如刺史、县令等。工作职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工作期限:主要看领导或中央有关部门(吏部)的意思,领导或有关部门对你不感冒,多则五六任也属寻常。
成熟期(第三阶段)。
也叫升职期、或高峰期、定型期等等,工作地点:以中央(大兴城)为首选。工作岗位:以中央政府各部门各机关为主,如三省六部之类。工作职责:办好自己份内之事。工作期限:一般到七十岁为止,但如果领导需要,那就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七十岁的退休年龄,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当时人能活到这把年纪实在很不容易。所以在我看来,这个规定应当包含两层意思。其一,领导一定要榨干官员们身上的最后一滴油。其二,官员们一定要榨干自己岗位上的最后一滴油。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这一阶段通常也是个人事业发展的顶峰或终结。运气好的话,成为部门首长(六部尚书),进而跻身于中央核心决策圈,或者被派到地方做大员,为隋帝国镇守一方,都有可能。但如果运气不好,或者犯了错误,再被贬回地方做刺史、做县令,甚至掉脑袋,也都平常得很。
此时摆在李渊面前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有资料表明,千牛备身之类的御前侍卫一般任职四五年后,即可通过吏部的一次考试而被选派到地方做官,由于李渊已在大兴殿里默默无闻地工作了好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的下一步自然也是如此。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李渊在大兴殿里究竟呆了多少年?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准确的答案。根据李渊的任职履历,以及隋朝的职官制度等各种史料,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后,本人认为,这一阶段应在十年左右。如果从开皇初年,李渊十六七岁算起的话,他大约是在二十六七岁才离任的。
也就是说,任期应有两届之多,直到开皇十二年(592年)之后,李渊的地方官生涯才算真正开始。这其中的推算很是麻烦,还要解释很多事情,想必大家也没有耐心听我絮叨,我们谈下一个问题好了。
下一个问题紧跟着就来了,李渊怎么会有这么长的任期呢?
创建缓存:7562e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