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72节

木唐子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领导一表态,裴寂撒丫子便跑,跑出去干什么?去翻皇历。经专业人士推敲之后,裴寂他们很快定下了登基加冕的良辰吉日。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二十日是李渊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他在百官的拥戴下,于太极殿登基即位,并改义宁二年为武德元年。
        而所谓“武德”,当然便是李渊自己的年号。
        武德这一年号源于隋宫武德殿,这里也是李渊改朝换代之前的一个临时办公地点。之所以会用这样一个年号,很明显是有两层意思:以武力平定天下,再加之以德服人,一手硬,一手软,二者并行不悖,刚柔并济,相辅相成。
        登基后的李渊很快作出了一些重要的决定,这便是:追封爷爷李虎为景皇帝,父亲李曃实郏盖锥拦率衔昊屎螅岱⑵拮玉挤蛉宋禄屎蟆W娣乇慌伲热撕颓兹酥」瞧囊埃湫耐次薇龋匆仓荒苡谜庑├床钩ニㄋ┟橇恕?br>  安置了逝者,才能轮到活着的人。于是接下来,他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尚书令,李元吉为齐王,投奔他的一些李唐宗室成员也都各封为王;而以裴寂、刘文静为首的一批开国功臣则封为公爵,并各自安排了重要岗位,至于独孤家的、老窦家的很多亲戚朋友,也都跟着沾了大光。
      
        除了这些,在此前后出台的一些重要的决策也不得不提,比如:
        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看来李渊对杨广当年的改革很不满意。
        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并定为国都。大兴城这个名称带有浓重的隋杨气息,必须换一个。
        从此,李渊和他的子孙们将守望长安这座宏伟壮阔、雍容华贵的城池将近三百年之久。
        改大兴殿为太极殿。新人要有新气象。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日期:2011-05-02 19:59:53
        ★★★(连载97)
        在中国历史上,公元618年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年份之一。
        就在这一年的五月,一个空前伟大的时代在隋末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上横空出世了,她的出世不仅注定要终结那个时代无数苍生所遭受的苦难,也注定会给她的后世留下无数光荣和骄傲!
        你知道,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时代叫做,唐朝!
        公元618年实在是一个奇妙的年份。
      
        每次看到这个年份,我都会想起著名的“黄金分割点”。
        五十三岁的李渊坐在太极殿里的皇帝宝座上俯视着群臣。
        此时此刻,这座大殿里的所有人中间,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个地方。
        三十多年前,当他以侍卫的身份第一次走进这座大殿的时候,他曾经为它的庄严和宏大所震憾,更为高据在上的那位亲人所震憾。
        但现在,他却被自己震憾了。
      
        那时候的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呆在现在的位置上。
        恍惚中,有时光在流转,有年轮在飞奔,有无数无数的往事在眼前汹涌!
        他的目光越过群臣,停留在左右侍卫们站立的地方。
        那里是他曾经呆过的地方。
        从那里,到他现在的位置,不过只有数丈之遥,或甚至更短。
      
        但一路走来,却已是三十余年。
        三十年间似反掌,天翻地覆慨而慷。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渊举行完加冕典礼的五天之后,东都的越王杨侗也在一帮旧隋留守官员的拥戴下登基即位了。杨侗称帝为什么比李渊还迟了几天呢?估计是李渊当时还没有废掉义宁皇帝杨侑,杨侗不好意思跟弟弟抢位子。如今弟弟被李渊撵下台,他自然就该出头了。
        难不成他还承认李渊做皇帝?
      
        同李渊一样,杨侗也很快组建了自己的领导班子,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员正是当年的剿匪模范,王世充。现在王世充仍然负责剿匪,只不过他的对手已不是当年那些老实巴交的穷苦百姓,而是名震天下的反隋盟主,瓦岗首领李密。
        虽然杨侗还在为挽救隋朝统治做着最后的努力,但其实,自杨广被缢杀于江都之后,隋朝“二世而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杨侗的称帝并不能改变这种事实。据史书记载,杨侗其人眉清目秀,性情温和,宽厚仁爱,很有天子范儿,只是年纪太小,也太过文弱了一些,他是很难驾驭王世充这种绝世枭雄的,而这也终将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从本质上说,这不怪杨侗,只怪历史导演太过无情。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她永不停息地涤荡腐朽,催发新生,导演了一幕幕的离合悲欢与成败兴亡,却只是因为,她耐不得丝毫寂寞。
        也许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所有人都是过客。
        唯有历史本身,才是永恒的主角!
        杨李两家虽同出于关陇军事贵族,但从杨广一代人开始,老杨家的子弟们却逐渐失掉了尚武的传统,已不复祖辈当年之勇,尤其自江都兵变之后,杨氏嫡系子孙调残殆尽,杨侗孤独柔弱的肩膀,注定无法挑起重振隋室的重任。而作为历史导演此刻的新宠,李氏家族的子弟们却足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
        儿郎虎豹,盖世英豪!
      
        隋亡唐兴皆有因,杨花落尽李花盛!
        很快地,李氏家族中最优秀的一员李世民,即将踏上他扫灭群雄的历程!
        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把目光转向东都,去看看那里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情。
        日期:2011-05-05 08:06:53
        ★★★(连载98)
        第九章中原逐鹿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隋末群雄并起,演义中有所谓“十八家反王,七十二路烟尘”之说,实际情况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史中称之为“盗贼蜂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这些反王和枭雄们当初造反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生存,但后来,随着力量的一步步壮大,又看到隋朝的垮台已经势不可挡,便开始考虑起称王称霸的事情来。为了取代隋朝成为中国大地上新的主人,他们不仅共同充当了隋朝的掘墓人,而且彼此之间更是弱肉强食,大打出手。
      
        这是一个强者为王的时代。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也许今天你还是一方霸主,明天就成了别人盘里的菜。也许今天你还在为弟兄们的生计发愁,明天干掉别人,你就可以带着弟兄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并且还会吸引更多的弟兄们前来入伙,甚至由头领、寨主之类不入流的角色而一跃成为什么王呀公呀的。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传奇的时代注定会书写出传奇的人生。可以说,隋末群雄几乎每人都有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但要论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当首推瓦岗首领李密,他也是隋朝最大的一个掘墓人。
      
        李密的传奇
        李密这人说来也是大有来头。他是典型的关陇世家子。想当年,其曾祖父李弼与李虎、独孤信一样,同为赫赫有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其祖父李耀是北周的邢国公,而父亲则是隋朝的蒲山郡公李宽,此人骁勇善战,也是隋军中难得的一员名将。虽然祖辈们如此了得,但到了李密这一代,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返回目录

[69]   [70]   [71]   72   [73]   [74]   [75]  

[首章]  [尾章] 72章/共178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f0590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