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61节

醉罢君山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秦康公见状心里暗自高兴,可是双方一交手,他马上意识到晋军的战斗力太强大了。晋军采用臾骈的策略,看来是有所成效,秦军军心有所涣散,秦康公一看不对劲,赶紧下令撤兵。赵盾也见好就收,在这次交锋中,双方均没有什么建树。
        回到兵营后,秦康公思前想后,觉得这些日子以来,秦军原来高昂的士气已经变得低落,不行,还是得撤。不过撤退之前,得先迷惑晋国人一下。秦康公派使者前往见赵盾,说道:“今天打得很不过瘾,我军士气高昂,我们明天战场上见。”
        秦国使者离开后,臾骈对赵盾说:“秦国使者的眼神与语气,都掩藏不了对我们的畏惧之情,看样子秦国人是想逃跑了,我们可以出击了,只要追到黄河边,一定可以在秦军渡河前击败他们的。”
      
        这个时候下军副司令员胥甲与赵穿两人突然跳出来阻挠道:“不行!现在我军战死的士兵尸体还没有掩埋,伤者还没有得到救治,现在丢下他们不管,有违仁义。秦军约我们明天再战,现在约期还没有到,就准备将敌人逼到险境,这不是勇士所为。”赵穿等人究竟是故作英勇状呢?还是为了跟臾骈唱对台戏呢?最后赵盾放弃了对秦军发动进攻。
      
        当天夜里,不出臾骈所料,秦军在黑夜的掩护下,悄然撤退了。
        经过这一战,赵盾更加意识到遏制秦军的东进的必要性,他增强了秦军东进必经咽喉之地桃林要塞的防卫力量,牢牢地把秦军压制在桃林以西的区域。
        令赵盾倍感担心的,是秦康公重用逃跑到秦国的士会。士会这个人,不仅品格高尚,而且对晋军的实力了如指掌,一旦为秦国所用,对于晋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赵盾就此事主持召开六卿会议,在会议上,赵盾发言道:“现在士会在秦国、狐射姑在狄国,这对我国乃是大隐患,大家说说该怎么办好。”
        荀林父站起来发言道:“我看还是请狐射姑回国吧,他通晓外交事务,何况他父亲狐偃乃是晋国的大功臣。”荀林父这个有脑筋转不过弯,当年狐、赵斗法,好象不容赵盾才赢得胜利,狐射姑哪能说回来就回来呢?
        郤缺毕竟是从政治漩涡出来的,他站出来反对荀林父的意见:“狐射姑兴兵作乱,犯下的罪行很重,我看还是让士会回来吧。士会这个人,不计较个人名利,知廉耻明大义,而且有智慧,况且他也没有什么罪行。”
        六卿通过表决,最后决定争取士会返回晋国。
        这件事并不容易办成,秦康公岂不知道士会是个人才呢?他又岂肯将士会拱手让给敌方阵营呢?
        赵盾策划了一个绝密的计划。首先是必须派遣一位士会信得过的人前往秦国,而且不引起秦康公的疑心。于是赵盾选择了一个人,此人名为魏寿余,他是个贵族,采邑在魏地,靠近秦国。为了迷惑秦国人,赵盾与魏寿余上演了一出双簧。
      
        赵盾找了个借口,将魏寿余的家人逮捕,囚禁起来,魏寿余在黑夜的掩护下逃出晋国,前去投奔秦国。魏寿余见了秦康公后,大骂赵盾,然后向秦康公表示,他愿意把自己的采邑魏地送给秦国。
      
      日期:2009-08-24 11:01:27
      
        (铁血时代-135)
        秦康公听了大喜,当即接受魏寿余的投降,并且在大殿里召见他。魏寿余遇到士会时,故意用脚踩了他一下,这是一个暗示。士会是何等的聪明,他马上意识到魏寿余不过是假投降,他此来的目的,就是要以计谋送自己回国。虽然当初士会因为赵盾在立君的问题上反反复复,他一怒之下离开了晋国,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事过境迁矣,晋国毕竟是他的祖国,如果赵盾不计前嫌,那他又何尝想客死他乡呢?
      
        士会与魏寿余二人心照不宣。
        过了一段时间,秦康公准备前去接收魏地。魏地在黄河东岸,秦康公等人抵达黄河西岸,魏寿余对秦康公说:“请先派个人跟我渡河过去,最好是生活在河东的,能够与当地官员打交道的人。”魏寿余把条件限定得这么窄,很显然,只有士会一人是合适的人选。
        秦康公对魏寿余的话没有怀疑,他回头对士会说:“有劳先生前去了。”
        士会却故意推辞说:“那不行。晋国人如虎狼一般,没有信誉可言,只怕我过去了,就会被他们杀死。到时说不定您一怒之下,也会杀了我的妻子呢。我不干!”士会这么一说,秦康公更放心了,他安慰说:“你放心,如果晋国人背信弃义,不以魏地降秦,到时寡人肯定送还卿家的妻子,你不必有任何疑虑,寡人愿对着滔滔黄河水发誓。”
      
        不知不觉中,秦康公钻进了士会设下的陷阱,什么叫有智慧的人,士会就是有智慧的人。
        并不是所有的秦国人都糊里糊涂的,正当士会要渡河时,秦国大夫绕朝偷偷在士会耳边说:“你不要以为秦国没有人才,只是我不能说服国君罢了。”
        士会渡过黄河后,黄河东岸的魏地人齐声喝彩,热烈欢迎他的归来。这时对岸的秦康公方才如梦初醒,他意识到中计了,可是这能怪谁呢?士会早就明言,他可能一过河就回来的哦,得了,怪来怪去,还得怪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如士会。与晋国人相比,秦国人在守信用方面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以前的秦穆公还是现在的秦康公,都没有轻易违背自己的诺言,哪怕是上了别人的当了。秦康公下令将士会的妻子送过河,使他们得以重聚于晋国。
      
        士会回国,是一件大事,日后他成为晋军一名重要的将领。
        在之后几年,晋、秦没有发生战争,但两国的敌对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变。晋国政府希望与秦国和解,否则晋国的后方始终不安全,这将影响到其在中原与楚国的争霸。但是秦国并不愿意与晋国和解,原因是晋国确实比较阴险狡诈,忘恩负义。
        赵穿急于立功,他对族兄赵盾说:“要与秦国和解,必须要对其施加压力,不如我们先攻打秦的小喽啰崇国,到时秦国一定会援助崇国,这时我们就可以乘机提出和解的要求。”赵盾觉得这个方法行得通,批准赵穿的行动。公元前608年冬季,赵穿就带着军队,杀向崇国,秦国果然派出军队援助,这时赵穿提出和解的请求,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秦国人拒绝妥协。
      
        秦康公不仅不买赵穿的账,而且在第二年报复晋国的进攻,出兵包围了晋国的焦邑,赵盾亲自率军解焦邑之围。
        晋、秦两国都意识到这样你打我一下,我报复一下,并不能实现真正压倒性的优势,所以两国虽然仍然是敌对国,但战争基本上停止了,这种冷战中的和平,对双方都有好处。
        晋国虽然在西面受到秦的牵制,但是仍然维系着中原霸主的地位,在晋文公、晋襄公两代雄主去世之后,继任的晋灵公只是昏庸之辈,然而晋国仍然强大,这不能不说是赵盾的功绩。
        (下一节《纵横中原》)
      
      日期:2009-08-26 09:30:16
      
        (铁血时代-136)
        四、纵横中原
        晋国政府并没有因为新君晋灵公年幼的原因,放弃中原盟主的头衔。
        公元前620年(灵公元年),晋国又一次召开国际大会。
        这次大会有些特别,以往召开国际大会时,召集人都是大国的君主,可是现在晋灵公只是一个小孩子,还不懂事,不能做为召集人和主持人,怎么办呢?这个召集与主持大会的任务,就交给了当时执政大臣赵盾。赵盾的身份是“大夫”,是高级官员,以大夫的身份来主持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其他诸侯国来参加会议的可都是各国的君主哦!
      
        这说明什么了?说明晋国在晋文公、晋襄公之后,依然是十分的强大,各诸侯的君主不得不憋着闷气来忍受赵盾这个在身份上与他们不匹配的人指手划脚。这些国君们也处于很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对晋国有一种莫名的畏惧,特别是对这位“夏日之日”的赵盾;另一方面,又把晋国看作救命的稻草,没有晋国,楚国很快就会象癌细胞一样扩散到中原。
      
        楚国人不是在城濮之战中被晋国打败了吗?
        楚国是打了败战,但是并未受到致命的打击。晋灵公年幼登位,使得楚国又萌发了北进中原的梦想。
        楚国想打仗,郑国就倒霉了。郑国紧挨着楚国,成为楚国北进中原的一块跳板。公元前618年,楚国大举北进,直抵郑国,刚一开战,郑军就被楚军打得大败了,三位指挥官还被俘虏了。
        根据诸侯会议的协定,在郑国遭到楚国打击时,晋国有义务出兵救援。但是晋国方面的动作过于迟缓,这里面是有些原因的,这一年,晋国中军副司令先克遇刺,赵盾大做文章,对晋军高层进行清洗,此详情后文再说。晋国军界高层的内部斗争,给了楚国北进中原的机会。郑国却等不及了(郑国的国策就是典型的骑墙派机会主义,这也是郑国保存实力的惟一方法),跟楚国签下了城下之盟,投降了。
      
        当赵盾率晋、鲁、宋、卫、许五国联军赶赴郑国时,发现郑国已经向楚国投降了,援郑一事便不了了之了。
        紧接着,楚国又发动进攻陈国、宋国的战争,这两个诸侯国又很快向楚国投降了。楚国的北进计划进展顺利,几个月的时间,晋国的盟友宋国、郑国、陈国纷纷加入了楚阵营中。
      




返回目录

[58]   [59]   [60]   61   [62]   [63]   [64]  

[首章]  [尾章] 61章/共219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d73a3 大小:7K